夫耕画作:格法入理意境高华

2016年05月04日20:43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阮荣春

  人作批评文章,羞于奉承之辞。当然,如偶见满意之作也会情不自禁写上几句,以表内心激赏之情。我与夫耕先生未曾谋面,只拜读过他的画作,为之欣喜。窃以为其画作格法入理,意境高华。适逢其《夫耕书画作品集》即将付梓,嘱余为之作序,乃欣然提笔。

  或许是长期从事美术史论研究使然,看问题有点“教条”,总是从美术史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我曾再三强调一个观点:从辉煌时期山水画人作品可知,他们之所以成为山水画大师 、山水画开派或者画风继承者,均具备三种能力:一、造景造型能力;二、用笔用墨能力;三、营造作品气韵能力。无论五代荆关董巨、南宋刘李马夏、元四家、明四家抑或清初诸家无不如此。他们造景千变万化,构图新颖奇巧,用笔奇肆多变,用墨有韵有味。而今画坛鱼龙混杂,尤其“85新潮”之后,或有造型能力而无笔墨能力,或有笔墨能力而无营造气势气韵能力,或什么能力皆无,不过他们功夫在画外,靠吆喝也能出人头地。表面上他们追求革新,但不建立于对传统研究基础之上,而是标新立异想“一超直入如来地”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岂不知董其昌在此之前已扎扎实实地积累了大半辈子功力。近日观夫耕先生画作不觉眼睛为之一亮,其画作一图一景,少有雷同,腕底烟霞无尽,全局布于胸中,气势雄伟,神韵幽闲。比起那些吆喝者,夫耕先生名副其实一砚田默默耕耘之农夫。

  其没骨人物画,承袭南宋梁楷,以泼洒般水墨抒写,浑重而清秀、粗阔而含蓄,可谓笔简神具、自然潇洒,绝妙地表现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其豪放不羁,游刃有余的笔墨皆依人体结构而生,有补梁楷“简笔画”人物结构不足之憾。正所谓“为神明于规矩者,自能变而通也。”(清盛大士《溪山卧游录》)

  尤为可贵的是赋彩之妙。“六法”中“随类赋彩”位列第四,并不在主要位子,所以吴道子将赋彩之事交给其弟子为之,似乎无需匠心独运,其实并非如此。观夫耕先生没骨人物画《芳心向碧云》,其色彩在传统笔墨与赋彩基础之上参以现代色彩观念,画面既透明又浑厚,既本色又丰富,色墨浑然一体,令物象明暗分明,层次清晰,既传达物象之现实感,更表现出物象之空灵感和光效感,是“无意意乃佳”的真实写照。清王昱《东庄论画》云:“麓台夫子尝论设色画云:‘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又须色中有墨,墨中有色。’余起而对曰:‘作水墨画,墨不碍墨。作没骨法,色不碍色。自然色中有色,墨中有墨。’”由此深信夫耕先生于赋彩之法有所得。

  夫耕先生工于山水、没骨人物,也常作花鸟且都不俗。当下画人能兼擅人物、山水、花鸟者不多,且达到如此水平者实乃鲜见。

  明沈周为其师祝寿作《庐山高图》,虽然他未曾游历庐山,但是庐山之真奔赴笔下。曾观夫耕先生所作《庐山高》图有庐山之真而无庐山之实,为何?或许是我所强调的“创造重于写生”的原因吧。写生不过是绘画训练手段之一,是收集素材的重要手段,而对于绘画本身而言创造才是生命。“外师造化”可以写生,而“中得心源”须得创造,创造乃推进艺术发展之真正动力。夫耕先生曾居庐山脚下,熟识庐山。又闻其曾游历三山五岳,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未能尽数速写手记,全凭目识心记,体味自然,胸列五岳而得自然之真本。故其山水既有北方山水之崇峻雄伟、嵯峨崔嵬,又有南方山水之幽远清秀、空濛灵动。难怪其《庐山高》一图能别构一种灵奇,足见其创造能力之强。

  此外,见《夫耕书画作品集·扇面卷》每幅画作后附其自作诗词一首,共计六十余。甚是惭愧,我不谙此道,岂敢信口雌黄,然细读几句恍若在画中:“驰骛湘西,匆越大庸,直上青岩。看岯成云宿,千嶂突兀:苍藤蒙络,古木参天,愔啭鶗鴂 ,飞空嘹唳,鱼贯菰蒲碧水潺。通幽处,有孤岨双峿,似诉悲欢……”

  赘言碎语,是为序。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董其昌吴道子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