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漂泊李叔同断食日志手稿回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0日 08:22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本报记者 杨晓政

  本报通讯员 王洁

  摄影 杨晓政

  对杭州虎跑公园“掌门”唐宇力来说,昨天是个重要的日子,虎跑李叔同纪念馆的分量一下子在全国文化文物界举足轻重起来——时隔94年,李叔同《断食日志》手稿回到了它的出生地。

  《断食日志》是中国近代文化艺术大师李叔同(弘一法师)1916年在虎跑断食时写的日记手稿。此前不少专家都曾以为《断食日志》已经流失或毁损,流传于世的只有民国版铅印《断食日志》。

  昨日, 1934年出生在杭州龙翔里2号的上海老人朱德天,义捐此手稿。

  铅印日志有些出入 手稿里画着有趣的小花

  “你看,对比手稿,可以发现民国版铅印《断食日志》的内容,还是有些出入的。”原浙江省文艺出版社总编徐正伦激动地说。

  昨日,“李叔同《断食日志》手稿捐赠仪式暨纪念李叔同诞辰130周年活动”在虎跑举行,李叔同纪念馆特约研究员王用钧先生同时无偿捐出其珍藏的《法海观澜》,此书弘一法师在出家之初曾敬诵。

  捐献仪式上,《断食日志》暂时在虎跑李叔同纪念馆的玻璃矮柜里展出了一小会儿,七八个文物专家急迫地一拥而上,趴成一堆,脸和眼珠子几乎要贴到玻璃上。

  在亲眼见到它之前,不少专家都以为《断食日志》已经流失或毁损,昨日惊鸿一瞥,对它的研究也才刚刚开始,可是第一眼已经令人印象深刻。徐正伦说:“民国版铅印《断食日志》第一句是‘丙辰嘉平一日始。断食后,易名欣,字俶同,黄昏老人,李息。’从手稿看,这句话原本是李叔同写在封面上的啊!”

  手稿被一页一页分开,小心地装裱好,这一本正方形的册子微微发黄,28厘米见方。翻开手稿,里头有李叔同涂的不少“乌梅团儿”,字迹粗细不均,但是全篇约万余字,文字酣畅,字体超逸。扉页有原浙江省文史馆馆长,西泠印社前任社长、书法家张宗祥的题签。

  “断食前第五日,三时醒,口干心微跳,食梨半个吐渣……”写到这里,李叔同画了一朵六瓣的小花,花茎长长,缀着三四片叶子。

  “在日志里还画着这样的图,我们也是第一次知道,”钱江管理处文物科科长张慧琴微笑说:“也许是李先生记录下的植物花卉资料,李叔同原本就是音乐老师和绘画老师。”

  这座文物、书法、医学的宝山 研究才刚刚起步

  据该《断食日志》记载:

  农历十一月廿二日,决定断食。1916年农历十一月卅日(12月24日)李叔同入虎跑;十二月一日(1916年12月25日)起断食;丙辰嘉平十二月十八日(1917年1月11日)为断食最后一天;十二月十九日(1917年1月12日)李叔同返校。

  李叔同的断食时间,准确地说是1916年12月25日至1917年1月11日,前后共18天。如果加上他入山和返校的两天,共20天。

  日志非常详细地记录下了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断食期间的生活细节及每日身体所发生的生理变化情况。

  从日志内容看,李叔同试验断食取得成功。这让他更坚定出家的信心。

  “《断食日志》不仅可作为研究人断食时生理、心理变化的参考,更是研究一代名人李叔同先生生平的重要资料,也是他唯一的日记体书法作品,”钱江管理处主任唐宇力动情地说:“从文物、书法、医学等各个角度看,它都像一座宝山,而我们才刚刚跑到山脚下。”

  父亲用好几个月薪水换来此书 世家子弟义捐《断食日志》

  《断食日志》回虎跑的经历颇为曲折,唐宇力找它数年,而它一直静静躺在上海一户民居里,期待归宿。

  “我父亲一辈子都在收藏文物,也几乎一辈子都在告诉我‘这些文物不是我们的,都要物归原主,得其所哉’,”著名收藏家朱孔阳的儿子朱德天今年76岁,昨天他亲手把《断食日志》交给了虎跑李叔同纪念馆,发自内心的欢喜:“我很感动!2007年钱江管理处欲征《断食日志》手稿为镇馆之宝,当时我并不知情啊!今天,我要感谢杭州,实现了父亲的遗愿,我的夙愿。”

  1965年,在上海医学馆工作的朱孔阳先生搜集到李叔同《断食日志》,兴冲冲地告诉馆长:“这是很有文物和医学价值的。”不过,院方认为内容与医学馆不符,未征用。

  朱孔阳先生于是出资征集,改作己藏。“当时父亲薪水每月90元,收《断食日志》,用了好几个月的薪水。”朱德天说。

  文革中,《断食日志》离开了朱家,1976年落实政策,它又戏剧般地回到了朱家。上世纪80年代,朱孔阳先生告诉朱德天:“这是一件宝贝,是我最宝贵的收藏之一,有朝一日它要回到杭州。”朱孔阳曾就读之江大学,在杭州生活了20多年,朱德天1934年就出生在龙翔里2号,朱家人都对杭州感情浓浓。

  “1986年父亲逝世,1987年就有人出高价要收它,我拒绝了。”朱德天住在上海一个普通的小区里,曾入过伍,当过记者当过老师,夫人退休前在上海博物馆工作。

  今年七八月份,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周刃、钱江管理处文物专家等一行人前往上海朱家求见宝书,周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件文物价值不可估量啊!”之前,杭州岳庙珍贵的文物精忠柏也是由朱孔阳先生捐献。

  昨天,李叔同的后代李莉娟特地从天津赶来,在李叔同舍利塔前快乐地感叹:“不管经历多少曲折,《断食日志》回到了虎跑,最恰当的地方。这是多大的因缘!”李莉娟是李叔同小儿子李端之女,天津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

  二十文章惊海内 李叔同一生演绎精彩

  人的一生罕见如此丰富辉煌。

  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又一高峰,“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他的字为荣;

  他开创裸体写生,还培养出了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

  他演出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他是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他的《送别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历经几十年传唱,成为经典。

  他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他是才华横溢的教育家,他是二十世纪多才多艺的高僧。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