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整容十步新生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0月29日 12:12 重庆晚报 微博

用专用仪器为准备修复的古籍照相存档 用专用仪器为准备修复的古籍照相存档 整理编号,确定修复方案。 整理编号,确定修复方案。 调制专用糨糊,选配修补纸张。 调制专用糨糊,选配修补纸张。
点补后将孔洞周边2毫米范围外的新纸揭去点补后将孔洞周边2毫米范围外的新纸揭去

  本报影友会走进重图特藏文献中心,探秘鲜为露面的馆藏古籍

  它们是先人留给我们的财富,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和见证者,以一己之身集纳着中华民族的岁月流变,风雨阴晴———它们是一本本古籍。

  日前,重庆图书馆和重庆晚报影友会联合发起“发现重图之美”摄影赛,一群资深摄友在经过特许后,走进重庆图书馆特藏文献中心和珍藏着45万册珍贵古籍的库房,探秘鲜为露面的馆藏古籍。其中,古籍的修复过程成为摄友们最感兴趣的地方。

  那么,这些原本破烂不堪的古籍,是如何修复的呢?

  重庆晚报记者 罗静 陆纲 影友会会员 莫天正 黎忠虎 李科 王蜂 摄影报道

  扫描建档

  “这一步是对古籍有个整体判断。”古籍美容师傅晓岚解释,就像医生给病人开药先得诊断病情一样。要用扫描仪挨页扫描,为古籍建立完整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古籍使用的纸张、页数、破损情况、修复方法、装订位置等。在破损情况一栏中,要把每个破洞的位置、大小都一一写明。

  整理编号

  确定方案

  选择材料

  诊断方案敲定后,接着就是选材。傅晓岚说,选用什么样的纸张大有讲究。首先得明确使用哪种纸张,包括竹纸、麻纸、皮纸等。在纸张厚度上,新补的纸厚度只能等同或稍薄于原本的纸,绝不能比原纸厚,“如果太厚,就会增加整本书的厚度。”

  纸张的颜色也有讲究,新纸颜色只能淡于原纸。傅晓岚说,为保证质量,他们使用的纸张全部是从宁波专门采购的手工碱性纸,纸张的酸碱值为7.5—10。

  修复使用的糨糊和调制糨糊的水也有严格要求。水要求使用碱性水,糨糊是用食用的小麦淀粉调制。

  彻底清洁

  原材料备齐后,修复人员要先给整本书做一次彻底清洁,把书中的虫蛀、霉菌一一抖出来。傅晓岚说,由于常年没有翻动,书里满是虫蛀、霉菌,非常脏,就算是再热的天,他们也一定要戴上口罩才能翻动。

  逐张点补

  古籍的修复分为干补和湿补。干补主要针对破损不严重的古籍,见洞补洞,相对简单。湿补是针对破损严重的古籍,得先用水把纸打湿,把皱折用钳子一一牵直,再开始补洞,过程非常麻烦。

  补书是不是就像裱画那样呢?“比裱画复杂多了。”傅晓岚介绍,古籍修补只能进行点补,每个洞都要用一小块纸点裱上去,然后把边缘搭在原纸上的超出2毫米的新纸全部用镊子钳去。这个过程很费功夫,补一个洞往往得重复钳几百次,才能把过多的新纸打理干净。一页上如果有几十个破洞,往往得补上几天。目前他们一年只能修复约30本古籍。

  古籍咋划分?

  专家介绍,古籍的划分以1912年为界,出版日期早于1912年的,就算古籍。古籍中还有善本和普本之分,清乾隆以前的都可算善本。目前,重图馆藏45万册古籍,其中有200多本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可称之为国宝。在这当中,一本唐代的《唐人写经》残卷算是年代最早的古籍。

  古籍住在哪?

  重图45万册古籍都珍藏在什么地方?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重庆晚报记者一行来到图书馆六楼,这里是重图特藏文献中心,保存古籍的库房就在同一层楼。想进去,先得通过两重大铁门,任何人进出库房必须登记。

  迈入库房,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约两人高的密集书架,草药香扑鼻而来。架子间整齐地放着一本本泛黄的线装书。管理员付荣芳介绍,这个约1000平方米的房间,就是重图45万册古籍的家。

  古籍咋摆放?

  “这些古籍都上了年纪,特别娇柔。因此,库房对温度、湿度和空气酸碱度都有严格要求。”重图特藏文献中心主任熊忠华介绍,库房中安置的是精密空调,还配置了抽湿机。温度恒定在16℃~22℃,空气湿度保持在45%~65%。为了防虫,还要放上芸香草。

  “古籍的摆放和现代书不一样。”熊忠华介绍,现在的书在书架上都是竖着放,而古籍却是一本本横着放,书脊朝外。这是因为古籍是线装书,纸张比较老,如果竖着放,就相当于让它们一直站着,这样很累;横着放就像是躺着休息一样,能让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轻松一些。

  古籍咋保存?

  不少市民家中也藏有古籍,怎样在家妥善保管呢?专家介绍,古籍要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要时常翻动,防止古籍长虫。由于手上的汗液会对纸张造成破坏,翻书时一定要带双白手套。

  如果嫌麻烦,你还可以把古籍寄存到重图。重图馆长任竞介绍,重图开通了古籍寄存服务,市民可把有价值的古籍寄存到馆内,不仅不用交寄存费,还可随时取回。

  重庆图书馆镇馆之宝

  当初买来

  1页要片金叶子

  重庆晚报讯 古语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重图馆藏着的一套宋版古籍,正好印证了这话。因为这套395页的古书,当年每页卖价1片金叶子。它就是重图镇馆之宝———宋版《名公增修标注隋书详节》。

  《名公增修标注隋书详节》共二十卷,是对八十卷《隋书》进行删节后的精读本,由宋代史学家吕祖谦编辑。

  重图特藏文献中心副主任袁佳红介绍,这套书共14册,保存完好,是非常珍贵的南宋刻本。整本书的开本只有A4纸的一半,书封使用洒金纸,纸已发黄,每页10行,每行不超过20字。由于开本较小,这套书又被称为巾箱本。“巾箱是古人放头巾或零碎杂物的小箱箧,古人为携带方便,特意出版开本较小的书,方便放入巾箱中。”

  据悉,这套镇馆之宝由重庆已故著名藏书家李文衡捐赠。李文衡解放前曾在重庆做猪鬃生意,1952年将自己多年收藏的44000余册藏书全部无偿捐献给重图。

  李文衡究竟花了多少钱购买这套镇馆之宝呢?他曾在《天津李氏荣先阁藏书杂记》一文中说:以页数论价。

  1947年,李文衡任上海利济轮船公司总经理。当时,他看到许多外国人收购中国古籍,为避免更多的古籍流失国外,他花费多年的积蓄重金收购古籍。由于担心船运可能会影响古籍的保存,当时这些宝贝都是用飞机空运回重庆。

  1948年,一位书商带来一套《名公增修标注隋书详节》,李文衡发现是嘉业堂的旧本,非常珍贵。书商开价也不低,以每页出售。这套古籍共395页,李文衡花了395片金叶子才买到。不过,在专家眼中,这套古籍已是无价之宝。

  夹放加压

  为让整过容的古籍平整如初,还得用吸水纸把补好的书页夹起,放到可以加重900公斤的机器上压上几天,目的是吸水干燥。

  捶平捶薄

  从机器中取出古籍,把补厚的地方捶平捶薄,确定新纸和原纸已经完美融合。

  折页打眼

  照相存档

  一本古籍在美容师的手中重获新生。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