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善本价值何时回归(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5日 17:18 人民网-人民日报
1993年,古籍善本在中国嘉德首拍;同年9月,首次书刊专场拍卖在中国书店进行;1998年,全国唯一一家专营古旧书拍卖公司——中国书店海王村拍卖公司成立……在爱书藏书的人们为这诸多的“首次”而踌躇满志、为这些年的古籍善本逐年量增价涨而喜不自胜之时,也应当冷静思考古籍善本市场那些新旧问题。
善本者,好书也。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大都是写本;唐以后,雕版印刷术得到应用,书籍便有了“版本”一说,虽为后人考证加大了难度,但也给善本的收藏增添了诸多趣味。
版本出处的不同,收录文献的多寡,校检程度的精劣,印刷(缮写)质量的高低,出版时间的早晚等等,就让古籍有了足本与残本、精本与劣本、古本与今本、孤本与复本等方面的差别。其中,清末张之洞解释善本之义有三:一曰足本,无阙卷,未删削;二曰精本,精校、精注;三曰旧本,旧刻、旧抄。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文献性、技术性与艺术性。随着收藏市场的发展扩大,善本的时代下限有几种说法,在各个拍卖公司的“古籍善本”专场中,年代的起止谈不上什么规定,可以说是从古到今。
特定的历史环境赋予了不同年代的书籍独有的风貌品格。一页宋版一两金,宋代刻书将唐代褚、颜、欧、柳等诸位书法大家的字体运用于刻书之中,在将楷书推至高潮的同时也给予了宋版书端庄凝重的精神气质,此外,其稀少的存世量也决定了它的价格高企。
元版书秉承南宋遗风,形成了黑口、赵字、无讳、多简的风格特点(“黑口”指中缝线上下两端的墨印黑条,“赵字”指刻书用字大多模仿赵孟頫的字体,“无讳”指书中不见讳字现象,“多简”指多用俗字、简化字)。明代刻书分早中晚三期,风格不尽相同,早期“黑口赵字继元”、嘉靖开始“白口方字仿宋”、万历之后则是“白口长字有讳”。
清代以前出版并存世的虽有不少善本,可大多被藏在国有图书馆、博物馆里,不可能出现在市场中;少数在海内外私人藏家手里,也轻易不会出手,因此市场上多见民国时期的藏品。清初善本多有明代遗风,字形长方、横细竖粗,根据出版方不同大致可分内府刻本、官刻本、坊刻本、私刻本;至康熙时,字体开始变化;至嘉庆时,已然失去了前人刻本那种舒展圆秀的雅气,变得呆板失神。
因此,所谓“古籍善本”拍卖主要还是古籍拍卖,而看不到几本善本,但在各个拍卖公司有关专场拍卖的图录中,随意拔高地位、故意导人遐想的评语比比皆是,学术评估几乎缺席。
近年来,古籍市场可谓佳绩屡创,今年春拍中,中国嘉德古籍专场成交4579万元,这种价格已非潜心问学的人士可以问津的了。可那些能买得起的人呢,将古籍善本买回去之后,会翻看吗?
其实,哪怕买书者不是读书人也应当懂得欣赏古籍善本作为书本的固有价值。古籍善本之美是间接的,它的艺术价值是它立于收藏界的基石,它的文献价值让它成为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它的版本价值赋予了其自身独特的收藏趣味,因此,藏要翻、藏要读、藏要考证。
或迟或早,书籍仍会回到它高雅纯正的千古因缘里:因善而藏,因善而读,方能因善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