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县衙《公文封套》

2017年11月23日 08:55 新浪浙江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王如尧

  这是一枚121年前从会稽县衙寄发的《公文封套》,它经历漫长岁月的磨难,也经受鼠咬虫蛀,得以幸存。

《公文封套》正面《公文封套》正面

  这枚《公文封套》一面:“临投不去外封,内乙件。光绪二十二年四月廿五日自会稽县发,限日行百里。”于年月处盖有会稽县县印。另一面:“内封紧要公文仰沿途马夫毋分雨夜星飞递至,温州府乐清县正堂何,衙门告投。毋得擦损、迟延,致干查究,不贷,速速!”封套由木刻雕版印就,做成套袋状,封套正面与背面留有空白,须临时填写时间、始发县名及告投县衙名。

  它留存至今,意义何在?我认为,远去的脚步,历史的遗存,都含有可研读的细节,或借鉴的依据。旧日驿站运作,其功能与操作程序,在套封上呈现它的面貌。“临投不去外封,内乙件。光绪二十二年四月廿五日自会稽县发,限日行百里”。说的是投寄的单位、时间、要求。“沿途马夫毋分雨夜星飞递至”,说的是“快”。

  像这样的《公文封套》,人们称它“驿站封”,而它的格式与邮局投递的封式也大相径庭。对这种通讯形式的研究,似乎不多,只是从集邮的角度才有所论述。

  长达两千多年的通讯手段——驿站投递,在研究上应有一席之地。对于“驿站封”的收藏,仅限于集邮爱好者,至于别的部门很少问津,但它毕竟是旧衙门的遗物,可归旧衙门的遗档,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但对历史文化遗存的收集和研究,因我学识浅薄,不敢信口开河。可它是从会稽县衙寄发的旧物,今又亮相,这就意义所在!

  从会稽县衙寄发温州府乐清县衙的《公文封套》,它怎么会留到今天的?它是我家传的。我的曾祖父王春龄公在乐清县衙做过师爷,他为人谨慎仔细,凡是他经手的东西,从不丢弃,都一一带回。

  清光绪庚寅进士何士循,其先后三任乐清县知县,我曾祖父在他手下做事也有三任,因此带回不少手稿。手稿虽然不少,却大多损毁,仅留少数,而《公文封套》则是幸存者。时隔一百多年,路途数百里,从绍兴出去,又回到绍兴,可说是缘分吧!

  翻捡旧物,拂去尘埃,看看它的原貌,读读它的内容,也是一件非常有味的事。

  来源: 上虞日报(杭州)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