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庆御医秘方 五百四十种被发现

2017年05月23日 11:34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彭令特稿:治疗癌症等疑难杂症的御医秘方偏方五百四十种被发现

  ——清嘉庆汪必昌《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经眼略记


  近日随着《清代御医手稿重现 记载500余偏方 估值高达2.1亿》、《清代御医手稿重现记载500余偏方 市场估价2亿多》、《清嘉庆御医未刊手稿重现 记载治癌等秘方偏方500余种》等新闻在媒体上发布,广大受众希望深入了解,这册“清嘉庆御医汪必昌《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为什么估值2.16亿元人民币以上,今特请新浪收藏频道首发近20000字的长篇特稿,以便于大家进一步洞悉真实、具体、详细的情况。感恩感激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古籍稿本专家与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学术委员等著名专家的指教、认可!谢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

  摘要:近日,清朝嘉庆年间御医汪必昌所著《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重现天日。该稿本收录了秘方偏方五百四十种,涉及各类疑难杂症,其中不乏治疗“癌症”、 “肿瘤”、 “喉癬”(应即喉癌)、“羊癫疯”、“尿血吐血”与“白癜”等的验方。与已经公开刊行《聊复集》的部分不同,此稿本上所记载的秘方偏方多为御医密不外传的看家本领。

  汪必昌为清乾隆甲戌年生(1754年)人,安徽歙县人,出身书香门第,由于家道中落、母亲身患顽疾而走上了学医行医的道路。青少年时潜心钻研医术,成年之后外出游学,后进入北京,凭借高超医术获得了显著声名,并与当世名臣潘世恩等人皆有交往。嘉庆六年(1801年)左右汪必昌获诏进入太医院,最终做到了太医院级别最高的御医(御前太医)一职,并曾受到嘉庆皇帝封赏。据《新安医籍丛刊》介绍,汪必昌著述甚多,代表作有《聊复集》五卷,涉及诊脉、辨证、辨药、眼科、口齿咽喉科,内容广博而精深,展现了极高的医学水平,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另有《伤寒三说辨》等将中医伤寒学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图书馆原馆长范景中先生认定,这部稿本为清嘉庆御医汪燕亭《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且能明确为汪氏的手书待定稿。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部原副研究员、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古籍善本部原总经理、现任顾问拓晓堂先生指出该未刊本整部书为一人笔迹,书中多见修改增补之处,进一步确证该未刊本为御医汪必昌待定稿本即初稿本真迹。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陈先行先生认真、仔细审阅此未刊本后郑重地说:“我与范景中先生、拖晓堂先生的看法基本一致。我想,这册清嘉庆御医稿本应该价值极大。稿本属于孤本,文献价值极高,从版本学上来说,珍贵得不得了!”

  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员、古籍部原副主任姚伯岳教授认为“该部未刊稿本从其纸张、正文笔迹、与正文同一增补修改手迹和正文内容、增补修改内容等诸多因素综合鉴定,为汪必昌手稿真迹无疑,这是造不出来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史文献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郑金生先生特别指出,“该未刊本很值得深入研究,应该逐一核查,看能否从中发现仅见于此稿本中的疑难杂症治疗新法新方。如果能有更多的新发现,则该稿本的学术价值会更高!”

御医汪必昌未刊稿本《聊复集·怪症汇纂》首页 御医汪必昌未刊稿本《聊复集·怪症汇纂》首页

  国家第四批带徒名老中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针灸学院原院长谷世喆教授认为“(《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之《针灸论》)内中有关针刺取穴和灸法论述中肯、可信、可用。尤其对灸法用艾原理适用症论述颇详,对恶疮、痈疽、惊痫、乳疮、少乳等用法于今也有指导意义。其中秘方五百余种,阅名当是曾用方,深入研究有实用价值。”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室原主任、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在中央电视台“中医”养生系列讲座中主讲的樊正伦教授认为,该稿本作者汪必昌属于“秀才学医,如笼抓鸡”类型的清代中期良医、名医、御医,该部稿本应该是作者博览医学群书后,深入研究、考证、实践前辈治病救人的秘方偏方后,收集整理的一部治疗“怪症”(即疑难杂症)的读书笔记,其间有补注、有心得、有发挥、有创造,十分宝贵。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众所周知,我国著名女科学家屠呦呦正是通过钻研中医古方研制出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并由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云南白药、苏州雷允上六神丸等著名中成药品牌都是古籍秘方在现代科技助推下焕发新生命、创造新价值的典型代表。

  中医古方的研究、开发具有重大的医学和社会意义,同时也伴随着丰厚的经济收益。从各方面看,此册御医手稿孤本均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需要我们倍加重视。


 

  当今大家都关注养生保健,希望健康长寿,而宫廷秘方因其神秘性,时常被媒体报道,引人注目。宫廷秘方最初是宫内御医开出的,于是,我们就很有必要多关注、研究御医。

  御医是专门为皇帝及皇帝的宫廷亲属看病、治病的专职医师,其所撰写的处方、稿本、医案等,多少涉及皇帝及后宫眷属们的病情隐私,如若随意传播,不仅御医本人要掉脑袋,甚至株连九族。因此,御医一般不敢私留手稿稿本,即使有一点留存,也不敢擅自传播,故传世极罕见。物以稀为贵,御医手稿中所记载的秘方偏方,更是凤毛麟角,可遇难求。

  甚至有人对于世间是否真有宫廷(御医)秘方偏方传世也提出了质疑。一时若拿不出真凭实据,便如曹雪芹《红楼梦》后四十回一样,众说纷纭难有定论。

  《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的出现


  京城杂项收藏家吴先生特别注意养生,与中医世家传人多有交往。获悉我受委托收购御医手稿稿本,于2017年春节前几日,他打电话给我,提供了一条清嘉庆御医(又称“御前太医”)稿本转让信息。

  据信,该稿本为清嘉庆御医汪必昌所著《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纸质稿本,新修整后加有蓝色封皮,封皮上无字,毛装,开本高二十四点五厘米,宽十三点七厘米,厚约一点八厘米。内页系朱栏手工纸张,帘纹约一指宽,半页板框高十九点八厘米,宽十一厘米;半页大字十行,行二十四字,小字双行(即半页小字二十行),版心单鱼尾,版心上方刻印有“聊复集”三个朱红字迹。此版式、行款与清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聊复集》刻印本完全一致,《聊复集》刻印本为御医汪必昌论述脉学、医理、药理、眼科与乡先辈《重楼玉钥》(上集)的一部重要医学著作。

  该《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内容丰富,大致包括四个部分:《怪证(症)汇纂》七叶(14面)、批注《陶氏杀车三十七槌法》十叶(20面)、《针灸论》五叶(10面)与《怪证(症)方法》七十二叶(144面),整部手稿共计九十四叶(188面),完整一册。其内容以治疗怪证(症)为主,治疗怪症(疑难杂症)的五百四十种偏方秘方占全书内文四分之三还多。

  该册未刊御医著作稿本为真迹精品,东西十分开门,又因当时临近年关,转让方索价太昂,委托方又借故压价,迟迟不愿付款交易。因资金紧张,我们收购可遇难求的古籍旧书精品时,时常出现急需资金却借贷无门的难题,年关更甚。作为一个有点市场经验的小书贩,我深知御医稿本真品出现的几率极小,收集有治疗怪症(即疑难杂症)偏方秘方的御医稿本,出现的几率就更是微乎其微,看似索价昂贵,其实远未达该稿本的合理价格。担心久拖生变,在多次说服委托收购方出“重金”购入无果的情况下,我与一位朋友深感机会难得,于是产生了以个人名义,凑钱紧急购入的想法。在分别向转让方与委托方表明此意,并且取得双方的同意后,我们采取现款加其它孤本秘籍暂时抵押担保部分后付款的方法,终于将此部御医稿本收入囊中,这比爱好玉石者收得和氏璧还兴奋百倍呢!

御医汪必昌未刊稿本《聊复集·陶氏杀车三十七槌法》首页 御医汪必昌未刊稿本《聊复集·陶氏杀车三十七槌法》首页

  《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的版本初考

  上文中已提到,《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的版式、行款与清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聊复集》刻印本完全一致,都是正文半页十行,行二十四字,版心都刻印有单鱼尾,版心上方都刻印有“聊复集”三个字。由此可见,包括《怪证(症)汇纂》、批注《陶氏杀车三十七槌法》、《针灸论》与《怪证(症)方法》四部分在内的《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显然属于清嘉庆年间御医汪必昌《聊复集》之未刊稿本。

  仔细考究,《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第三叶后半页首行“开玄府”中的“玄”字缺末笔,第二十六叶前半页,倒数第二行“治烂弦风眼”中的“弦”字缺末笔,第五十七叶后半页,第六行“脉滑弦” 中“弦”字缺末笔,以上皆避清康熙玄烨名讳。稿本中其它文字避康熙名讳之处甚多,有心者可审阅原件细察。第十三叶前半页第五行“葶历”中的“历”字,第八十九叶前半页末行“陶弘景云”中的“弘”字,避清乾隆弘历名讳。第四十七叶前半页,第四行“宋宁宗”中的“宁”字,没有避清道光皇帝旻宁名讳。综上所列,此稿本避清康熙、乾隆皇帝的名讳,而未避道光皇帝名讳,为清代嘉庆年间手书稿本无疑。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图书馆原馆长范景中先生认真仔细审阅《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原件后,说“该稿本所用纸张就很好,稿纸上木板刻印的朱红小格、版心‘聊复集’三个字与单鱼尾都十分精致,从纸张就可以看出,此件属于非寻常之物。”范景中教授进一步从文字笔迹、内容与增删修改之处,反复细阅后,认定这部稿本为清嘉庆御医汪燕亭《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且明确为汪氏的手书待定稿。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部原副研究员、著名收藏家、古籍收藏与拍卖领域的权威拓晓堂先生仔细审阅未刊本《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原件后,进一步确认其为嘉庆御医汪必昌手稿真迹。拓先生是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古籍善本部原总经理、现任顾问,曾经手“过云楼藏书”、 元抄本《两汉策要》与顾炎武手稿本《五台山记》等引人注目的古籍善本。拓先生认为,该《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所用纸张为清代中期手工制纸,稿中文字避“康熙”、“乾隆”名讳,而未避“道光”名讳,显然是嘉庆年间手稿,时间上与御医汪必昌《聊复集》成稿年代吻合,该稿纸版心所刻印的“聊复集”三个朱红字迹,将该未刊本与已经刻印的汪必昌《聊复集》紧密联系在一起。拓先生还从墨迹、书法的角度做了分析,他指出该未刊本整部书为一人笔迹,书中多见修改增补之处。如第七叶后半页第六行末即将“可……也”(四个字)从字面上改为“不亦宜乎”。次如第三十八叶前半页第九行有“取牙”偏方:“取牙,金凤仙花子研末,入砒少许,点痛牙根取之。”作者在此行此偏方处,以小字补充“又以四五两活鲫鱼一尾,用砒六钱,将砒末入鱼腹中,待其肉烂,去砒不用,止用净鱼骨晒干,为细末,每用米粒大少许,放患牙根上自落。 ”再如,第五十六叶前半页尾,有朱笔增补“小儿夜啼,用蝉退七个,取后半焙干为末,用薄荷汤少入酒调服,而啼自止。若不信,用蝉退上一半,一样调服,仍啼如旧”。 此未刊稿中多见有类似以上修改、增补之处,拓先生认为,凡此种种改动、增补笔迹与正文笔迹一致,非作者不能为,这就进一步确证该未刊本为御医汪必昌待定稿本即初稿本真迹。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陈先行先生是当今中国古籍收藏界公认的稿本、抄本与批校本鉴定的权威专家。在认真、仔细审阅清嘉庆汪必昌《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本后,陈先生郑重指出:“所用红格稿纸明显是清代旧纸,这是一册稿本没问题!此册稿本比较接近写样待刻稿,但还不是写样待刻稿。内文涂改的文字,明显不是抄错,而是作者的修改。我与范景中先生、拓晓堂先生的看法基本一致。我想,这册清嘉庆御医稿本应该价值极大。稿本属于孤本,文献价值极高,从版本学上来说,珍贵得不得了!”

  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员、古籍部原主任姚伯岳教授仔细审阅《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原件后,认为“该部未刊稿本从其纸张、正文笔迹、与正文同一增补修改手迹与正文内容、增补修改内容等诸多因素综合鉴定,为汪必昌手稿真迹无疑,这是造不出来的。”姚先生从版本学的角度,结合手稿中的部分内容,进一步分析指出,“该部《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本包括《怪证(症)汇纂》、《陶氏杀车三十七槌法》、《针灸论》与《怪证(症)方法》四个部分,从标题中的‘汇纂’字眼看,该部手稿应该包括汪必昌收集整理前人治疗怪症的经验方法,当然其中也应该有他本人的独特治疗方法与经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史文献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郑金生先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权威人物,以求真务实、学风严谨著称,饮誉海内外。郑先生近年主编的《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丛刊》是201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重大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在认真仔细审阅此汪必昌(字燕亭)未刊之书后,郑先生明确指出:“综合分析判断后,我完全认同北京大学图书馆姚伯岳先生的意见,这是非常宝贵的清嘉庆间御医汪必昌《聊复集》中的未刊手稿本,也正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室原主任樊正伦先生所指出的,该部稿本应该是作者博览医学群书后,深入研究、考证、实践前辈治病救人的秘方偏方后,收集整理的一部治疗‘怪症’(即疑难杂症)的读书笔记,其间有补注、有心得、有发挥、有创造”。

  郑金生先生特别强调,“汪必昌是清代嘉庆间的御医,学识渊博。其医论有独到见解,医疗实践经验丰富,敢说真话,有许多独特见解。其已刊之《聊复集》涉及到脉诊、辨证、药性制药、以及五官科证治。而这一未刊本则广泛收集整理了明代后期及其以前治疗怪症(疑难杂症)的各种疗法及偏方秘方,数量巨大(多达五百四十种,药方六、七百个——笔者注)。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内容如此丰富的怪症诊治集!”郑先生还指出,“该未刊本很值得深入研究,应该逐一核查,看能否从中发现仅见于此稿本中的疑难杂症治疗新法新方。如果能有更多的新发现,则该稿本的学术价值会更高!”

  嘉庆皇帝御前太医汪必昌其人其事

  检阅刊印本《聊复集》,汪必昌在《自序》尾落款为“时嘉庆庚午夏月御前太医新安燕亭氏汪必昌题于都中观光堂”,汪氏御前太医之头衔想必不虚。但是现有资料中对于其人其事的记载却并不多见。《伤寒论研究大辞典》中对其记载,只有短短数句,至于民国时修订的《歙县志》中则连关于他只言片语也难以找到。但是,笔者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发现这实在是一位不该被遗忘的名医,一位确实不一般的御医!

  其一,汪必昌生平简介

  汪必昌,字燕亭,号聊复,生活于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徽州歙县(今属安徽省黄山市)人。又经考证,汪必昌出生于乾隆甲戌年(1754年),《红楼》诸版本中最受后人好评的“甲戌本”即于该年完成。

  汪必昌家原是书香门第,他的祖父汪宁斋、父亲汪恒园都是专研古诗文的学者,在当地颇有名望。但等到汪必昌出生时,由于其父年老而其母多病,家境转入贫寒。出于谋生养家的压力,汪必昌无法读书出仕而走上了学医行医的道路。

  青少年时期,汪必昌潜心钻研医术,广泛而认真地阅读了古人留下的医书。成年之后他立志外出游学,行经安徽、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后进入北京,凭借高超医术获得了显著声名。由《聊复集》序文推算,汪必昌于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左右进入太医院,在太医院学习、工作了9年时间,并做到了御医(御前太医)一职。按《清史稿?职官志》所载,清朝官制中太医院除一名“院长”(院使)和两名“副院长”(院判)外,其余医官分四等:第一等是御医,共13人,为七品官职,相当于知县;第二等是吏目;第三等是医士;第四等是医生)。可以说,御医是当时级别最高的医师,全国只有十余人,可称万里挑一。汪必昌能做到御医,足以证明他的医术精湛。

御医汪必昌未刊稿本《聊复集·针灸论》首页御医汪必昌未刊稿本《聊复集·针灸论》首页

  其二,汪必昌的学术成就与社会影响

  在太医院期间,汪必昌钻研流传下来的医学文献,并与其他太医交流切磋,医术更加精进。回忆起这段经历,他自己感叹道“往复研究,获益良多”。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嘉庆皇帝五十寿辰之时,汪必昌由于医术高超、态度勤勉受到了嘉庆皇帝的嘉许,连他已故的父亲也因之受到了封赏。第二年,汪必昌以修缮先人坟墓为由“请假”还乡。在离开京城前,汪必昌整理其平生所学,写出了《聊复集》。据《新安医籍丛刊》介绍,《聊复集》共分为《医阶辨脉》、《医阶辨证》、《医阶辨药》、《眼科心法》和《玉钥集》五卷,涉及诊脉、辨证、辨药、眼科、口齿咽喉科,内容广博而精深,展现了极高的医学水平,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在刊本《聊复集》之《凡例》结尾处,汪必昌写道:“是集无浮文,无余白,一字一句,惟求实学。上保太和,下济民世,非好名泛泛而作也,谨白。”由此,可见汪御医的著作都是求真务实,可操作性极强的。

  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汪必昌出版了他的又一部力作《伤寒三说辨》。《伤寒三说辨》前有潘世恩所作之序,潘世恩是清代名臣,为乾隆年间状元,曾任工部尚书、户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武英殿大学士,并赠太子太傅衔。此等大人物能为汪氏新书作序,足见汪必昌其人的名气和其书的水平。根据潘序,潘世恩是于嘉庆二十一年春天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遇见的汪必昌,此时的汪必昌自新安而来,取道吴县而将进京。自嘉庆十五年返乡之后,时隔六年,汪必昌再次踏上了进京的道路。这六年光阴汪必昌并没有虚度,他凭借《伤寒三说辨》将中医伤寒学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汪必昌不仅是一位医学大家,而且在文艺史上也留下了重要的一笔。2015年6月21日召开于安庆的“徽班再出发”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通讯》杂志社副编审张全海博士就特别提到了汪必昌。张博士说清嘉庆年间歙县汪必昌撰有《徽郡风化将颓宜禁说》,其中提到:“乾隆廿六七年,安庆班之入徽也……后之作俑石牌班……名曰乱弹……尤可恶者,昔年逐出徽境之班,到处不称安庆、石牌,而曰徽班,岂我徽郡礼仪之邦,而出自禽兽演串不肖之剧哉!”这一记载成为了证明徽班起源于徽州地区的关键证据。目前,此文的抄本被收藏于安徽省博物馆。想来汪必昌一代名医,他的医学手稿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而他的随笔文章抄件却被精心收藏,令人唏嘘不已。这也从反面鞭策我们要下大力气保护好一代御医的心血手稿。

御医汪必昌未刊稿本《聊复集·怪症方法》目录第1页 御医汪必昌未刊稿本《聊复集·怪症方法》目录第1页
  御医汪必昌在《聊复集_怪证(症)方法》未刊稿本(总)第二十八叶前半页天头用小字增补治疗“羊癫风”秘方前半页书影之  御医汪必昌在《聊复集_怪证(症)方法》未刊稿本(总)第二十八叶前半页天头用小字增补治疗“羊癫风”秘方前半页书影之

  《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的巨大价值

  该未刊稿本中的《怪证(症)汇纂》、批注《陶氏杀车三十七槌法》与《针灸论》的重要医学价值,有待中医专家研究。 笔者主要举例简介未刊稿本《怪证(症)方法》中,五百四十种秘方与偏方的巨大价值。为什么是五百四十种,而不是五百四十个,笔者认为有必要作些说明。本文所说的五百四十种,是为方便统计,据《怪症方法目录》中所列怪病名称累计出来的,而稿本中所记载的偏方秘方更多,其实际数量远不止五百四十个。如第七十一叶前半页所录治疗“反胃”的偏方秘方,《目录》中列为“反胃(十九条)”一种,实际上该稿本种记载有治疗“反胃”的偏方秘方十九个。又如第七十叶前半页首行起所记“五种黄疸”,至少收集有治疗黄疸的偏方秘方五个,而《目录》中仅列“五种黄疸”,统计时也视为一种。差距更大的是,第七十四叶前半页首行起,记载的治疗“肿胀”的偏方秘方三十五条,《目录》中仅列“肿胀(卅五条)”,统计时也仅作“一种”。由此可见,说偏方秘方五百四十种,虽然未必准确,但是至少比五百四十个更合适,因为该未刊稿本中收集的偏方秘方应该在六百个以上。

御医汪必昌《聊复集_怪证(症)方法》未刊稿本(总)第三十八叶前半页书影御医汪必昌《聊复集_怪证(症)方法》未刊稿本(总)第三十八叶前半页书影
御医汪必昌《聊复集_怪证(症)方法》未刊稿本(总)第三十六叶前半页书影御医汪必昌《聊复集_怪证(症)方法》未刊稿本(总)第三十六叶前半页书影

  初步查检,“怪证(症)方法”就是治疗疑难杂症的药方与措施,稿本中明确写出“癌症”、“肿瘤”的治疗方法(即秘方偏方)就有八种:其一,“乳嵓(彭令按:“嵓”同“癌”)乳瘫;其二,“治乳癌”;其三,“乳癌初起”;其四,“红丝瘤”;其五,“腋下瘿瘤”;其六,“喉瘤”;其七,“头生风瘤”;其八,“小儿癌”。其它还有:“脑漏”、“羊癫风”、“癫狂方”、“中风瘫缓”、“中风暴仆”,“头骨项天柱骨软”(即小儿脑瘫)、“三岁不能行”、“截疟方”、“不瞑”(即失眠)、“胸痹急痛”、“胃脘痛”、“肠风下血”,调治“五痔”(牡痔、牝痔、脉痔、肠痔与血痔)、“尿血吐血”、“尿血淋沥”、“血淋”、“浑身燎泡”、“遍身瘰块”、“蛇咬”、“蜈蚣咬”、“毒蜂咬”、“蛇瘕”、“鸡子瘕”、“鳖瘕”、“白癜”、 “紫白癜”、“汗斑”、“雀斑”、“面上黑子”、“秃发”、“胡臭(八条)”、“吞金匮”、“吞钱”、“吞钗环”、“箭毒”,以及“唐太宗气利”、“宋徽(宗)脾疾”、“王孙惊悸”等等秘方偏方。

  现随手举例、粗浅分析如下。

  关于中医药的神奇功效,该未刊稿本第五十四叶前半页第五行起,记载有如下秘方与病例:

  “东垣治李叔问,中年得子,至一岁后,身生红丝瘤不救,后三四子,至一二岁,皆病瘤而死,思之谓曰:‘汝乃肾中伏火,精气中多有红丝,以气相传,生子故有此疾,俗名胎瘤是也。’令溺于桶,澄脚以试之,果如其言。遂以滋肾丸常服,以写(泻)肾中邪火,补真阴不足,妻以六味地黄丸养阴血,俱忌酒辛热之物。受胎五月之后,以黄芩、白术散啖五七服,后生子,前證(症)不復作,今已年壮。故知此治,可谓神妙也。”

  大家都知道,2015年10月8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的屠呦呦,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对疟原虫100%的抑制率,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指明一条方向,自此,中医药治疗疟疾的非凡功效更加广为人知。该未刊稿本第二十六叶后半页,第八、九、十行也记载有治疗疟疾的“截疟方”,特公布如后,或又能为中医药治疗疟疾提供一条新思路。

  “截疟方,夔州谭远病疟半年,有故人窦藏叟授方,用真阿魏、好丹砂各一两,研匀,米糊为丸,皂子大,每空心,人参汤化,服一丸,即愈。世人治疟,惟用常山、砒霜毒物,多有所损。此方平易,人所不知。草窗周密云:此方治疟,以无根水下,治利以黄连木香汤下,疟利亦多起于积滞故尔。”

  第三十四叶后半页,第五行“十年青盲,取白犬生子目未开时乳点之,狗子目开,人目亦见。”笔者不懂中医,但是直觉告诉我,此偏方应该是适宜某种体质某种状况的青盲眼疾,如能对此偏方中的该种纯天然狗乳进行科学检测、分析与研究,或许能研制出治疗青盲眼疾的纯天然良药。

  上文提到,该未刊稿第五十六叶前半页尾,有朱笔增补的“小儿夜啼,用蝉退(“退”为“蜕”的通假字——彭令注)七个,取后半焙干为末,用薄荷汤少入酒调服,而啼自止。若不信,用蝉退上一半,一样调服,仍啼如旧。”

  关于用蝉(蝉蜕、蝉壳或蝉衣)治疗小儿夜啼的秘方,已有流传,如据《卫生简易方》,其卷之十二“(小儿)胎惊夜啼”中载有“治小儿夜啼,用蝉壳十四枚全者,去大脚为末,入朱砂少许,蜂调与吮服。”又有如“净蝉蜕5个,焙黄,研为细末。”此外,“中华秘方网”上有“薄荷5g、蝉蜕10g、钩藤10g”一方,献方人(陈景芳)特别注明:“临床应用治疗小儿夜啼10余例,均在用药一次后获效,显著。”

御医汪必昌《聊复集_怪证(症)方法》未刊稿本(总)第五十六叶前半页书影御医汪必昌《聊复集_怪证(症)方法》未刊稿本(总)第五十六叶前半页书影

  或许有人认为,网络上的资料疏漏较多,据此比较优劣,不足信据。那就再与传世中医典籍比较,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金陵初刻本,1993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影印)第四十二卷第七叶后半页记载有“普济蝉花散”:“治小儿夜啼不止,状若鬼祟。用蝉蜕下半截为末,一字,薄荷汤入酒少许调下。或者不信,将上半截为末,前汤调下,即复啼也。”宋朝唐慎微所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198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的记载更简略,该书第二十一卷第四二七页(上半页倒数第二行)仅记载有“《药性论》云:蚱蝉使味酸,主治小儿惊哭不止。”又同页(下半页倒数第二行)记载有“蝉花味甘寒,无毒,主小儿天吊,惊痫,瘛疭,夜啼,心悸 。”《本草纲目》中虽有“一字”标明一钱匕的四分之一量,但是,《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中的“(用蝉退)七个”,作为偏方分量无疑更为方便、实用且准确。

  综上所列,通过把《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中用蝉蜕治疗小儿夜啼的偏方与网上流传的类似秘方比较,与李时珍《本草纲目》、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上所载“同一”药方比对,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该《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中的“用蝉退七个”治疗小儿夜啼的偏方,与其它“同一”传世秘方药方(网上秘方与中医典籍中的药方)比较,无疑更通俗、更具体、更实用。由此可见,汪必昌在《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中,对传世秘方偏方的收集整理,并非简单照抄照搬,而是正如樊正伦先生所指出的“其间有补注、有心得、有发挥、有创造,十分宝贵”。

  小儿脑瘫,对于西医来说几乎无药可根治。然而,此册未刊稿本(《聊复集·怪症汇纂》)第五十七叶后半页,却记载有如下秘方治愈小儿轻度脑瘫:

  “王惠源治一子,年十岁,忽患头骨项天柱骨软,倾首于肩,口流涎,食减神衰。众医治疗半载不效,以作痼废,延诊视,两手脉弦滑,曰:此风府穴、天柱骨,被邪风所伤,非常法可治。我能疗之,外用熨药、姜汁调涂,以晚蚕沙炒包熨之拔出,内服袪风、养血、舒筋、壮骨、消痰丸散,酒服一月而项正,又调两月而安。”

  王宏翰 (1648-1700年),字惠源,号浩然子,松江华亭人。清初名医,天主教徒,中西医汇通先驱。王惠源著作,目前所知,仅存1688年所撰《医学原始》一书,另有《性原广嗣》疑为明代医家王廷爵(字君惠,也是华亭人)作,由王惠源修改而成,王惠源的《古今医史》、《四诊脉鉴》、《幼科机要》、《古今医籍志》、《伤寒纂读》、《病机洞垣》、《本草性能纲目刊补》、《名医指掌》等均佚。上述治愈小儿轻度脑瘫的病例,经过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查检,暂未见其它传世中医文献中有记载,当为《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中仅见。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引用的《本草图经》一书内记载,五代时南唐医家王颜,仿刘禹锡《传信方》辑有《续传信方》一书,今已失传,其中药方更是难得一见。该未刊稿本第五十九叶前半页,倒数第二行起记载有:

  “南唐筠州刺史王绍颜《续传信方》云:‘顷年予在姑熟得脨腰痛,不可忍,医以肾藏风毒,攻诸药,莫疗。因览传信方,傋有此验,修服一剂,便减五分,其方用海桐皮二两,牛膝、芎穷、恙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一两,甘草半钱,苡仁二两,生地十两,并净纸焙干,剉,以绵包裹,入无灰酒二斗浸之,每日空心,午晚各一次。海桐皮行经络,达病所,又入血分,及去风杀虫’……”

  此处所记,与传世该方中“甘草”、“苡仁”的分量有不小的差异,而《历代本草药性汇解》记载时,在该验方尾还明确 “此方不得添减”,因此药物分量问题在此药方中十分重要,下文将分析比较,得出该未刊稿本所录此方中用药分量,比《本草纲目》、《历代本草药性汇解》和《图经衍义本草》等传世医学书籍更精准的结论。

  另外,《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五卷上”之“海桐”条目下,载该病症为“腰膝痛”,而此未刊稿中为“脨腰痛”,差异明显;又“海桐皮行经络,达病所,又入血分,及去风杀虫”一语前,《本草纲目》中有“时珍曰”(即李时珍的评论),而该未刊稿本中没有,这也应能证明该稿本中所录此方并非出自李时珍著作。

  上述稿本第五十九叶前半页记载有王绍颜《续传信方》中关于“海桐皮”的验方,其中有“甘草半钱,苡仁二两”;《历代本草药性汇解》中也收录了此方,其中 “甘草五钱,薏苡仁二两”;《图经衍义本草》(卷之二十三)所记此方中有“甘草半两,薏苡仁一两”。《历代本草药性汇解》在该验方尾明确了“此方不得添减”,那么甘草到底是用“半钱”,还是“半两”(五钱)呢?查检比较精善的清顺治太和堂刻印本《本草纲目》,卷三十五下“海桐(宋开宝)”条目中,有“甘草半钱,薏苡仁三两”,此条证明稿本中的“甘草半钱”是准确的。但是,又出现了新问题,该稿本与《历代本草药性汇解》中“(薏)苡仁二两”, 《图经衍义本草》中“薏苡仁一两”, 《本草纲目》所载“薏苡仁三两”,“这个方子我用过,经过实践,用‘薏苡仁二两’效果最佳。”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三医院中医科陈建国主任用实践经验证明该未刊稿本中所记内容之精确。由此可见,该稿本中的“甘草半钱,苡仁二两”应该是最精准的;另外,我们由此还能推测出,这部稿本中所记载的验方药方,并非全部出自当今仍传世的医药典籍,如上述关于“海桐皮”的验方,就很可能出自现在已失传的医药典籍。这个稿本记载的其它秘方偏方中,应该还有不少来自已经失传的中医古籍,如上文提到的王惠源治愈小儿轻度脑瘫的秘方也是一例,其它未流传至今的秘方偏方具体情况,尚待中医学界有心人仔细全面查考。

  另外,现代人喜欢美容美发,关于白发染黑,此稿本第二十六叶后半页第六行起,早就有自然、绿色、环保的“普济乌发方”。 至于治白癜、紫白癜秃发、胡臭,去汗斑、雀斑、面上黑子,该未刊稿本第八十二叶前半页,第三行起,更有神秘良方。让人谈之色变的羊癫疯,俗称“羊癫风”,此病难治,众所周知,此未刊稿本第二十八叶前半页天头,即载有治疗此病的秘方偏方。

  国家第四批带徒名老中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针灸学院原院长谷世喆教授,认真审阅清嘉庆御医汪必昌《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的相关资料后,认为“(《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之《针灸论》)内中有关针刺取穴和灸法论述中肯、可信、可用。尤其对灸法用艾原理适用症论述颇详,对恶疮、痈疽、惊痫、乳疮、少乳等用法于今也有指导意义。其中秘方五百余种,阅名当是曾用方,深入研究有实用价值。”谷世喆教授还指出,未刊稿《针灸论》中提到的“竹杠法”,现基本已失传,稿中论述的针灸治疗肝硬化、肝癌、羊癫疯等怪症之法,亦极罕见,颇珍贵。

  香港首富李嘉诚特约诊病医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室原主任、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在中央电视台“中医”养生系列讲座中主讲的樊正伦教授,仔细审阅该《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后,认为该稿本作者汪必昌属于“秀才学医,如笼抓鸡”类型的清代中期御医、名医、良医。樊教授指出,该部稿本应该是作者博览医学群书后,深入研究、考证、实践前辈治病救人的秘方偏方后,收集整理的一部治疗“怪症”(即疑难杂症)的读书笔记,其间有补注、有心得、有发挥、有创造,十分宝贵。

  樊正伦先生明确指出,如稿本第五十四叶前半页第五行起的“东垣治李叔问”病例,《古今医案按》(卷十 幼科 胎毒)、《名医类案》(卷十二 胎毒)、《医学纲目》(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生下胎疾)与《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零一)也记载了这个病例,但是都只强调丈夫 “忌酒肉辛热之物”,而未提及其妻,而该稿本中则明确为“俱忌酒辛热之物。”千万别小看这个“俱”,同样的病症, 据传世的《古今医案按》、《名医类案》、《医学纲目》与《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所载医治、调理,丈夫“忌酒肉辛热之物”,其妻若不忌口,则可能疗效不佳,甚至毫无疗效。

  正如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先生所指明的:“汪必昌为御前太医,临证经验丰富,理论造诣较深,所著之书对人启发良多。”“凡此举例,均可证汪氏著述绝少空乏浮辞,诚如其在《医阶辨证》自序中言,对疑似之证辨认后‘再用前贤诸方,虚则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不致疑误,而病者不致含冤于地下。’汪必昌著书意在为业医者铺一阶梯,以登济世救人之堂奥。”(李济仁主编,《新安名医及学术源流考》“汪必昌”辞条,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年,第61至62页)由此,我们也能进一步明白,汪氏《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收集、整理、汇集治疗怪症的“前贤诸方”,目的很实在,为的就是治疗疑难杂症救人,达到“病者不致含冤于地下”的目标。

  总之,许多中医药界权威专家普遍认为,《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可信可传、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其中的偏方秘方五百四十种是一座巨大的中医宝藏,“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并运用、开发,造福世间。

  清嘉庆御医五百四十种偏方秘方的市场价格评估

  此清嘉庆御医汪必昌收集整理的五百四十个偏方秘方,至今仅以稿本孤品的形式存在,尚未刊印流传,急待实力人士开发运用,造福世间。

  拓晓堂先生于2011年5月22日,曾将元抄本《两汉策要》拍卖出4830万元人民币;2013年5月10日,曾将一张鲁迅手稿拍卖出690万元人民币,同日,还将清代顾炎武手稿本《五台山记》由18万元拍卖至3162.5万元人民币;此外,拓晓堂先生经手成交的其它古籍精品更是无数,拓先生无疑是古籍旧本买卖中的行家高手。拓先生说,“我感觉,此册清嘉庆御医记载有五百四十个偏方秘方的未刊手稿,东西开门,无论是从其版心明确刻印有‘聊复集’三个字的手工纸张,还是其内文字迹、墨色、增改,还是行款形式等综合鉴定,为真品无疑,极其罕见,价格空间巨大,只要精心挖掘、努力宣传、积极运作,很可能迎来古籍旧书精品价格的新高度!

  有藏友提供宝贵的御医秘方价格参考信息,新华社(新华网)曾于2007年9月5日引用《新京报》新闻《清代御医手稿卖出200万一张秘方价值高》报道,“清代最后一任御医(任锡庚)部分手稿,被北京市千子莲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以200万元价格收购。”其中真正值钱的就是“密密麻麻布满小楷的手稿《配本秘方五十种》”,为什么这样说呢?新华社报道中着重提到:“对于大家都关心的秘方的配料,张先生介绍说,‘当然不能全部公布,但可以透露的是,其中共有11味中药,相对贵重的有红花,还有非常普通的葱白、海盐等成分。由于光绪皇帝体虚多病,任锡庚作为太医院掌印御医,为他研究养生秘方是重要的工作。’千子莲公司CEO徐波说:‘我们将就此秘方开发养生保健产品,希望能像当年的乌鸡白凤丸、川贝枇杷膏一样,由一张秘方纸转化为无形的市场价值。’”可见,收购就是针对秘方的,目的很明确,为了将此秘方开发为养生保健产品,“由一张秘方纸转化为无形的市场价值”。

  网上有光绪、宣统御医任锡庚部分手稿共有二十多册,内容分为儒家养生学、中医药史研究、清末民国中医药史以及医药临床四个部分的说法,许多藏友认为,据透露的内容中有“清末民国中医药史”推断,任锡庚手稿应该为民国时期的整理稿。御医任锡庚的核心价值就是其医术,其手稿中真正价值高的内容无疑是其秘方,一种种(或谓一个个)秘方才有如一颗颗珍珠;秘方以外的其它部分手稿,颇似珍珠外的壳或其它附属物,当然也有价值,但是其价值却不及珍珠的万分之一,若与珍珠的价值价格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拓晓堂先生明确指出,“清代最后一任御医任锡庚的《配本秘方五十种》在2007年时就卖了200万元,平均每种秘方4万元,这任氏秘方的书写时间段明显属于近现代,而此册《聊复集》未刊稿本内载五百四十种秘方偏方,综合其纸张、版心刻印的字迹、内容与避讳情况等因素来分析,稍有古籍版本知识与经验的人,很容易确认该稿本是清代嘉庆年间(1760年—1820年)书写的,时间上属于古代御医秘方孤本。这是第一个要点。”

  拓晓堂先生接着说,“第二个要点,从内容来看,此五百四十种秘方偏方又被嘉庆御医汪必昌明确归类于《怪证(症)方法》一节,属于治疗怪证(症)即疑难杂症的秘方偏方,内容价值自然更高。这样看来,此未刊秘方偏方手稿,从文物方面来说属于古代文物,从内容上来说又是治疗怪症怪病等疑难杂症的秘方偏方,其中也多古人验方。2007年至今,时间又过了十年,一般稿本手稿的价格都至少上涨了10倍,此嘉庆御医秘方(或偏方)即使不与光绪御医秘方比较文物价值,只说文献价值,每种价格也至少应该增值10倍,即每种秘方或偏方现在的合理价格至少应为40万元,五百四十种嘉庆御医整理的秘方偏方合计起来就是 21600万元即2.16亿元人民币,理论上逻辑上能推论出这么一个价格;若再加上古代精品文物(清嘉庆御医手稿)至少比近代精品文物(清光绪御医手稿)贵3倍的说法,那么其价格就应该是6个多亿了。

  “上面推论出的价格,看似忽悠、吓人,其实对于有开发实力的有识之士来说,一点也不贵。我们可以做些浅显的对比,在北京,当代国医大师的挂号诊疗费是500至800元人民币,每天限号10个,也就是说当代国医大师每天的基本工钱至少是5000元。汪必昌为皇帝保健康的御前太医,无疑是当时的‘国医大师’,他收集、整理、补注、发挥、创造这些治疗怪症(疑难杂症)的秘方偏方五百四十种(约六百个),没有三、五十年的中医实践与经验,是很难写成这样实用、周全、精细的稿本的。仅按三十年大约10000天行医实践,按当今国医大师的基本工价计算,我们可以粗略计算出,这位清代嘉庆年间的‘国医大师’收集、整理这部稿本的基本劳动价值,至少也相当于现在的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其实,古代如汪必昌这样的皇帝御前太医,确实有真本领,若能及时治好皇帝、太后、皇后等宫廷要人的病痛,时常被赏银几十、上百两的,应该不算稀奇事情,因此,这位清嘉庆“国医大师”的每日基本工价,若按当今北京房价、米价、肉价等基本物价与其时对比,其日均工价或许已过1000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中的五百四十种秘方偏方的基本劳力价值或许就应该过亿元。

  “这册《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将来深入开发运用后,到底能治疗多少人,救活多少条命,化解多少家庭病痛危机,我们现在不好说,但是这册御医精品稿本比10幅价格上亿元的精品画作、10个价格上亿元的精品瓷罐、10件价格上亿元的精品珠宝更有开发运用价值,更可消除痛苦,更能造福世界,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因此,开发运用后,其潜在价值、市场价值无疑将更加惊人。

  “万达掌门人王健林先生常说‘文化产业是没有天花板的行业’,我想,这件从古迄今,中医学界仅见的、御医收集的数百个治疗疑难杂症的秘方偏方稿本,其价格也应该不会有天花板,真正能认识到其核心价值的有远见人士,花再多的钱也会千方百计购得、开发、运用。千年一遇的御前太医治疗怪症的数百个秘方偏方孤本手稿,说起来都很让人吃惊,让人振奋、让人心动。习主席强调‘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哪家把它作为镇堂之宝也完全能展现出自家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也很好!”

  拓晓堂先生还明确道:“第三个要点,据网上信息,束昱辉先生曾花8000万元人民币购买一张治疗肿瘤的秘方,束昱辉先生是天津权健国际自然医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这条信息是他亲口对某电视台主持人说的,可信度不低;而这册《聊复集》未刊稿本内,有八个以上治疗嵓症( “嵓”同“癌”)、肿瘤的秘方偏方。为什么说其中所记载的治疗癌症、肿瘤的秘方偏方是八个以上,而决非仅仅八个呢?这册未刊稿本的主要内容是‘怪症方法’即治疗各种怪病的药方、方法,如治疗脑病、鼻病、口腔病、肺病、‘尿血吐血’、‘浑身燎泡’、‘遍身瘰块’、‘肠风下血’等怪症异病秘方偏方中,或许还有当时医学条件下尚未明确,但实质上是癌症、肿瘤的疾病,也得以用这些秘方偏方调理或治愈。因此,我个人感觉这部未刊稿本的潜力确实十分巨大,值得格外重视!”

  2017年2月22日初稿、此后至5月18日不断增补、修订。

  附录:秘方偏方产生的巨大效益

  其一,传世百余年的云南白药秘方

  云南白药于1902年由云南名医曲焕章(1880—1938)创制,曲独家掌握其配方并秘密配制。

  1938年,曲焕章被国民党接往重庆,因拒绝献白药秘方,同年8月被害,终年58岁。

  1956年2月,全国解放后,曲焕章遗孀缪兰英把白药秘方献给了新中国,由昆明制药厂生产,并且将曲氏白药更名为“云南白药”。

  从一张秘方开始。1971年,云南白药集团公司前身云南白药厂正式成立,白药开始了专业化生产。公司于1993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云南省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

  据“兴业证券”于2015年4月28日发布的消息,云南白药集团公布2014年年报:2014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88.14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25.06亿元,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22.67亿元。这就是一张秘方传承112年所产生的年效益,而且还在继续不断地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其二,雷允上六神丸秘方

  吴门医派名医雷大升 (1696—1779)(字允上)于清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在苏州的七里山塘畔,古城阊门边设立了“雷允上诵芬堂”老药铺,并以“雷允上”医名坐堂行医、配制方药,始创了集医药一体的雷允上药业。

  据2010年6月4日《扬子晚报》中《苏州雷允上与六神丸》一文介绍,据雷允上史志记载,清同治年间,吴门名医雷允上后裔雷滋蕃结识了一位姓顾的昆山人,两人交谊日厚。后老人赠其一张由六味药组成的秘方,雷滋蕃获此秘方后,在苏州通和坊加工制作成丸药,并定名为“雷滋蕃牌六神丸”。这就是后来名震医坛、无人不知的六神丸配方。六神丸起效迅速,能消肿解毒、清热止痛,服后六神皆安。除在江南热销,亦曾远销东南亚,一度被视为“神药”。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雷氏家族拿出现资大洋一万块,一次性买断六神丸生产经营权。“雷滋蕃牌”随即取消。从此六神丸成为雷允上诵芬堂的独门产品。六神丸能清热解毒,治一切无名肿毒,无论内服外治,均有特效。“雷允上”也一跃成为中国著名的药铺之一。后来顾姓老人故世,雷家酬谢顾家10万两白银,至二十世纪初,雷家还感念老人赠方之恩,两家联姻,将族中一女嫁与老人外甥为妻。

  因六神丸的特殊性,其配方是严格保密的,只有传人一人掌握,并且传儿不传女,几百年来,一直保持着独家经营的地位。其制作工序按采购、炮制、选配等步骤分解下去。制药工各司其职,相互间不允许打听。各岗完成原药后,再汇总到传人手中,由传人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完成最后的合成。几百年来,雷允上一直保持着独家经营的地位,声誉日高。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商人对“六神丸”秘方窥视已久,不惜以王牌“仁丹”的配方作为交换。雷允上后裔为保护祖传秘方,维护民族利益,断然拒绝了日商的利诱,更引出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解放后,雷氏后人将六神丸秘方献给国家,国家随之将其列为绝密级保护。1952年,政府还取缔了各地假冒“雷允上”之名的六神丸,将“雷允上”注册的“九芝图牌”列为国家著名商标,使六神丸得以健康发展。苏州雷允上的六神丸在1979年、1984年和1989年蝉联国家质量金奖,1991年10月又获国际传统医药大会颁发的长城国际金奖。2008年,六神丸及其制作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六神丸的保护和传承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据“新华网江苏频道”于2013年6月8日有报道《争销售额创30亿元 雷允上铸就品牌文化》,该文中说:“一说起老牌医药品牌,‘雷允上’的大名无人不晓。近年来,雷允上更是给人惊喜连连。年增长率30%,力争销售额创30亿元”。

  其三,一个中医秘方卖出500万元人民币

  据“中华网” 2016年2月2日《玛尚护肤新品发布 致力打造绿色护肤产品》一文介绍:

  玛尚护肤产品来源于内地一中医世家的祖传秘方,该秘方起初不对外供应,只供给自家和身边有需要的亲朋好友。

  2011年年底,用户口碑相传,并有用户在网络上分享使用前后对比相片,被全国各地的网友揭晓并疯转。

  2012年7月,在众多网友的再三请求之下,老医师决定提供给最需要的人。由于用户反馈效果极佳,短短一年时间不到用户已遍布全国各地,但配方成分一直是纯手工精心调制研磨而成,费时费力,供应量十分有限,想购买的人都是提前预定,甚至需要长时间排队成功预定后才能收到配方。

  2013年,配方已传入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地区,并有长期无法解决和最关心的肌肤问题的国外网友前来咨询预定。

  2014年8月,配方被广州“GREAT SUCCESS GROUP”集团看中,并以5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10月,广州“GREAT SUCCESS GROUP”集团实行正规化包装、科技化生产,并把产品命名为“玛尚”。12月,玛尚护肤产品经过各项检测,效果确切,并获得国家专利后在大陆市场上市。

  2017年5月18日修订

  补充:

  清嘉庆御医汪必昌《聊复集·怪证(症)汇纂》

  四种未刊稿本的内容特色浅析

  该未刊稿本内容特色,主要在疑难杂症、切实可用与周到细致三个方面。

  其一,疑难杂症。

  整册未刊稿本分为四个部分。开篇《怪证(症)汇纂》标题即可看出,是直接谈“疑难杂症”。 第二部分,批注《陶氏杀车三十七槌法》也主要是梳理治疗“疑难杂症”的方法,如其中(总)第十三叶前半页第六行起,有“如圣饮”治疗“刚柔二痉,摇头口禁,身反张,手足挛搐,头面赤”,显然就是治疗疑难杂症的偏方。第三部分《针灸论》,其中提到的“竹杠法”,现基本已失传,稿中论述的针灸治疗肝硬化、肝癌、羊癫疯等怪症之法,亦极罕见,颇珍贵。第四部分《怪证(症)方法》,收集、整理五百四十种(约六、七百个)治疗疑难杂症的秘方偏方。由此,我们似乎可以看出,整册手稿都是围绕“疑难杂症”在收集整理中医文献史料,特别是收集整理治疗疑难杂症的秘方偏方。

  其二,切实可用。

  如拙文《发现》(即彭令《治疗疑难杂症的御医秘方偏方五百四十种被发现》征求意见稿,简称《发现》)中的提到,该御医未刊稿本第五十六叶前半页尾,作者朱笔增补 “小儿夜啼,用蝉退(“退”为“蜕”的通假字——彭令注)七个,取后半焙干为末,用薄荷汤少入酒调服,而啼自止。若不信,用蝉退上一半,一样调服,仍啼如旧。”,若如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金陵初刻本,1993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影印)第四十二卷第七叶后半页记载有“普济蝉花散”:“治小儿夜啼不止,状若鬼祟。用蝉蜕下半截为末,一字,薄荷汤入酒少许调下。或者不信,将上半截为末,前汤调下,即复啼也。”一般人极少知道,“一字”是指分量,即为一钱匕的四分之一量,御医汪必昌却明确用七个蝉退(后半),显然操作更方便,更加切实可用。

  又如,未刊稿本第三十四叶后半页,第五行“十年青盲,取白犬生子目未开时乳点之,狗子目开,人目亦见”偏方,无疑也方便实用。

  再如,未刊稿本第三十六叶前半页,第三行“卅年耳聋,酒三升,渍牡荆子一升,七日去滓,任性饮之。”此偏方或许仅适用某种体质某种病症,但是其切实可行性,却是十分明显的。

  其三,周到细致。

  如未刊稿本第五十四叶前半页第五行起的“东垣治李叔问”病例,《古今医案按》(卷十 幼科 胎毒)、《名医类案》(卷十二 胎毒)、《医学纲目》(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生下胎疾)与《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零一)也记载了这个病例,但是都只强调丈夫 “忌酒肉辛热之物”,而未提及其妻,而该未刊稿本中则明确为“俱忌酒辛热之物。”千万别小看这个“俱”,同样的病症, 据传世的《古今医案按》、《名医类案》、《医学纲目》与《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所载医治、调理,丈夫“忌酒肉辛热之物”,其妻若不忌口,则可能疗效不佳,甚至毫无疗效。

  又如,未刊稿本第三十六叶前半页,第四行“雷公用骨碎补,治耳鸣,耳亦肾之窍也。”在该条下,作者特别用小字补注:“按:耳有五般,停耳、脓耳、缠耳、底耳、囊耳,虽有五名,而治则一也。”首先说明五种耳症,用同一方法治疗。接着仍小字补注“用龙骨散吹,勿令见风,或用纸捻醮药亦可,日吹三、四次,复吹时须用棉花引出前药并脓。”如此细致周到,足见御医治病救人之严谨、认真。由此,我们也知道了,若患耳疾,点滴耳药,首次点滴后,后续每次用药,都应“用棉花引出前药并脓”,不知当今耳医是否也都如御医汪必昌一样,如此细致周到叮嘱患者用药。

  再如,未刊稿本第三十七叶前半页末至后半页首,记有如下怪症:“有人口内生肉球,有根线长五寸余,吐球出,方可食饮,以手轻捻,痛彻至心”,作者记下用降火药加射香散治疗法后,并在后半页天头细致补注“喉癬惟此最,迟久则失音不可救”,接着详细补注“西牛黄、真山羊血”共八味中药的另一个秘方,并作说明“共为细末,每一茶匙药,用蜜一茶匙调之于舌尖上,徐徐咽下,一日五次,两月可愈。”作者详录药方,接着仔细记载服用方法、治愈此症所需大致时长,再补充“或加蜒蚰、梅炭更妙”。笔者不太懂医药,不过分明觉得,御医汪必昌此处所记,极可能就是两个治愈喉癌的秘方。

  药方好,服用方法正确,并巧妙加上辅助药物,只有如此细致周到,御医汪必昌收集、整理的秘方偏方才能出实效。

  2017年5月5日彭令匆匆补充。

  又:

  如该册稿本(清嘉庆御医汪必昌《聊复集·怪证(症)汇纂》

  四种未刊稿本)第八十二叶(前半页)所记,治疗紫白癜秘方即为三味中药加常见的生姜和醋,治疗(赤白)汗斑仅为两味常见中药巧妙组合,最绝妙的是治疗脸上黑子(黑斑)一味中药即可。又如人体腋下狐臭(胡臭)难治,该叶(后半页)就汇集有秘方四个,均是常见中药与食物组合,或能产生神奇疗效。中医药专家一致认为,以上所列,显然切实可用,便于开发推广,所载秘方偏方可以说是字字值万金!

  5月23日彭令再补充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