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册补史逸:传世竹简 可窥历史
来源:中国文化报
汪桂海
《傅说之命三篇》 战国中晚期 竹简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藏
《说命》简长45厘米,有三篇,由同一书手写成。每篇最后一支简的背面均有篇题“傅说之命”,整理者据内容次第分别题为《说命上》、《说命中》和《说命下》。《说命上》有7支简,《说命中》有7支简,《说命下》有10支简,现缺失了第一支,仅存9支简。《说命》是《尚书》的一部分,《书序》云高宗“作《说命》三篇”。清华简《说命》正作三篇,证明《书序》之说可靠。先秦典籍如《国语·楚语上》、《礼记·缁衣》等均有来自《说命》的引文,可与清华简印证。《说命》不在汉初伏生所传的《尚书》内,也不见于孔颖达《尚书正义》引郑玄所言孔壁古文《尚书》多于伏生的十六种二十四篇中。东晋时梅赜所献孔传本《尚书》里有三篇《说命》,前人已考定为伪书。与清华简《说命》对照,孔传本中的《说命》除自先秦文献中摘辑的语句外,全然不同。因此,与清华简《尹诰》(《咸有一德》)一样,竹简本《说命》的出现,确证了传世孔传本《尚书》之伪,学术意义重大。
《周公之琴舞》 战国中晚期 竹简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藏
《周公之琴舞》简长45厘米,共17支,仅第15支上半残失,其他皆保存完好。在第1支简的背面上端有篇题“周公之琴舞”。《周公之琴舞》有诗十篇,分别为周公和成王所作,其中九篇为佚诗,只有题作成王所作的第一篇见于传世本《诗经·周颂》之《敬之》,但文字有出入。这些诗原本应该是《周颂》的一部分。《周公之琴舞》大致作于周公致政、成王嗣位期间,为周公及群臣向成王进戒与成王自儆之诗,是一种专供嗣王即位一类典礼时演奏的乐章,堪与备受学者重视的《大武》乐章相比。因此,《周公之琴舞》不仅是佚诗的发现,也是佚乐的发现,对探索古代诗乐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据《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前516年)周朝发生变乱,王子朝等“奉周之典籍以奔楚”。《周公之琴舞》流传到楚地,可能与此次变乱有关。
《良臣》 战国中晚期 竹简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藏
《良臣》简长约32.8厘米,共11支,经缀合后完整无缺。简背有编号。简上无标题,因其记述黄帝以至春秋著名君主的良臣,整理者拟今题。简文通篇连贯书写,中间以粗黑横线分隔成20小段,依次记黄帝、尧、舜、禹、汤、武丁、文王、武王、成王、晋文公、楚成王、楚昭王、齐桓公、吴王光、越王勾践、秦穆公、宋(襄公)、鲁哀公、郑桓公、郑定公、楚共王等的贤臣,“楚共王”一段似是后加。另于“郑定公”下补充了“子产之师”“子产之辅”两段。黄帝到周成王依时代顺序,春秋时期则分国编排。所记有些人物为传世文献所未见,有些人物的时代与传统说法不同。简上的文字有的属于三晋一系的写法,且篇中特别突出子产,详记“子产之师”和“子产之辅”,因此,作者可能与郑国有密切关系。中国古代有尚贤的传统,儒、墨都有此主张,《良臣》是在传世《墨子·尚贤》、《汉书·古今人表》等此类文献之外的新发现,有助于这方面的研究。
《赤鹄之集汤之屋》 战国中晚期 竹简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藏
《赤鹄之集汤之屋》是汤与伊尹之事的佚书,共15支,简长45厘米,三道编绳,简背有序号,整篇竹简背面上端还有一道斜的划痕。除了第一、第二支简末端略有残缺,各损失一个字外,其他各简都保存完好。第15支简背写有篇题“赤鹄之集汤之屋”。简文说一只赤鹄栖落在汤的居处之上,汤将它射获,命小臣即伊尹烹煮作羹,由此引发种种事情。伊尹曾为汤的小臣,汤举之于庖厨之中,是古时流行的传说。自先秦至汉代,有许多涉及伊尹的故事流行,不少见于子书。《赤鹄之集汤之屋》的性质可说与《汉书·艺文志》著录的《伊尹说》类似,但成篇年代要早一些。简文引人注目的特点,是有浓厚的巫术色彩。如说汤诅咒伊尹,使他“寝于路,视而不能言”,随后伊尹被称作“巫乌”的鸟拯救,并由之知道“夏后”(桀)身患重病,原因是天帝命“二黄蛇与二白兔居后之寝室之栋”,又“命后土为二(陵)屯,共居后之床下”,从而解救了“夏后”的危难。这些可能与楚人好信巫鬼的习俗有关,是在楚地流传的伊尹传说。《赤鹄之集汤之屋》的发现,无论对于研究战国巫术信仰,还是研究伊尹的传说,都提供了有价值的新资料。
《数》 秦代 竹简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藏
《数》有236枚竹简,另有18枚残片,完整的简长27.5厘米左右,宽0.5厘米至0.6厘米。三道编绳。文字书于竹黄一面,有的分栏抄写,有的不分栏抄写。从字体看,应出自一人之手。篇题“数”书写于第0956号简的背面。《数》共有算题81例,单独术文19例,有些算题是独有的,有些见于张家山汉简《算数书》或《九章算术》。算题涉及《九章算术》中的“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勾股”八章的内容,未见到“方程”类算题。《数》的形成时间不晚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是一部非经典型实用算法式数学文献。它的发现,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国早期数学,特别是秦代实用算法式数学的情况,更可提供大量的数学信息,补其他文献所缺,而且其中有大量与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军事等有关的算题,对于研究其他历史问题亦具有重要意义。
《揕舆》 西汉 竹简 北京大学藏
《揕舆》是北大藏西汉竹简数术类古书中的一种,为首次发现,篇幅不大,约存竹简77枚,有墨书篇题“揕舆第一”。《揕舆》的“揕”与“堪”字通假,也就是“堪舆”。堪舆在唐以后主要是指风水术,但在汉代是一种与式法有关的选择时日的数术。清代曾有学者怀疑“堪舆”含义在历史上发生过变化,这个看法由于北大简《揕舆》的发现得到了直接证明,从而揭示了堪舆术的本义。《揕舆》除了记载堪舆术的内容和方法,还收入多个战国时期楚国的占例。名叫许尚的占师运用被称为“帝颛顼之术”的堪舆术为楚国王室、贵族占卜,并且最终应验。这些例子说明汉代的堪舆占法可能是来源于楚地,对研究战国时代楚国的历史也有参考价值。
《节》 西汉 竹简 北京大学藏
《节》亦为首次发现,篇幅不大,存简约65枚,有墨书篇题“节”。《节》记载了典型的阴阳时令学说,讲阴阳、刑德这些元素在一年中的冬至、春立、日夜分、夏立、夏至、秋立、日夜分、冬立八个时节如何运行和消长,各有哪些人事宜忌。篇中有讲刑德七舍、德居五行、刑德五神的简文,可与马王堆帛书、孔家坡汉简、周家台秦简中的数术类文献比较。篇中还有讲行军作战法则的简文,属于古人所谓“兵阴阳家”的知识,与银雀山汉简《地典》等篇相近。出土简帛数术文献多实用技术类,像《节》篇这样偏重理论的少,是认识古代数术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内涵的难得资料。
(作者系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
原标题:孔壁发神秘 简册补史逸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竹简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