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拍渐近 收藏投资别忘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30日 15:25 金融投资报
首发于《金融投资报》卢建波/文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投资理财意识不断增强,国内的投资市场发展非常迅猛,然而在今年的投资市场上,一方面是股市持续低迷以及房市遭遇史上最严厉调控政策,令大家的投资渠道变得比以往更狭窄,另一方面是通胀预期、负利率来临令不少人的财富面临缩水危险。在此情况下,一些人急着为自己的资产寻找保值、增值的途径,于是在今年的艺术品春拍市场上,把购买艺术品看作了一种平衡投资的新理财方式,似乎艺术品市场也正在成为中国财富人群的另一片投资绿洲。
在今年的春拍市场上,201亿元的历史最好成交额也许是当前艺术品市场备受财富人群关注的最好诠释,尤其是拍卖市场上成交价过亿元的拍品屡屡现身,标志着这个曾经在普通人眼中高深莫测、遥不可及的市场,如今正凭借其难以抵挡的高回报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财富人群。时至今日,一年一度的艺术品秋拍也日益临近。对于今年的秋拍,虽然业内人士普遍继续看好,市场仍将继续春拍高歌猛进的态势,不过面对不断飙涨的艺术品价格,业内人士也表示,藏品投资风险依然不容小觑。
拍卖市场犹如击鼓传花
纵观今年的春拍市场,我们会突然发现,收藏似乎已经成了一门最容易赚钱的行当。因为在今年的春拍卖市场上,那些2-3年价格涨5倍,5年时间价格涨10倍的艺术品,似乎比比皆是。虽然对于这样的升值速度,的确吓坏了绝大多数的收藏投资者,不过也明确地告诉那些头脑精明的艺术品投资者,艺术品是一个大有炒作空间的绝妙对象。与此同时,这样的升值速度也证明了,在投资市场上的确没有一样东西的升值速度会超过艺术品。
面对不断疯涨的艺术品价格,不少收藏投资者不得不问,为什么在这个投资领域,每年都会爆发出令人惊讶的,甚至有点不可思议的天价数字。也许用“击鼓传花”来形容当前不断攀升的艺术品市场,才是最好的答案。
实际上,“击鼓传花”讲的是一种游戏规则,人们在击鼓声中传递花,鼓声停止时,花传到谁手上,谁就要受“惩罚”。其本意描述的是人们传递花的喜悦,鼓声越密,这种传递的喜悦感越强,而最终的“处罚”也越迷人。而在艺术品市场上,击鼓的是一只看不见的手,鼓声是令人振奋的升值信号,花是艺术品,所有传花的人,则是一班介于藏家与炒家之间的投资者,他们全都会聚精会神玩这不知何时终结的财富冒险游戏。对于每一个参与者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在鼓声响个不停的当下把花及时抛出去。一旦抛成功,旁人接着了,抛者就是“被解放了”,接者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者”。
众所周知,“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当然“击鼓传花”的游戏也有鼓声停止的时候。而对于收藏投资者来说,同样知道鼓声是一定会停下来的。只不过对于收藏投资者而言,又会侥幸地认为艺术品在手上时,鼓声会一直在响。正是如此,这也给艺术品投资埋下了巨大的风险。
试想,一旦鼓声没了,也就意味着升值空间已消失,收藏投资者就很有可能陷入可怕的沉默之中,接着就是绝望以及绝望的漫延。面对不断疯涨的艺术品价格,关于艺术品市场存在泡沫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虽然艺术品市场的泡沫显得比其它泡沫(如一晃眼就完全消失的股票,以及稍不留意就变成一片水泥废墟的房子),都更加美丽动人,但我们要相信,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泡沫越吹越大,泡沫总会有破灭的那一天。如果你在鼓声停止之前成为接花的最后一个人,相信艺术品给你不再是审美的愉悦与快感,而只是一个编造的收藏神话,到时你只会心如绞痛,泣涕涟涟。
收藏未必人人能赚钱
也许有很多人会认为,目前国内的艺术品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就算艺术品市场玩的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但也不至于鼓声一下就停了,毕竟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处于良性阶段,这就决定了国内艺术品市场总体趋势是向好的。而对泡沫一说,目前同样不成立,也没有必要过于担心。首先艺术品资源是有限的,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而随着国内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将会进一步加剧艺术品的供需缺口。其次,艺术品的时间价值决定了艺术品价格上涨是一个必然趋势,而且与国外行情相比,中国艺术品价值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因此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国内艺术品市场仍然会继续保持向上的增长态势。
然而,是不是在艺术品市场后市整体向好的情况下,就能保证参与者人人赚钱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艺术品市场评论家马健告诉记者,一般来讲艺术品投资常见的风险有五大类,即赝品风险、保管风险、高价风险、品相风险以及宏观经济环境。不过从现实生活中来看,就算参与者在收藏投资过程中规避了以上五大风险,也不能保证你能百分之百赚钱。马健告诉记者,他就认识一位收藏家——李女士,虽然所收藏的古董艺术品都是货真价实的东西,不过最终因收藏的艺术品缺乏销售渠道而被套牢。
据马健介绍,李女士从2006年开始关注艺术品,虽然她刚入收藏的时候不太具备鉴赏的眼光,不过借助朋友里一些资深收藏家的眼光,还是收藏了不少精品、珍品,只是刚开始显得比较谨慎。后来当李女士看到就连一些银行理财产品也打上了艺术品投资的旗号,她也就渐渐加大了古玩艺术品上的投资。除了古玩市场上淘,李女士还开始参加一些中小型的拍卖会,在拍卖会上也买回了不少艺术品。从2006年到2009年,李女士至少已经投资了80万元在古玩艺术品上了,几乎占了家庭投资的一大半。
当李女士收藏到一定的藏品之后,她就变得非常关注国内国外的拍卖会行情,尤其是看到与自己收藏的东西类似的拍品拍出高价,便高兴地盘算着自己的藏品又升值多少。不过李女士也发现一个问题,因为自己没有销售渠道,很多藏品均不能按照自己预期的价格卖掉,虽然也想过让自己的东西上拍卖会,但一些名气大的拍卖公司在征集拍品的时候,往往是寻找那些“传世”的东西,普通人士的藏品要上拍更不容易。因此最终李女士的收藏因缺乏销售渠道而被套牢,被迫做了“收藏家”。
马健表示,收藏圈里一些有实力的藏家,经过多年的摸索,已经掌握了买东西的门道,而且对价格的把握也比较准确。想要高价将艺术品推销给这些藏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在投资古玩艺术品的时候,最好先想想自己是否有销售出去的途径。
艺术品投资不是炒股
近几年,收藏之风越来越热,可以说简直到了全民皆藏的地步了。对于此现象,大家都是十分高兴的,认为盛世才会有收藏热,是国家强大兴盛的标志,而且国家也不断出手,购回了许多流失在国外的国宝。虽然从目前来看,国内的这股收藏之风的确有些过了,但不可否认,收藏对于个人自身修养有益,能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识。
对于很多收藏投资来说,收藏除了是自己的一份兴趣爱好外,更多的还是在于经济行为,希望能给自己带来财富上的增值,而且在很多场外投机客眼里艺术品市场是一块投资宝地,总想把艺术品市场当成股票来炒。不过业内专家表示,真正的收藏一定是自己喜欢的藏品才会购买,并不完全是投资,如果把艺术品当成股票来进行投机炒作,是注定会失败的。因为艺术品风险是不能和股市混为一谈的,而且其操作手法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从所周知,在证券市场上,每一家公司的上市,都是经过证监会严格审批、审核的,在实际运作中始终接受证监会的稽查,对守法者护持,对违规者处罚。证监会的职责,不仅是监督“证券”的合法性、规范性,更重要的是在严格管理的过程中,引导和制约上市公司的依法运行,同时也使广大股民在股票投资的过程中把主要精力用来思考和判断手中股票运行的跌涨风险,并不需花费精力去探究这只股票的真与假或合法不合法。而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并没有一个严格审查拍品来源、真假的机构,对拍品的真假分析,只有投资者来自行判断。
另外,对于艺术品而言,收藏品绝大多数只能看,并没有实际的使用价值。而且对于收藏投资者的要求也比较高,没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没有一定的鉴赏知识,是根本不能参与收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