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在玉雕艺术中的表现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自古至今,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怀有深厚感情。古人对青山绿水的意境美可在许多神话传说中得到体现。天然自成的山水美是现实的,诗人以“比兴”手法歌咏山水之美,画家则用绘画艺术表现自然景色之美。晋代顾恺之曾对画山水提出“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的要求。
自然美和艺术美相结合的山水画自开创以来,为文人墨客所推崇,并流传至今。而以山水为题材的玉雕陈设器——玉山子,据实物考证,出自辽金时代,如《玉雕秋山山子》《青玉松鹤人物山子》等都具时代新意,表现手法突破了古代偏重图案的樊篱,而更多去描绘现实生活,富有生命气息。雕刻技巧从平面转向立体:镂雕、透雕、浮雕、浅刻结合并用。对玉的天然皮色能巧妙利用,琢成质文之别,成为山子雕的又一特色。
当时有两种新颖器形:“春水”和“秋山”。“春水”又名“海东青”,多为椭圆形的透雕加阴线层次穿插,多雕琢鸟类,如大雁。“秋山”别称“炉顶”,四周多加以雕刻,常以动物、植物为对象,雕刻手法灵活。“春水”和“秋山”当时常作腰带饰或帕缀饰,到了明代,这两种玉雕形式被运用到镶嵌如意上,故而后人亦把“春水”称之为“如意吉子”。
可以推理,玉雕山子是在“秋山”这一形式上发展演变而来,同时也受到了宋以来为文人士大夫所青睐的山水画的影响。时代改变风格,到了明代,玉雕山子已成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清代扬州的玉雕山子更负有盛名,其它地方难以比肩。乾隆年间的《大禹治水》,《会昌九老图》 等大型玉山子神奇般地出现在人们眼前,当代山子雕新作有上海玉雕厂的《攀登珠穆朗玛峰》和《万水千山图》、扬州玉雕厂的《妙居他山》,都十分精美。
山子雕也在继承中发展。为了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要,山水牌应运而生。取山水之精华,“优化”其结构,以压缩手法“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掌”的“化工之巧”来创山水牌新意,更具艺术观赏性。绘画艺术与雕刻艺术相结合,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受到玩玉人的赞赏。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又称“东岳”。孔子有“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诗句被后人广为传颂。作品将泰山的景物浓缩于一块精美玉石之上,那俊俏的山峰,遒劲的苍松,亭台楼阁,潺潺的溪流让悠闲自得的游人流连忘返。此山水牌是汉皇玉苑“无巧不施,无工不精”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