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人物圆雕的艺术魅力

2016年05月25日11:07   中国文物网  收藏本文     

  圆雕作为寿山石作为传统的雕刻技法之一,因其表现题材丰富,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的石材雕刻中,一直是寿山石雕作品中最为常见的雕刻样式。

 

  圆雕作为寿山石作为传统的雕刻技法之一,因其表现题材丰富,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的石材雕刻中,一直是寿山石雕作品中最为常见的雕刻样式。经典的寿 山石圆雕作品,常常能够准确而细腻地表现出雕刻主题,并且意蕴深厚,值得细细品味。除了在寿山石章上出现的扭头圆雕之外,单独的圆雕摆件因其形制更大、细 节更为精致,更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圆雕作品的独特魅力,其中以人物圆雕尤甚。

  首先,在相石构思上,圆雕人物注重“依形就势”、“因色取巧”,讲求根据石材本身的形状与颜色进行构思与布局,尤其注重对于寿山石天然巧色的运 用,讲求让巧色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譬如程由军所创作的这一组圆雕罗汉人物,就鲜明地展示出圆雕作品因色取巧的魅力所在。尤其是其中的芙蓉晶石 醉罗汉,石材色泽红白相间,那一抹娇红尤为艳丽,古时有名品“醉芙蓉”之称,这枚芙蓉也不遑多让,同样令人迷醉。但红白二色相互交错,如何进行“因色取 巧”的构思显得更加具有难度。作者巧妙布局,将其雕刻为一位身披袈裟的醉酒罗汉,以红色部分雕刻罗汉的面部和露出袈裟的手背,以此来表现罗汉饮酒之后酡红 的肤色与微醺的醉态,至于白色部分,作者则将其雕刻为随意披在罗汉身上的袈裟衲衣,整件作品极富情致,颇见功力。

  其次,在雕刻过程中,圆雕人物非常注重详略得当、简繁结合的布局观念,以使人们在观赏时能够获得材质质感与传神雕刻的审美享受。在很多作品当 中,作者都对人物的面部刻画极为细腻,尤其是弥勒、刘海戏蟾等题材的作品,让人观之便可感受到人物开朗亲和的性格。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的穿着,均 以舒展写意的线条和挥洒自如的褶皱来表现衣袍的宽大,以此概括并突出夸张的形体,同时又可用的大块面体现材质之美感,人为之美与自然之美可谓相得益彰。

  值得注意的是,以圆雕技法施于寿山石,总的原则便是“依石造型”。尤其传统的雕刻理念,更是将其作为最为重要的准则之一。很多雕刻家往往在观察 寿山石本身的形态与构思主题形象上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借寿山石天然的形态、纹理以及色彩来确定所雕刻的人物或动物的姿态,从而使得从下刀起直到作品磨 光完工的耗材尽量降至最低。与此同时,又必须保证作品的艺术美感,将二者完美平衡。因此,圆雕人物作品极为考验寿山石雕刻创作者的艺术水准与技法功底。

  圆雕人物当中的经典作品常常成为收藏爱好者们竞相追捧的作品,在前几届的福建东南拍卖有限公司艺术品拍卖会上,就有几件给广大寿山石收藏爱好者 留下深刻印象。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懋介雕刻的笑狮罗汉、儒释道人物等作品分别在2012年秋拍和近年春拍取得不俗的成交纪录;另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 作品善伯洞石圆雕观音坐像也曾是2012年秋拍藏家争夺的焦点。今秋两位大师也有精彩的寿山石圆雕人物上拍,其中善伯洞石三罗汉摆件的作者为郭懋介,荔枝 洞石观音像则为王祖光的作品。两位大师的创作都遵循了依石造型的原则,创作即根据石材本身的形状,惜石之情不必言说,已在作品中表达的淋漓尽致。尤其这尊 观音像,作者充分考虑到了荔枝洞石本身的稀有性,因此尽量以大写意的手法勾勒山石的轮廓,甚至借用薄意的手法刻画紫竹与烟云,唯其质地最细嫩处刻画自在观 音,端庄、温婉、娴雅的姿态充分展现出雕刻家精深的技艺。在山石的素白处,作者墨刻“观自在菩萨”、“祖光敬刻”等题款,以示敬意。王祖光被业界誉为“观 音王”,言其有恒心,善钻研,此言不虚。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圆雕寿山石罗汉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