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保护箱练就金刚铁骨

2017年11月09日 14:02 科技日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胡利娟

  科普时报讯 古籍文献是民族瑰宝,弥足珍贵,如何保护使其避免火烧、水浸、虫蛀等严重损坏?日前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成功研制的古籍保护箱,有望让传世古籍水火不惧,“延年益寿”。

  目前,我国2000余家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古籍藏量就有20万个品种,超过5000万册,其中,1000万册历经岁月侵蚀,遭到火烧、水浸、虫蛀等严重损坏。

  为改善我国古籍文物的保护现状,2016年火箭院战术武器事业部提出“古籍整体战备库系统解决方案”,其中,古籍保护箱为该方案的主要组成部分。

  火箭院战术武器事业部主任王洪波介绍说,古籍保护箱应用了运载火箭气动加热防隔热结构设计、运载火箭整流罩蜂窝夹层结构设计、飞行器舱体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神舟飞船材料相容性设计,以及航天产品质量保障体系等多项先进的航天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人工保护古籍方式,实现了我国古籍保护的数字化、自动化,就像健康管家、智慧管家一样,保护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传统的古籍保护,基本上是依靠人工的方法,将存放古籍的库房控制在适宜的温湿度范围内,并适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而注入航天智慧的古籍保护箱,箱内恒温恒湿,具备防火、防水、防虫、防霉、防震、防盗特点。一旦箱子遭遇火灾不变形不受损,遭遇水灾能让箱外的水无缝可入,浮于水面方便打捞。箱内的惰性气体密度高达99%,氧气含量极少,蛀虫根本无法生存。通过环境监控系统可以实时调节箱内的水含量,将湿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抑制细菌生长,不给古籍霉变任何“可趁之机”。在互联网管理系统的监控下,通过监控平台,可对库内环境一目了然,一旦古籍被盗,便可对丢失古籍进行定位,快速追回。

  王洪波说,古籍保护箱最大亮点就是运用独特设计来控制古籍保护箱的重量,便于人工运输,这将为珍稀古籍、档案、文物等的转运、展览提供极大的便利。

  王洪波透露,下一步还将为更多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寺庙等“量身定做”专属的系统解决方案,用先进的航天技术和强大的航天力量,守护更多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瑰宝。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保护箱古籍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