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图藏敦煌本《老子道德经义疏》释读

2014年12月29日 17:47   新浪收藏  微博 收藏本文     

老子道德经义疏 老子道德经义疏

  林世田  李燕晖

  《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五千言》,出自周朝史官老子之手,“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是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经典。老子在春秋时代被认为是一个思想家而不是宗教教主,《道德经》被认为是部哲学著作而非宗教经典,然而在道教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老子和《道德经》逐渐被奉为宗教教主和宗教经典。

  众所周知,唐李渊、李世民父子取得天下之后,为抬高自己社会地位,尊老子为先祖,并竭力推行道教,至唐玄宗时达到极盛。敦煌本是古代佛教圣地,道教的发展远不如佛教,正是由于唐朝皇帝的推波助澜,道教在初唐以后一度兴盛,设有开元观、神泉观、龙兴观等道观,也抄写了大量道教经典。据统计,敦煌遗书中共保存了800多件道经及其相关文书抄本,其中超过半数敦煌道教文献不见于《正统道藏》。这些散佚的早期道经,对解决道教研究中悬而未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敦煌遗书中《老子》写卷凡计76件,多为盛唐时期写本,大致可以分为五千文本和非五千文本两个系统。其中《老子》注疏本写卷凡23件,内容包括河上公注、想尔注、成玄英疏、李荣注、唐玄宗注疏及其它佚名注疏等,亦多为《正统道藏》失收。

  南北朝隋唐时最流行的道教哲学是重玄,在此风气下,很多道门人士纷纷用玄学解释老庄,但可惜相关著作大都缺损或失传。敦煌遗书中有五种用重玄义理解释《老子道德经》的注疏,国家图书馆藏BD14677《老子道德经义疏》即为其一。该卷为盛唐写本,卷轴装,首尾残,现存270.5厘米,经文存148行。麻纸,纸质细密柔软,楷书字体,经文朱笔,色彩鲜红;疏文墨笔,字黑如漆。前半部内容为开题序例,据称道经有三十六章,德经有四十五章。可知该件经文分章,与唐代河上公注本及李荣注本相同。后半部内容为经文及注疏,起于第1章,止于第7章。经文用《五千文》本,疏义近于李荣、赵志坚等唐代道士所作。本卷注疏者古佚,《正统道藏》未收,故无传世本,为海内外孤本,文献价值极高。英国国家图书馆S.6044与此件纸质笔迹同,原是同一抄本。

  自《老子》问世以来,历代注解老子者层出不穷,每一个时代的注释中都融入了每一时代的新思想内容。正是由于历代思想家通过注疏不断注入了新的内容、新的解释,《老子》才万古常新。

文章关键词: 道教敦煌道德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