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郭店竹简揭秘:儒道曾和平共处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3日 11:55 荆楚网-楚天金报 微博

荆门郭店竹简。 荆门郭店竹简。 图为:纪山历来是楚国王室家族的公墓区(资料图片)。 图为:纪山历来是楚国王室家族的公墓区(资料图片)。

  记者 胡诚 通讯员王豫鄂

  提 要

  沉睡地底达2300多年的战国竹简,为何会让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魂牵梦萦?竹简上那1.3万个穿越历史的古汉字,为何会引发一场轰轰烈烈的学术大讨论?……7月15日,湖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倒计时100天庆祝活动在荆门市隆重举行,来自各地的游客在观赏群众体育文化表演及精彩的跳伞表演之余,也对发生在荆门境内的考古大发现——郭店楚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人们迫切想要探寻的是,在那跨越千年的郭店楚简身上,隐藏着怎样的历史之谜?

  墓底躺着800枚竹简

  上世纪90年代,位于江汉平原上的荆门市沙洋县一个叫郭店的小村落,一个规模很小的楚墓因为盗墓所引发的考古发现,为何会轰动海内外?这座楚墓的主人是谁?

  那还是1993年6月的一天,沙洋县郭店村的一位村民在房后耕地时,在一处表面并无异样的地头一锄头挖下去,地里竟露出一个洞,并且越挖越大。他当时一下呆住了,心里则一激灵:这是不是楚墓呢?

  原来,在今天的沙洋县纪山镇纪山寺周围,密集地分布着雄浑古朴、气势磅礴的战国楚古墓群,人们通常称之为“纪山古墓群”,这些墓葬排列有序,其贵族王公墓葬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国内罕见,因此,纪山又有楚国“八宝山”之称。

  在这样的古墓群附近,再出现楚墓,是有很大可能的。得知这一消息后,荆门市博物馆刘祖信研究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看果然是战国古墓(后称郭店1号楚墓)。由于盗墓者的盗掘,墓室内原有的保护环境被破坏,墓外的泥水不断经过盗洞渗进椁室内,墓中的文物危在旦夕。情况危急,荆门市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在报请上级文物管理部门批准后,对该墓实施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

  1993年10月,荆门市博物馆野外考古发掘的清理、摄影、化学处理、运输、保管及保卫人员进驻工地,顶着依旧热烈的骄阳开始了紧张的考古发掘工作。在接近下层的清理工作中,一位工作人员忽然发现了一片约10厘米长的规则竹片,于是立刻报告给负责人刘祖信。仔细观察了后,刘祖信立刻嘱咐工作人员“一定要小心,很可能会有竹简”。

  果然,发掘人员在最底层的北端发现了成堆的竹简。经统计,总共发现竹简800余枚。顿时,现场的考古人员欢呼雀跃,欣喜若狂。

  四年解读神秘竹简

  出土竹简时,已是夜晚,但工作人员仍废寝忘食,想尽早“认识”自己的劳动成果。

  经过专家们的努力,数月后,这批竹简上的泥渣被除掉,变黑的简片还原成本来的青黄色,简上的文字清晰如新。在场的专家看了上面的文字内容欣喜万分,他们迫切想弄清楚,这批跨越了2300多年时空的竹简,现身于世人的眼前,它们到底会为人们揭示一些什么样的历史秘密呢?

  此后的4年时间,古文字学家对竹简进行全面的文字识别,把散落和次序混乱的竹简重新排序,并进行了注释。专家研究表明,郭店楚墓竹简一共804枚,共计1.3万余字,全部是战国中期以前儒、道两家的重要理论著述。其中道家著作4篇,儒家著作14篇,这18篇先秦典籍,除《老子》、《缁衣》有传世本,《五行》曾见于长沙马王堆帛书外,其余各篇均为失传2000多年的先秦佚书。

  对中国历史文化研究颇有建树的庞朴研究员,谈到他对郭店楚简的最新研究成果时,曾说:“通过对郭店竹简的研究,解开了千百年来许多中国学术史上的文化悬疑。”

  推测墓主是“东宫之师”

  一个巨大的疑问一直在人们的脑海中萦绕:在这样一座毫不起眼的小墓里,怎么会有如此珍贵又数量众多的楚简呢?这座墓的主人究竟是谁?他的家人为何要在他死后在墓里放这么多的竹简呢?“拥有这么多的竹简,首先可以肯定墓主是贵族,而且是从事与文字有关的人。但是关于墓主身份,十多年来,学界说法不一。”刘祖信研究员告诉记者。

  在郭店一号墓出土的一个酒杯分解图上,杯上的文字让史学家们对这批竹简究竟是谁作出了非常多的推测,甚至有专家根据遗骨姿势认定墓主就是抱石投水而死的屈原。解开这几个文字的谜底,是最近几年楚文化研究最热门的课题。

  根据墓葬的型制和随葬器物的纹样等证据,更多的考古学家推定入葬年代当为战国中期偏晚,约公元前300年上下;墓主属士级贵族,很有可能是墓中殉葬耳杯所称的“东宫之师”,也就是楚国太子的老师。

  “从杯上文字看,‘东宫之师’可推断是太子的老师,这些竹简就是教科书,也只有太子能拥有这么多教科书。”刘祖信研究员告诉记者,他的说法代表着当前学术界最主流的解释。

  今天,竹简主人依然是个谜。

  价值楚简堪比古《圣经》

  在郭店楚简出土之前,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两座汉墓出土了近5000枚简,1975年,云梦睡虎地一座秦墓出土了1100多枚。最有意思的是,仿佛是事先分了工似的,这三座墓的藏简内容,居然各有侧重,互不重复。其中,银雀山主要是兵书,睡虎地主要是法律,而郭店楚简,则是儒道两家的文献著作。从文化史学的角度看,银雀山和睡虎地两处出土的竹书加上马王堆的帛书,曾经解决了学术史上的不少疑难问题;而郭店的楚简,虽说数量最少,但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也许价值最高。因为,它填补了儒家学说史上的一段重大空白,还透露了一些儒道两家在早期和平共处的信息,这些都是我们今天闻所未闻的历史秘密。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先秦战国古籍几乎毁于一旦,今天所见大部分先秦战国古籍,并不是先秦直接传下来,而是由汉代儒生整理后传诸后世的。还有大量古籍现已佚失,无从寻找了。郭店楚简,由于深埋地下,躲过了这一劫难。它的出土,还原了2000多年前楚人生活多姿多彩的情景,为人们深入了解楚国人生活形态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因此,郭店楚简被专家称为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现存最早的原装书。

  国内外专家认为,包括郭店楚简在内的先秦简帛,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和人类文明的珍贵财富与资源。以色列在1947年以后的10年间,在死海北岸山洞里发现《死海古卷》,其中有2000年前的《圣经》古抄本,这些西方文化经典的发现曾经轰动世界。因为这些文献记载的基督教知识与今日的基督教知识不尽相同,曾经引起西方学术界的一场大讨论。在国外学者看来,郭店楚简引发的中国传统文化学术大讨论,其意义完全可与当年的《死海古卷》大讨论媲美。欧洲汉学学会主席、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瓦格纳说,郭店楚简的出土为重新评估东方文化提供了契机。

  2000多年前,人们书写的文字凝固在竹简上;然而在今天,竹简上的思想文化却要在历史的穿越中传承下去。郭店竹简,这批埋葬地下2300年的国宝注定将成为一部永垂千古,流芳百世的绝代名著。

  800余枚竹简揭开四大悬疑

  悬疑之一:

  相隔百年 孔孟理论是如何过渡的?

  庞朴研究员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后人无法了解从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在相隔了100多年后,是怎样发展到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的?而郭店楚简的《性自命出》、《语丛》两篇文章,填补了孔孟之间这100多年思想理论的空白。

  悬疑之二:

  儒家早期崇尚情性吗?

  庞朴研究员认为,过去人们一般都认为儒家主张修身养性、克制情欲。通过对郭店竹简的研究发现,早期儒家事实上非常崇尚情。这批简中有四五千字谈到情性。其中的观点是:性自命出,命由天降,情生于性,道始于情。

  在竹简中,“仁”字的写法是“身”的下边加“心”字,就是感同身受,有切肤之感。比如,现在的“勇”字,当时的写法是勇字下加“心”,更加注重心态上的勇敢。“难”和“迷”字当时的写法也都是在当今写法的下边加“心”。庞朴说:“这一现象说明,那个时代对人类心态的研究比后来更深。”

  悬疑之三:

  “三纲五常”是儒家重要思想内容吗?

  春秋战国时代,群雄争霸,百家争鸣,堪称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自汉代“独尊儒术”以来,因主观原因,传统儒学屡遭曲解,甚至演绎成“吃人的礼教”。国学大师任继愈、饶宗颐、著名美籍华裔学者杜维明等一批权威专家指出,郭店楚简揭示的原始儒家思想与后来作为封建正统观念的儒家思想存在许多区别,对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从而让世人从根本上纠正对中国文化的偏见。比如,郭店楚简没有宣扬“三纲五常”,只是赋予“夫妇、父子、君臣”六种角色的六种行为规范,称双方的关系“互有义务和权利”,而不是后来“三纲”里的人身依附关系。

  悬疑之四:

  儒家、道家是相互对立还是和平共处?

  从郭店楚简中,人们开始对儒道两家的关系重新认识和评价。人们通常认为,儒道对立,势若水火。从郭店楚简《老子》看,儒道两派本是同根生,旨趣也相互贯通,老子不但没有批评儒家思想,而且对儒家所遵奉的观念如圣、仁、义、礼、孝、慈等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另一方面,从其他史料看,孔子对老子也是非常推崇的。学者们认为,楚简填补了儒家学说史上的一段重大空白,透露了一些儒道两家在早期和平共处的信息,从而为改写中国哲学史提供了新的依据。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