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扇稀缺 潜力待挖掘

2016年06月12日10:18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扇子本是寻常物,却因蕴含其中的文化积淀变得不寻常。如果说扇子最早是一种仪仗或纳凉工具,纨扇、羽扇是结合了手工艺的工艺品,那么当扇子与书画、雕刻,特别是名人书画结合在一起之后,则是从工艺品到文化的演变,也是从这之后才有“文人扇”的称谓。

  中国历代文人都喜欢在扇上舞文弄墨,使扇面书画艺术在中国大放异彩,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书画扇面虽幅不盈尺,但花鸟虫鱼、山水仕女、人物故事千姿百态,成为中国绘画中的一个专门艺术品种。书画扇面小巧玲珑,具有独特的装饰性和艺术魅力,可以装裱成立轴、册页,也可作为镜心装于镜框内,悬挂于居室内,成为别具一格的欣赏样式。书画扇工艺要求高

  扇子最早称“箑”,也叫扇汗,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商代的一些史料中可以看到,权贵之人的马车上有一种类似大篷子的仪仗之物,也有说是利用其引来之风给马解暑。出土文物中与现在的扇子形制最为相似的是一种竹扇,扇面是梯形的竹编,叫做“箑”。现在多见的折扇,是从日本传入中国的。在宋、元时代,团扇画广为流行。明代以后,折扇画渐渐成为主流。

  历代书画名家和扇骨工匠将扇子制作发扬到了极致的艺术状态,尺寸、工艺、材质等各方面都非常考究。专家介绍,一把扇子从扇骨到扇面可涉及十几种工艺,比如扇骨锉金银丝、竹胎雕漆、竹骨浅浮雕等,基本上能用于器物的中国传统手工艺都可以在扇骨上体现。在晚清到民国的交际场合,扇子就像是一个人的名片,绘画、书法、扇骨的作者都是持扇者身份的象征。

  书画扇集实用、工艺与艺术于一体。上至帝王仕宦、下至庶民百姓,都可拥有不同水平的书画扇,是欣赏层面最为广泛的艺术品之一。有画家表示,扇画要求一次性完成,中间不能停笔;由于尺幅限制,在扇上绘画要求画家对线条、墨色和构图进行精心设计,胸有成竹时,方能落笔;再加上有的材料如色纸、金笺等对落墨、设色要求较高。因此,同一位画家,同样是花鸟画,一张扇面通常比一开册页的价格要高一倍以上。扇子收藏仍有空间

  尽管创作要求较高,但扇面长久以来处于传统书画的配角地位,在收藏界有这样的说法:一手卷,二册页,三中堂,四条屏,五楹联,六扇面。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借国内艺术品市场复苏之势,越来越多的藏家将目光转向了扇面这一具备升值潜力、且未被充分关注的门类,使扇面收藏逐渐浮出水面。此后,不仅在常规拍卖会上多了扇面的身影,且京、沪众多拍卖公司在春秋两大拍中还推出了扇面画专场。而扇面画的“稀缺”潜力,使得这一独特的艺术品种在近几年的一些拍卖会上拍出了高价。

  2004年,唐寅、文徵明等8位名家的《书画合璧》扇面在中国嘉德以101.2万元成交,是历史上首批成交价逾百万元的扇面拍品。到了2007年,扇面拍品已突破千万元级别,清代画家恽寿平作《山水、花卉扇面》,拍出了1232万元高价。在2011年北京荣宝春拍中,唐寅《听瀑图》扇面以1680万元再创拍卖价格新高。

  就扇画而言,明代扇面的市场价格较高,但近几年宋代团扇的风头也愈发强劲,如南宋夏圭的《寻梅访友图》团扇面在2012年春拍成交价高达1012万元。而近代齐白石和赵叔孺合作的《贝叶鸣蝉·隶书》扇面在2011年成交价也达到了448.5万元。

  除了扇面之外,扇骨也逐渐受到收藏者青睐。其中较受藏家追捧的是湘妃竹制成的扇骨,直径3厘米的湘妃竹折扇市场价多在万元以上。2011年,一把明代腊地紫花湘妃竹扇骨拍出了100.8万元高价。

  有行家认为,扇面远未达到其应有的价值。明代之前的扇面,由于其留存于世的数量稀少,无论作者名头大小都非常珍贵。至于明代的扇子,现在市场上已很难看到,清代中晚期的扇子也是少之又少。目前能够在市场上见到的老扇子以民国时期的居多。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民国时期的扇子不仅较易收藏,其市场潜力和升值空间也相对较大。此外,扇子是一门综合艺术,衡量一把扇子的价值除了时间以外,还有各项制扇工艺。比如扇面,名家画的扇面,就往往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同时,扇骨的材质、制式以及雕刻、烫法,这些工艺也都是在选购扇子时需要考量的。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书画名家唐寅扇子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