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从实用到清赏
[大公报讯]记者林巧茹报道:“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所谓的五德,是仁、义、智、勇、洁。可见“玉”是人格的象徵。现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文物馆举行的“玉泽恆辉:喜闻过斋藏玉展”,展出一百零九件“喜闻过斋”所藏的中国玉器,由新石器至清晚期,同时诠释玉器在宗教信仰、社会价值和个人情怀的功能与角色。
象徵君子高尚品德
展览展出的主要为佩饰、人形和人像玉器以及文房陈设雅玩,彰显“喜闻过斋”主人邓国桢夫妇,对中国古玉的品味与执著。和青铜器一样,玉器也是商代文明高度发展的指标之一。玉雕真实反映了殷人的生活景况。
西周是中国礼乐文明的奠基期,它牵涉到政治制度、人的行为举止、典礼仪式、祭祀器具等诸多环节。所以在儒家礼教里,亦有“君子比得于玉”的说法,玉是象徵人的高尚品德。
直到汉朝,东汉许慎的《说文》记载:“玉”是“美丽且具有五种特性(五德)的石头”,他又规范“五种特性”为:色泽美丽温润,表里一致;敲击时声音舒畅 悦耳;坚韧而不被折弯;可以磨製得棱角方正,而不会割伤人。故有“君子与玉相称”的说法,“要求人要与玉一样温润谦和,纯洁清明。”中大文物馆副馆长许晓 东说。
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在早期可能是利用竹子或动物的肢骨製作空心管状工具,用这类工具在玉器上钻孔,就会留下玉芯料。”距今五千六百年至五千二百年凌家滩文化居民就会使用管钻技术在玉器上打孔,所以留下许多玉芯料。
等级不同佩玉有别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徵,展览展出的玉猪和玉蝉是和金缕玉衣一起下葬的陪葬品。反映等级制度的玉礼器在当时的玉器中有重要的地位。
许晓东介绍来自辽代、十世纪的玉天鹅形佩盒时说:“该鹅身顶部的金扣,是专为游牧民族所设计,便于随身佩戴,一般佩戴于腰间。玉器佩戴在腰间,会提醒主人的行走速度,是一种礼节的约束。”同期的展品包括“玉龙纹瓣口盘”,盘中的龙纹充分表现出北方人的画风。
从唐代到明代,玉器更代表人的身份象徵。玉是最高等级的人才用。“文献上有记载,不同等级的人可戴不同的玉组佩,但有龙纹的玉组佩是皇室成员或获皇帝特别赏赐者才可佩戴,玉组佩越长代表佩戴人的地位越高。”许晓东补充说。
“到了明清以后,玉器则更多用于摆设,玉文房、玉扇子等等,品种繁多,如玉‘踏雪寻梅’圆雕摆饰,雕刻精细,但并没有实际用途,属于摆设用品。”展览营 造传统文人置身书斋、清赏雅玩、景物两宜的情境,因为君子很多时候都是文人。许晓东说:“藉此,让观众在当今繁忙的生活中,体验文人雅致生活品味。”展期 至明年二月二十八日。有关展览详情可浏览中大文物馆网页http://www.cuhk.edu.hk或致电三九四三七四一六查询。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