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壁廿年破壁飞
王冰石
谢少承是这几年在书坛脱颖而出的新生代书法家,八届全国展摘得“行书状元”桂冠,首届全国青年书展又名列金榜,被世人所关注。
谢少承曾学过中国画,人物画得很好,但鲜为人知,原因是他在部队任宣传干事,诸事繁冗,画画时间极少,作品不多,后来便改弦易辙专攻了书法。1984年随我学艺,随后又在南京艺术学院深造,得到黄敦、徐利明、陈积厚等诸位老师指导。他天分高,有艺术细胞,对汉字的造型,点线的质感,水墨的韵味和书法中丰富的美学思想,有灵敏的感悟,通过长期磨练,终于形成清奇恣肆的艺术风格。
他的书法成就主要体现在行书上。学习行书大都以晋人为不二法门,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遒媚劲健、清真潇洒书风被唐太宗誉为“尽善尽美”,深受后人尊崇。学习王字能否领悟其韵味,并在笔下传递其信息是一个学书者才与不才的关键,谢少承对晋人法书情有独钟,他牢牢抓住晋人法书的审美特征,实践中不断地体悟与表现,有了量的积累,实现了质的飞跃。
但谢少承的行书绝不仅是以摹拟晋人风流这一脉传统为指归,而是在这脉传统里注入了许多新的内容。解读他的书法,我们感觉到他的艺术既是古典的,又是现代的。他追求书法韵味和品位,以魏晋风流为主调,兼取唐宋法度的精严与意趣。他平时临帖力求精微传神,用近于蒙童“描红”手法,潜心临习范帖文字的意态与笔法,把自己当作古人,如演员进入角色,目的是为了减少眼手之间的差距,使技能精深,游刃有余。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处处可追踪到古代先贤书法美的姿影。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增强视觉艺术给人的冲击力度,他摒弃汉字结构的平庸和均衡,追求单体汉字形貌的奇特和险峻。他善于将古代范帖、手札中具有这种审美特征的字进行演化和归纳,造出自家新样,使汉字形体脱俗峭拔,更具魅力和张力。在谋篇布局时,他除了注意通篇的完整性外,更重视篇中局部数字的优化组合。他常对我说,米芾某帖有数字组合非常精神,王羲之某帖有半行组合特别有味,《阁帖》中某帖数字组合如何如何……他把这种手段和样式运用到创作中去,犹如诗中之“诗眼”,画中之“画眼”,在作品里尤见情感激越,情兴毕现,有强大的震撼力。
除了行书之外,谢少承还擅长楷书和隶书,他学习石刻文字的目的是用来弥补一味写帖的不足,克服写帖不能写大字的缺陷,他多次参加全国展的作品大都是八尺巨制,元气淋漓,气魄宏大,体现了他充沛的精力和横溢的才华。
他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江苏作为书法大省,名手林立,人文环境为他的成长起到阳光雨露的作用;二是新世纪以来,徐州书法军团的崛起,周围同道的砥砺使他对自身的奋斗有着明确的目标;三是他超乎寻常的艺术感悟能力在师友们的赞许下得到充分的发挥。谢少承正值英年,为寻求新的突破,我们期待他不仅着力于书法,也着力于治文、治诗,不断提高丰富自己,向更高的峰巅攀登。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