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归属新证险遭日本收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6日 17:39 世界新闻报
本报记者/傅蔷
2010年12月20日,被海内外专家公认为“钓鱼岛归属中国铁证”的《浮生六记》佚文《海国记》钱泳抄本原件,以1457.5万元在北京拍卖。
这份被称为“当代和氏璧”的珍贵文献,是目前已知的古代名人于1840年以前亲笔书写的有“钓鱼台”三字的唯一墨迹。从地摊上的“破书”到《浮生六记》的佚文,再到震惊海内外的“保钓宣传材料”,一块璞玉为世人所知历时五年。日前,文献藏家彭令向本报记者讲述了这段浮生传奇。
朝天宫“鬼市”淘奇书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自传体文学作品,素有“小红楼梦”之称,后两记佚失多年。对后二记的追索,一直堪称中国古典文学之谜。
没想到,这样的机缘竟落到山西书商彭令身上。2005年秋天的一个清晨,彭令在南京朝天宫一个古玩摊上发现了一本题为“记事珠”的写本。写本书法漂亮,金石字画内容驳杂。摊主要价高出地摊价几十倍,彭令还是忍痛买了下来。
回家翻看时,彭令发现书中一些题跋、底稿和信札中出现了署作“勾吴钱泳”的名款。钱泳是清代著名学者,号梅溪,著有《履园丛话》等,《记事珠》中就有《履园丛话》的底稿,彭令由此断定买到了钱泳的手稿。2006年,这一判断得到了古文献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的鉴定证实。
2006年春,钱泳手稿在中国书店春季拍卖会上拍,起拍价10万元,却因为太破烂而流拍。那年夏天,在天津古籍书店原经理张振铎的指导下,彭令把书分成了杂记、金石字画、《履园丛话》草稿和信札四部分,装裱成四册经折装。
2007年秋天,彭令在查考杂记册《册封琉球国记略》时,发现书中记录了齐鲲、费锡章、吴安邦与沈复几位清代人物在嘉庆十三年出使琉球的经历和见闻,内有琉球红衣馆(妓院)的记载,文字颇大胆。
彭令认为,齐、费、吴三位朝廷命官不敢这样写,而“沈梅逸名复者”却可能这么干。《浮生六记》第一记《闺房逸情》就记录了沈复与夫人的闺房之事。再查钱泳年谱,发现他没有到过琉球,所以《册封琉球国记略》不可能是钱泳所写。彭令大胆猜测,《册封琉球国记略》会不会是沈复《浮生六记》的佚文呢?
“小红楼梦”
佚文终面世
经多方考证,彭令撰写了《沈复〈浮生六记〉卷五佚文的发现及初步研究》,2008年6月在香港《文汇报》连载,立刻在文学界掀起了滔天浪潮,至今争议不断。
据专家研究,《浮生六记》佚失的第五记《中山记历》记载的是琉球国轶事。在《记事珠》中,彭令就发现了钱泳自撰的《浮生六记》的条目,包括《静好记》、《闲情记》、《坎坷记》、《浪游记》、《海国记》、《养生记》六篇。“这证明钱泳是读过《浮生六记》的。”
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所长蔡根祥研究《浮生六记》多年。他主动向彭令索要资料,研究后提出,《册封琉球国记略》应当就是抄自沈复《浮生六记》卷五佚文《中山记历》(原名《海国记》)的一部分。钱氏所录的《浮生六记》条目跟世传的前四记相对应,由此推断后面的二记也应该是对应的,而且钱泳不仅抄了《浮生六记》第五记,还抄了第二记。
日本人千方百计买古书
彭令在香港《文汇报》发表文章和4页《册封琉球国记略》书影照片后,有海外人士通过中间人跟彭令联系,提出以100万元买文献原件。彭令拒绝了,“中国的古籍应该留在中国”。2008年9月,两个中文流利的日本女孩到平遥找彭令,称愿意出价300万元。
“日本人的说法是,《海国记》记录了大量琉球历史风貌,对研究琉球历史和风土人情有很高的价值。现在看来,这些都是借口,他们针对的就是钓鱼岛。”当时,彭令对文献中的钓鱼岛“密码”还一无所知,但他隐约感觉高价背后可能有隐情,为防万一,他托朋友把文献原件放进了北京一家银行的保险柜。
2009年,日本人又提出用300万购买18页《册封琉球国记略》书影的照片,同时要求原件深藏秘锁至少30年。“这时候我就觉得有问题了,我不理解日本人为什么要这么做。”直到2009年10月,在一位台湾学者的点拨下,彭令才注意到《册封琉球国记略》中的一段文字。
“至十一日,始出五虎门,向东一望,苍茫无际,海水作葱绿色,渐远渐蓝。十一日过淡水。十三日辰刻,见钓鱼台,形如笔架。遥祭黑水沟,遂叩祷于天后。忽见白燕大如鸥,绕樯而飞。是日转风。十四日早,隐隐见姑米山,入琉球界矣。”
钱泳手抄的这段文字向世人证明,至少在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时,钓鱼岛就不属于琉球国(现日本冲绳县),更不属于日本,而是在中国内海,距琉球国国界尚有约一日的航程。所谓“钓鱼岛属于琉球,琉球属于日本,日本对钓鱼岛拥有‘主权’”是历史的谎言。
中国太平洋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海洋局海洋管理司原司长鹿守本教授分析说,如果日本人得到文献原件并把未公布的14页文献篡改后公诸于世,30年后我们再拿出真迹,那么文献对于记载钓鱼岛在中国内海的史料价值将荡然无存。
海峡两岸“学术保钓”
2009年10月,彭令公布《册封琉球国记略》再证钓鱼岛属中国固有领土后,多位古典文献学、边疆史和国际问题专家对文献给予高度评价。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傅璇琮说,古代著名书法家手迹、传世经典佚文与“钓鱼(台)岛自古属于我中华”的历史信息在一部古籍中三位一体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这份文献将向世界人民证明:其一,清人齐鲲、费锡章与沈复等人见到“钓鱼台”(即钓鱼岛)在中国内海的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比日本人宣称的古贺辰四郎于明治十七年(公元1884年)“发现”尖阁诸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时间早76年。
其二,钱泳手迹《册封琉球国记略》经鉴定为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书写。这份手稿面世的时间,比日本所谓“发现”“尖阁诸岛”的时间早了61年。
2009年12月,台湾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委托《中国时报》记者亓乐义向彭令索要钓鱼岛材料。在将文献资料寄往台湾的同时,彭令也将资料邮寄给外交部。很快,他收到了由外交部亚洲司司长杨燕怡亲笔签名的书面函件。
两岸众多学者也在为这份珍贵文献的保护而奔走,一股“学术保钓”的浪潮正在兴起。2010年6月,台湾蔡根祥教授专程赴大陆,与学者就钱泳手稿进行交流。他还上书温家宝总理,倡议重视保护《浮生六记》卷五佚文,积极倡导“学术保钓”。
目前,大陆学者在积极建议将该文献列入教科书。全国政协委员林家騋2010年12月给温总理写信,建议将钱泳手稿编入教材。傅璇琮近日也撰文建议,将钱泳手稿中记述钓鱼台(岛)在中国内海的原件照片和文字收入教科书。
2010年11月,著名清史专家戴逸着令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图录组,将《册封琉球国记略》中关于“钓鱼台(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历史信息拍照,计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