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图拓本《瘞鹤铭》鉴藏

2015年01月05日 14:24   新浪收藏  微博 收藏本文     

瘞鹤铭 瘞鹤铭 瘞鹤铭 瘞鹤铭

  瘞鹤铭—魏晋南北朝·华阳真逸撰(上)

  在江苏镇江焦山断崖石上曾有一处摩崖石刻,石刻内容讲述的是一位名叫华阳真逸的隐士,在华亭得到一只仙鹤,仙鹤随他四处云游,不料在镇江死去,仙鹤死后,鹤主人非常伤心,悲痛过后将它埋葬在镇江的焦山下,并在葬鹤的土丘家中养有鹤,鹤死后将它埋葬,并写了这篇《瘗鹤铭》表达纪念之情。成文之后,隐士便雇工匠刻在焦山石壁上。这便是著名的《瘗鹤铭》。

  这篇看似普普通通的铭文,在历经沧桑后,留下的不过百十个残字,但自从它为人发现后,其书法便以惊世的艺术魅力,为历代书法家们奉为经典。

  该铭文中没有署真名,史料中也没有确切完整的记载,所以它像谜一样存在着,历代书法家和学者们莫衷一是,各持己见。

  首先,关于《瘗鹤铭》书者的归属问题,有代表性的几种推断,如王羲之说、陶弘景说、王瓒说。

  一为东晋王羲之说。王羲之的妻子是镇江人,并且王羲之一生特别喜欢饲养仙鹤,并设有“鹅池”,据说他喜欢从鹤的身姿中汲取灵感,并用于书法艺术。持这一观点的有唐代孙处元和宋代黄庭坚。黄庭坚甚至认为《瘗鹤铭》就是王羲之书法的标准,可以用来对有疑问的其他王字作验证。他说:

  “右军(王羲之)尝戏为龙爪书,今不复见。余观《瘗鹤铭》势若飞动,岂其遗法耶?欧阳公以鲁公书《宋文贞碑》,得《瘗鹤铭》法,详观其用笔意,审如是说。”

  持这一观点的还有清代乾隆皇帝,他曾临写过《瘗鹤铭》,并说:“非晋人不能”。

  二为南朝道教首领陶弘景说。此说以北宋学者、书法家黄伯思的《东观余论》最有影响。黄伯思认为陶弘景隐居茅山时,晚年自号“华阳真逸”,铭文含有道教口气,此说宋代即得到大批学者认可,明清也有许多学者。但是所有相关论证,都只是提出了“可能”是陶弘景,并没有举出更为直接、有力的证据。

  三为唐朝的王瓒说。“王瓒说”最早出自于北宋蔡佑《杂记》:“其侧复有兵司参军王瓒题名,小字数十,与瘗鹤铭字画一同。”宋张邦基在《黑庄漫录》云:“……观铭之侧,复有唐王瓒刻诗一篇,字画差小于《鹤铭》,而笔法乃与瘗鹤极相类,意其王瓒所书”。王瓒的题刻早已不存在了,其书法是否与瘗鹤铭相似,也不得而知。

  关于《瘗鹤铭》书者的推断还有很多版本,如顾况说和皮日休说等等,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表示,学术界目前倾向于王羲之或陶弘景,但目前都还缺乏证据。《瘗鹤铭》的作者究竟是谁也就成为一直困扰书法界的千年之谜。

  (中)

  《瘗鹤铭》原石上不仅没有署真名,也没有确切的纪年,但绝大部分专家从书体形式和内在精神看,认为是东晋或南朝时期的作品。

  《瘗鹤铭》的内容虽然平淡无奇,但其书法艺术成就极高,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大的书法艺术价值。

  《瘗鹤铭》中的字,大小、长短悬殊,各随性情,大的占地阔绰,舒张雄伟,结构紧密,如“势、尉、禽、币”等字;小的收缩精悍,结体无间,如“仿佛”、“上皇”等字;长的“真宰”、“事篆”等字任其长,短者如“山”、“之”、“铭”等字随其短,如此参差排列,因字而异,因势而变,随处可见妙处。如铭文中最大的一个“势”字,因石面不平,下部的“力”写成斜势,显得开张奇特,如果把它收缩些或纠正些,这个“势”字反而不正。整个字一气呵成,正斜相依,极为生动自然。

  《瘗鹤铭》中有些字如“篆”“以”“朽”“垲”“爽”“此”等字,已接近行楷,因此被认为是从隶书向楷书转变中的书法妙品。

  碑文存字虽少,但气势宏逸,神态飞动。用笔撑挺劲健,圆笔藏锋,体法从篆隶中变化而来。结体宽博舒展,上下相衔,如仙鹤低舞,仪态大方,飘然欲仙,字如其名,表里一致。作为南方碑刻文化和书法文化的代表,《瘗鹤铭》被誉为“碑中之王”。

  宋朝四大书家之一的黄庭坚对《瘗鹤铭》推崇备加:“瘗鹤铭者,大字之祖也”“大字无过瘗鹤铭”。“瘗鹤铭——大字之祖”说,便始于此。

  清代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的书画家郑板桥,在焦山读书时,曾与瘗鹤铭朝夕相处,深受其影响,他的字体的创立无不与其相关。 

  日本江户时期著名书家良宽,取法《瘗鹤铭》而成为一代宗师,并影响了日本书道的进程。 

  《瘗鹤铭》被历代书法家奉为书法佳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北有《石门铭》,南有《瘗鹤铭》”,即“南北二铭”的说法流传已久。

  (下)

  瘗鹤铭原本在镇江焦山西麓栈道摩崖上,不知什么时候坠入江中。北宋年间,冬季水枯时,有人前去捶拓,从此流传开来。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前江宁、苏州二府知府陈鹏年募集工人,将《瘗鹤铭》五块断石打捞上岸,对石刻进行清理剔土后,共得七十余字,并按前人考证的摩崖石刻行次排列,在焦山定慧寺伽蓝殿南面建亭以保护。至此,人们将康熙五十二年(1713)之前的为水前本,之后的是水后本。

  日前所知的水前拓《瘗鹤铭》本有以下几种:

  1.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何绍基旧藏水前本2.上海图书馆藏水前本3.故宫博物馆藏清王文治旧藏水前本

  以上拓本均属顶级善本,国家重点古籍文物,但各本拓工手法、存字数目、点画粗细与多寡均不同,究竟哪本是真正的水前本,还是都是水前本,或都不是水前本呢?从现有的文献、拓本资料已经无法解释清楚。

  出水后拓《瘗鹤铭》有以下几种:

  1.曾熙藏水后本。2.沈均初藏水后本。3.梁启超藏水后本

  对于水前本和水后本的艺术价值,各家认识不同。大多认为水前本比水后本珍贵,因为水前本捶拓不易,传世已成凤毛麟角。对此近代梁启超有自己的看法:“凡碑版皆尊旧拓,独《瘗鹤铭》不然。”他认为水前本捶拓时,不好操作,字体会失去原来的风采。

  清何绍基旧藏之水前本和梁启超旧藏之水后本,现在都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现对两个版本做简单介绍:

  何绍基旧藏水前本的割裱本,计9开,外框高37厘米,宽19厘米,内框高30厘米,宽14厘米,拓本前有何绍基等题签。此拓本还有“宋氏小坡金石之印”、“瓶斋曾观”、“多龄审定”、“王济印”、“秉文氏”、“白心草堂”等钤印。该本共29字。

  梁启超旧藏水后本的割裱本共计22开,外框高38厘米,宽20厘米,内框高29.5厘米,宽16厘米。跋文为2开,附有梁启超题签,并钤有“饮冰室藏”、“乙卯”、“任公”、“寿如金石”等印。

  《瘗鹤铭》原石现存于江苏镇江焦山碑林博物馆内。

  基本信息:魏晋南北朝楷书

  江苏镇江焦山碑林 

  明末拓本 清初拓本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王羲之拓本瘞鹤铭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