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中的小人国:服下小人即成仙

2017年09月07日 17:45 新浪天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肖明舒

  寻知故纸

  名家轶事、国学掌故、藏书常识……欢迎来“寻知故纸”,看故事、长知识。

  很多人都看过《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格列佛游记》《魔戒》等文学名著,其中描述的内容与小人以及小人国有关。对此,或许你会觉得外国人热衷于撰写关于小人的传说,实则不然,翻看中国的古籍,较之外国,中国记录小人国故事的书籍有过之而无不及。

  先秦古籍《山海经》是我国最古老的地理书,记述的内容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等。书中自然少不了关于小人国的故事,“周饶国在其东,其为人短小,冠带。一曰焦侥国在三首东。”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郭璞云:“其人长三尺,穴居,能为机巧,有五谷也。”神话学家袁珂注云,“ 周饶 焦侥 ,并 侏儒 之声转。侏儒,短小人;周饶国、焦侥国,即所谓小人国也……疑 菌人 靖人 亦均 侏儒 之音转。”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亦有对小人国的描述,“小人国在大秦南,人才三尺,其耕稼之时,惧鹤所食,大秦卫助之,即焦侥国,其人穴居也。”另有,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篇》中记载:“行山中见小人乘车马,长七八寸,捉取服之,即仙矣。”从这些记录中,可以看到一些小人故事的雏形以及部分古人对小人的看法。在古人眼中,小人的特征是矮小,喜欢住在洞穴、野外等偏远之地,有的小人能说善骂,有的小人“善戏笑言语”,有的小人比较长寿,有的小人可以当仙药使用,比如《西游记》中的人参果。

  自唐宋以来,较之前代古籍中的小人故事内容渐渐充实,不过大体还是把小人看作不同于普通人的神怪鬼等,或是干脆把小人看作人形仙药。如《太平广记》中,还有把小人写做妖怪般神出鬼没的,如第三百六十一卷中的《元邃》:“永淳初,同州司功元邃,其母白日在堂坐,忽见屏外有小人骑小马入来,人长二三尺,马亦相称,衣甲具装,光彩辉日,于庭内巡墙驰走,良久方灭。”

  清代乾、嘉时期位高望重的学者、曾主纂《四库全书》官至礼部尚书的纪晓岚,其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一书是综述其平生见闻而成的,里面便有两则关于小人的记载,其中一则编在该书卷三《滦阳消夏录三》中,描述的是当时人们传说经常看到身高只有尺许的小人,男女老幼都有。每到红柳树开花时,这些小人便折下柳枝,编成小圈戴在头上,成群结队唱歌跳舞。清军始终找不到这些小人的居处,也不知他们如何称呼,因为小人喜欢戴红柳,便称之为“红柳娃”。当时丘县县丞奉派巡视牧场,曾抓到一个小人,将他带回去,仔细端详,他们的胡须和毛发都和我们平常人一样,可见不是木魅或山魈之类的妖怪,令人倍感惊奇。虽然书中提到的故事可信度值得商榷,不过,可以想见这些小人和小人国的故事是当时民间一种颇为有趣的谈资。

  本报记者 肖明舒

  来源: 城市快报(天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