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玉圭的原型是玉戈

2016年02月04日17:00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白玉长胡玉戈 白玉长胡玉戈

  (原标题:以玉为兵话玉戈)

  戈由横装的戈头和长柄(柲)组成,是商周至秦汉时期主要作战兵器。故古人也常以“干戈”(干即指盾)来指代战争(如《抱朴子·广譬》“干戈兴则武夫奋”)。而玉戈的出现同样可追溯到夏商时期,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晚期陪葬品丰富的墓葬中,玉戈便是较为常见的文物。此外河南郑州商城、河南郑州新郑望京楼遗址和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也是出土商代前期玉戈较为集中的地域。

  商代后期玉戈主要出土于安阳殷墟,在其中所有出土玉兵中,玉戈的数量最多达170余件,仅1976年在殷墟妇好墓中便出土了39件玉戈。这一时期的玉戈造型多较简约,为直内、窄长援型戈,锋呈斜三角形上下刃对称,尾端有一孔用以穿系。西周时期玉戈在各地同时期墓葬中也多有出现,基本较之商代形制变化不大,这一时期的玉戈“造型更加讲究对称性,其中规中矩形态,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玉圭的原型”。

  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西周时形成的礼乐制度逐步消亡,这一时期“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正值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的变革时期。故而具有宗法礼制象征意味的玉礼器地位逐渐衰落,玉戈数量较之从前锐减。同时由于长期战争的需要,兵器的形制逐渐发生变化,将戈体与柲之间扎结更为牢固,同时加大钩杀面积的长胡戈开始大量普及。

  长胡戈的出现也一改此时玉戈的形制特点,如1986年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墓中出土一件白玉长胡玉戈,该玉戈长13.6厘米、高11.8厘米,为直援、直内、长胡,援上下两侧开刃,刃周围又磨出凹形血槽,胡上有三穿,用以与柲绑缚,玉戈整体制作精美,虽属于仪仗器物,但与同时期实战铜戈形制无二。

  虽然直到西汉,作为一种仪仗器玉戈仍然存在,但总体而言其旧有的庄严肃穆之感已日减,装饰意义已经大大超过之前的宗法礼制意义。如徐州狮子山汉墓中出土的一件有胡玉戈,其造型一改先秦以来的写实风格,前方用以钩琢的援部已变形为平和的圆弧,并在援、胡之间镂雕一条回首爬行的螭虎,戈内两侧还分别浅浮雕有螭龙及凤鸟纹,整体显示出一种较强的审美特征。

  随着两汉时期骑兵和步兵的发展,戈这种武器逐渐为被铁戟、铁矛所取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玉戈这种“玉兵”也逐渐不再流行。但戈兵文化却从未有淡出人们的视野,而是留下了“枕戈待旦”、“金戈铁马”、“化干戈为玉帛”等诸多生动的成语典故,并为今天的人们所熟知并常用。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江苏溧阳 黄诚)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玉戈时期胡戈干戈形制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