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云楼:一个大写的“善”

2017年04月07日 11:55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在古籍善本的收藏历史中,“过云楼”注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子轩

  在藏书人的眼里,不管过去多少年,“过云楼”都是最熠熠生辉的那篇。

  时光倒退回4年前的6月4日。当晚,北京匡时春拍备受瞩目的“过云楼藏书”,经过八轮紧张竞拍,终于在拍卖师第三声“1.8亿人民币”的叫价中一槌定音,加上佣金共计2.162亿人民币,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因为人们知道,新的古籍世界纪录诞生了。同时,热烈的掌声亦是恭喜,恭喜江苏凤凰传媒集团成为新主人。

过云楼拍卖现场 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发言过云楼拍卖现场 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发言

  7天后,出人意料的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要对过云楼藏书实施“优先购买权”。但就是这么戏剧性,凤凰传媒集团收藏之志亦不可夺,一场针对古籍善本的“争夺战”拉开了序幕。一时间,不管是拍场中人,还是普罗大众,都加入到这场争夺中。最后,因为南京图书馆与凤凰传媒的联手,国家文物局裁定其“出自江南,理应回归江南”才平息了纷扰。

  纷扰归纷扰,但藏书人却窃喜:如果以往的偏爱还有些“敝帚自珍”的意味,那么如今的争夺,却真真证明了古籍的“凤毛麟角”。要知道在此之前它们从来没有被如此放大于镁光灯下。更为重要的是,这场前所未有的善本争夺战,使一直以来小众高冷的古籍被更多人认同,乃至是追慕。

匡时为过云楼巡展搭建的特色展台匡时为过云楼巡展搭建的特色展台

  因此,无论从哪一个意义出发,“过云楼”无疑都是一个大写的“善”。

  皇皇巨著 文化高标

  “过云楼”为清代江南名门望族顾氏之私家藏书楼,以藏有宋元以来佳椠名钞、珍秘善本、书画精品名闻遐迩,素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称。藏书之丰若何?集宋元古椠、精写旧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谱等800余种,在在绝世,琳琅满目,叹为观止;尤其是大量的精抄、旧抄本,为一般藏家绝难比拟,其中大部分是出自名家,如汲古阁毛氏、池北书库王氏、小山堂赵氏、士礼居黄氏等。这些抄本或影宋、或精抄,都是抄取的罕见秘籍,有些如今已成为世间仅存之孤本。

  清末世家藏书大多已进入海内外图书馆。“过云楼”藏书的3/4也已转归南京图书馆,亮相于2012年北京匡时春拍的是过云楼藏书仅剩的1/4,是唯一还在私人手中的国宝级藏书:由海内外孤本、宋版《锦绣万花谷》全八十卷领衔的179部,近1292册历代古籍,其中五件已由文物部门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可以说蔚为大观。

过云楼藏古籍善本一百七十九种 (一百七十九种选三十)过云楼藏古籍善本一百七十九种 (一百七十九种选三十)

  宋元善本寥若晨星、不可多得,收藏界历来有“寸纸寸金”的说法。这批“过云楼”藏书却有宋刻《锦绣万花谷》80卷,元刻《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集》这样名重天下的存世孤本,尤其是宋代百科全书——《锦绣万花谷》在藏书界一直声名显赫,它不仅是传世孤本,也应是目前海内外公私所藏部头最大的完整的宋版书。

  《锦绣万花谷》是一部类书,自成书以来就享有盛名,清代著名学者阮元有“书成锦绣万花谷,画出天龙八部图”的诗句。《锦绣万花谷》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保存了大量佚传古籍中的部分内容。这部“宋代的百科全书”,将现存百科全书的年代拉到历史上限,其文献与辑佚价值之高罕有与之比肩者。即使撇开这部书在文献和史料研究中的重要性,单就文物价值而言,这样一部焕然如新的宋板孤本巨著,也是无以复量的。

  元刻《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集》是海内外孤本,历经明末毛氏汲古阁,清鲍氏知不足斋递藏,傅增湘《顾鹤逸藏书目》著录并定为“孤本”。这个本子被选入《中华再造善本》,该书裒辑了国内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珍贵善本,仅有两部私人藏书被收入这套书中,元刻《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集》是其中之一。

  此外,这批“过云楼”藏书中的精善之本比比皆是。《谈苑六卷》系明季抄本,此书《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仅存两部明抄本,未见刻本。黄丕烈、顾锡麒朱笔批校更显名贵;元皇庆二年(1313)刻本《胡思绍校周易启蒙翼传三篇外传一篇》为顾之逵“小读书堆藏”旧物,初刻初印,全国公藏书目著录仅存一部;元至正元年(1341)日新堂刻本《易学启蒙朱子成书》为初刻初印;明毛氏汲古阁刻本《易解十卷》由黄丕烈通校批注;此外明初黑口本《香溪范贤良文集》、清中期抄本《契丹国志》等均为罕见之物。

  可以说,这批藏书的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古籍版本又讲收藏源流,除固有的版本价值外,在流传过程中经名家收藏、批校题跋或钤印,都对它有所增值,这批过云楼藏书名家钤印累累,前呼后应,溢价也是甚丰。

  面对如此皇皇巨著,匡时显然深晓其义,拿出了拍卖史上罕见的推广力度,不但为这套古籍专门召开了全国范围的新闻发布会,进行网络直播,还邀请许多国内古籍界权威人士到场鉴赏,之后是浩浩荡荡的全国七大城市巡展。现场播放的过云楼藏书电视宣传片,更是表现手法高超,充满人文气质。那部长达12分钟的电视片,特邀了央视纪实片高手,花了两个月时间专赴南京、苏州两地拍摄,耗资十多万元。

  原本“过云楼藏书”秘不示人,上世纪90年代虽已有3/4入藏南京图书馆,但仍是从一个密室走向另一个密室,大众不得见真颜。而这余下的1/4,被称为过云楼古籍的核心部分,在匡时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地在七大城市巡展,其当年的轰动效应不亚于“万人空巷”。

  江苏凤凰传媒集团和北大图书馆,两家单位都有意以“过云楼藏书”提升文化形象,为此展开的争夺,也为当时的拍卖增加了话题,甚至引发了有关国有文博单位是否应该享有“优先购买权”的圈内圈外的大讨论,这无形中将原本小众的古籍善本拉入了大众的视野。

  事实证明,“过云楼藏书”引领了古籍善本的新风潮,古籍善本的价值由此得到提升,并成为文化界的关注热点。而匡时拍卖也通过这漂亮的一役,顺利跻身一线拍卖公司行列,树立了其主打文化情怀的行业品牌。

过云楼藏书之锦绣万花谷前集四十卷24册后集四十卷16册过云楼藏书之锦绣万花谷前集四十卷24册后集四十卷16册

  正源传承 彰显价值

  古籍善本是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的结晶,收藏古籍善本是对传统文化的守护,尤其是明晰有序的传承源流,承载着祖祖辈辈的光阴流转,最是中国文化经久不衰的要义所在。“过云楼藏书”便是如此。

  过云楼藏书传承至今极为不易,历顾氏家族六代、150年的世事沧桑,期间经历战争灾难和文革抄家,在乱世中与顾氏家族同浮沉、共起落。其波澜的命运,悲怆的故事,恰似顾氏家族“最后一代名士”的身份,高贵又凄婉,孤傲又幽怨。

  过云楼自清道光以来,其藏书已集宋元古椠、精写旧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谱800余种。顾氏家族示有家训:过云楼藏画可任人评阅,而家藏善本古籍不可轻易示人。故此过云楼藏书“养在深闺”,终年秘而不宣。民国时期,应好友傅增湘的再三要求,过云楼第三代主人——顾鹤逸才同意其在楼内观书,但不能带纸砚抄写。傅氏每天阅书后凭记忆默写书名,后发表《顾鹤逸藏书目》,过云楼藏书始方大白于天下。

  苏州顾氏前三代是过云楼藏书的原始积累时期。第一代楼主顾文彬令其儿子顾承,建造了过云楼,不惜钱财广纳书画,不仅立下收藏书画十四忌(霾天、秽地、灯下、酒边、映摹、强借、拙工印、凡手题、徇名遗实、重画轻书、改装因失旧观、耽异误珍赝品、习惯钻营之市侩、妄摘瑕病之恶宾),且定下家规:本家族所藏书画的继承人必须是学识和修养并存的优秀子孙。顾文彬过世后,遗留书画及家产被拆分传予三位儿子,顾承一份再传其子顾麟士。顾麟士通过古董商掮客调协,把传于另几家的过云楼书画陆续购归、继藏,避免了拆分流散的危局。

  顾鹤逸身后又有四个儿子继承了家产,当属顾公雄和顾公硕最为出彩。然亦是从顾氏第四代开始,过云楼藏书接连面临世事的考验。先是战争,接着是文革。战争时期,顾家把家藏书画中最精华部分存入上海租界的银行保险库,其余部分藏在家中天井的地窖中。日寇投向苏州的第一颗炸弹,炸毁了朱家园顾家大厅,而后又在顾家连着搜索达7天之久。放在楼上书柜中来不及带走的字画遭日寇翻箱倒柜抢掠,被搜出的字画卷轴堆积一地全被带走。地窖虽未被日寇发现,但却已进水,变成了水窖,书画霉变,损失惨重。又及文革初期,顾公硕为免文物遭“破四旧”毁灭之灾,曾主动请求苏州博物馆来抄家。不料,苏州博物馆造反派及江苏省苏昆剧团的造反派同时到达,竟先将顾公硕及其夫人拉到大门外当街批斗。顾公硕被强摁着跪在地上,家中珍藏被悉数运走。顾公硕不堪凌辱,当夜离家出走,自沉于虎丘一号桥,留下遗书说:“士可杀,不可辱,我走了。”文革结束后,抄家物资发还,但仍有不少缺失。

过云楼外景过云楼外景

  过云楼藏书多舛的命运令人扼腕叹息,顾氏家族对藏品的态度亦让人可歌可叹。安稳年月里,顾氏对古籍珍爱有加。每个季度都要根据天气的不同,小心伺候保养。字画还可拿来供人欣赏临摹,但古籍却“小气”到“吝啬”的地步,不但外人不得踏入过云楼,即便自家人,也要小心翼翼。战争年间,则为避开战乱,使藏品安全,顾氏家族宁可流落他乡,生活清贫,也绝不出让任何一件藏品;在战乱中,为了抢先运送书画古籍,顾公雄连年幼的儿子都丢在了汽车站;顾公硕不堪凌辱,愤而投河,或许也源于自身尚不能顾,又何及古籍的无力与羞愧?

  能留下的过云楼藏书,已不仅仅是书籍了,更多的是顾家老小用生命和尊严所守护的祖辈产业和家族信念,是经历劫难依然经久不衰的中国文化之根、之血脉,其珍贵性和收藏价值也不必再费唇舌。

  寸纸寸金 善本正名

  在古代,古籍和碑帖一直是收藏的上品,而在现代社会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传统却出现了断裂,古籍碑帖的收藏,无论是从形势、还是价格、抑或是升值,都不及其他。饶有意味的是,乘着“文化复兴热”的东风,“过云楼藏书”的市场热度和升值价值有了可喜的上扬,这无疑给疲软的古籍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也给众多信心不足的参与中人吃下一颗定心丸。

  在古代,真正有品位的人才藏书,其门槛设置也高。古籍收藏既需要懂目录学、版本学,还要懂印章、古代学术史,还有碑帖加上书法鉴赏。这往往对收藏者的学术底蕴要求很高,结果造成了古籍善本在传统收藏中打上了精英小众的标签。江浙一带,富庶且有文化者多,正是中国藏书兴盛的地方。在宋明清三代,藏书室逐渐出现并且繁荣,藏书家也成为中国收藏界一个独特的群体。

  或许正是古籍善本的高门槛,成为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现代收藏市场低估的口实。从古籍整体价格走势来看,2000年之前还是普遍处于低潮期。但颇有意味的是,随着近年来“国学热”、“传统文化热”的兴起,古籍善本的收藏呈复兴之势。虽2000年之前还是低潮,但2003年价格突然上涨,经过2005、2006年的上扬,直到2009、2010年达到一个小高峰,直至2012年,“过云楼藏书”以2.162亿元人民币的成交价创下中国古籍拍卖的世界纪录。

  事实上,“过云楼藏书”并不是首秀。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南京图书馆专程赴苏州顾家,以低价获得这批价值连城的过云楼藏书的3/4,即500余种、3000余册古籍,交换条件仅是在南图辟过云楼藏书室。明眼人觉得这不是一起公平的买卖,但好在藏书是安放于国有图书馆,低价出售其实带有半公益性质。余下的1/4的精品仍由顾氏后人完整保存。但在接下来的2005年,经过嘉德拓晓堂先生十多年的努力劝说后,顾氏后人答应抛售余下的1/4,一位神秘买家以2310万的高价将其收走,当时曾创中国古籍拍卖最高价。但仅仅7年后,这仅存于私人收藏的1/4过云楼藏书再现拍场,却达到了2.162亿元人民币的天价,价格翻了近10倍,成功刷新了中国古籍拍卖的世界纪录,为古籍拍卖树立了一个新的市场标杆。

  据说,过云楼上拍前,有专家曾受拍行之邀前往顾家看过这批藏书。彼时,书还用报纸包着。显然7年中,它们一直作为保值增值的收藏品待价而沽,从没被放上读书人的案头。而今来看,这样的溢价率和升值率真是高得令人咋舌!

  江苏凤凰传媒集团在经历了与北大的“优先购买权”之争后,终于成为这1/4“过云楼藏书”的主人。当时其发言人曾对外界承诺:永不拍卖过云楼藏书,而是致力于将过云楼藏书整理出版,服务社会。

  此后约半年间,凤凰集团组织古籍善本研究专家对这批藏书逐本清点核查,专家发现其品相和价值大大超出预期,除原有五件已由文物部门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古籍外,还有多部古籍善本或可进入国家一级文物之列。201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部分“过云楼藏书”作为江苏省悠久文化传承的经典,赴台北在“第八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上展出,吸引了台湾各界的高度关注,成为展会亮点之一。为保护文物安全的考虑,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签下“过云楼藏书”5亿元人民币的保险大单,这也创造了中国艺术品保险单笔保单的最高纪录。

  从这一系列研究和展览行为中,外界也感受到了凤凰传媒的收藏决心。除了对文化元典终有所依的欣慰之外,人们多少对该藏书的收藏价值有了感性认识:即便有市,也是无价啊,更何况凤凰传媒收藏之心如此坚定。

  饶有意味的是,在这1/4“过云楼藏书”还未上拍前,匡时总经理董国强曾断言,如果过云楼藏书进入私人藏家手中,那么近十年都不会有再次拍卖的可能,一旦再现拍场价格就很难讲了,“绝不会低于10亿”;倘若进入国有文博系统,那才是真正的无价。

  这一断言,一语成偈。事实上,真正保值增值的藏品,从来都不会轻易地重出江湖,过云楼的出世和入藏则向世人证明,可一旦他们浮出水面,必定威慑四方。那么问题的关键来了,什么是真正保值增值的藏品?瞬息万变的市场,谁也不可能稳坐江山,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传统文化复兴的今天,作为文化元典的古籍善本,是回溯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的正源,而其又不可多得,只会愈加珍贵。古籍善本稀珍若此,想不忝列增值名单,恐怕都难吧。

  来源:《艺术品鉴杂志》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