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洛杉矶艺博会掠影(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8日 14:07 《画廊》杂志

开幕礼现场。图片提供:洛杉矶艺博会 开幕礼现场。图片提供:洛杉矶艺博会 53美术馆展出刘庆元作品《此时此刻》。摄影:林悦其 53美术馆展出刘庆元作品《此时此刻》。摄影:林悦其 53美术馆馆长李琼波与艺博会总监Kim Martindale、中国项目负责人陈伟梅在交谈。摄影:林悦其 53美术馆馆长李琼波与艺博会总监Kim Martindale、中国项目负责人陈伟梅在交谈。摄影:林悦其
广州汇豪社展出邓瑜等80后新秀的作品。摄影:林悦其广州汇豪社展出邓瑜等80后新秀的作品。摄影:林悦其

  文/林悦其

  2011年第十六届洛杉矶艺博会刚刚拉下帷幕。作为合作媒体,《画廊》和《看画廊》杂志应邀参展并进行全程追踪报导。洛杉矶艺博会目前虽然与纽约军械库展和巴塞尔-迈阿密尚有一定差距,但作为美国西部最重要的艺博会,无论是市场支持与展出环境,还是组织能力和销售业绩,都有着十分强劲的表现。随着洛杉矶在美国艺术市场中角色的改变和地位的提升,相信洛杉矶艺博会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由于地理和历史文化上的原因,相信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艺术市场,将与洛杉矶艺博会发生更为频密的合作关系。

  逆势上扬的洛杉矶艺术市场

  从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以来,全球艺术品市场深受其累。从一级到三级市场,从东方到西方,几乎无一幸免。在市场衰退的情况下,洛杉矶艺博会却一路高歌,三年来持续增长,今年增幅更达百分之二十。这一逆势现象引起业界的极大好奇和关注。除了主办方近年来的锐意进取之外,洛杉矶艺术生态环境的改变,应该是主因之一。

  在全球经济出现动荡、衰退的几年来,洛杉矶艺术事业却发展蓬勃,几近绝无仅有。2009年10月,洛杉矶县美术馆耗资5千4百万美元,增建一个以实业家Resnick夫妇(捐款4千5百万美元)命名的当代馆;目前,洛杉矶亿万富豪、国际著名艺术收藏家Eli Broad正在紧锣密鼓兴建他的美术馆,以展出他2000多件私家藏品。不少纽约画廊主也将目光投向洛杉矶:超级画廊主Larry Gagosian近来把他位于洛杉矶比华利山庄的画廊扩大一倍,更买下1千5百万美元豪宅,将在今年奥斯卡颁奖典礼后大开派对,以招待好莱坞一众明星富豪;L & M 画廊在洛城西部的海滨城市隆重开业。本地画廊也没停下脚步,Blum & Poe将场地扩大至2万英尺。Jerry Deitch,纽约最具权力和影响力的画廊主之一,于2009年被任命为洛杉矶当代美术馆馆长;纽约军械库主办方也进军洛杉矶,将于今年9月在洛杉矶创办一个当代艺术博览会。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的艺术中心正在西移,洛杉矶的影响力和地位,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对此,纽约老牌收藏家Agnes Gung认为,在某些方面,洛杉矶已经超出了纽约。纽约当代美术馆(MoMA)馆长Glenn Lowry则说:“艺术圈流动性很大,但毫无疑问地,现在正是洛杉矶火热的时候。”

  哈罗,洛杉矶

  常听人说,洛杉矶是人间天堂。就气候来说,此言不虚。一月的北京,尚是春寒料峭,草木凋零时节,此时的洛杉矶却是阳光明媚,和风徐送。街头行人衣着清凉,更有露腿露胸露背的热辣洋妞,一派夏的气象。看来除了时差,更要适应温差。

  位于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是美国第二、西海岸第一大的国际都市,由于气候、历史和地缘关系,吸引了世界各地大量移民。多元的移民孕育了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让这座城市充满神秘色彩和勃勃生机。这里有林立的名校、五光十色的好莱坞、星光灿烂的奥斯卡、满街香车美人的比华利山庄、人造仙境迪斯尼、NBA冠军湖人队……,真让人浮想联翩。

  洛杉矶是全球影视、音乐、传媒以及金融中心之一,对于这些领域的影响力,国人都略知一二。而对于该城一年一度的艺术盛事--洛杉矶艺博会,中国艺术圈却知之甚少。究其原因,可能被巴塞尔-迈阿密和军械库艺博会的盛名所掩盖,或因洛杉矶艺博会在中国的宣传欠缺力度。

  今年,洛杉矶艺博会迎来第十六个年头。从最初的12家画廊参展,至今年一百多家的规模,并逐步形成古典、现代以及当代三个艺术板块的格局,参展作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质,迈向综合性大型国际艺博会的道路发展。洛杉矶艺博会开拓当代艺术板块,既是顺应世界潮流,也是顺应当地收藏文化的结果。纽约、巴黎和伦敦等老牌收藏市场,都拥有很多古典和现代艺术品的收藏家,而洛杉矶却拥有很多大名鼎鼎的当代艺术家和当代艺术收藏家。洛杉矶收藏家以实业家、石油和娱乐业巨头为主,而不少科技新贵也正在逐渐融入当代艺术收藏圈。

  现场掠影

  1月19日,2011年洛杉矶艺博会在洛杉矶会展中心华丽开幕。

  洛杉矶卫星城星罗棋布,人口分散,人人以车代步。在中国随处可见的人潮汹涌场面,在洛城十分稀罕。会场外风平浪静,展场里但见人头攒动,人流如鲫,有点傻了眼,不知这么多人一下子从哪儿冒了出来。一时感叹于美国公共停车场的方便和人性化。现场虽然人气爆棚,却不拥挤,人流通畅有序,通道设置宽敞、合理。会场共设置两处休憩场所,柔软的真皮沙发和玻璃茶几,简洁典雅,有如家之温馨和亲切;在容易出现拥堵的地方,展位采用半敞开式设计,既有效地缓解了人流,又获得了更佳展示效果。主办方的细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让人油然而生好感。

  倘若说洛杉矶艺博会的开幕礼,是当地上流社会的一个盛大派对,该不为过,美国朋友Eric一语中的:“每年一度的艺博会,是洛杉矶艺术和时尚圈的一个盛大派对,好莱坞明星、NBA球员以及各界名流,是这儿的常客,虽然开幕礼门票高达500美金,但不妨碍人们掏腰包的热情,对于有钱人来说,参加如此盛会,其一表明自己有钱,其二显示自己有艺术品味”。 Eric说得不错,身边往来穿梭的人流中,肤色杂陈,帅男靓女如云,让人眼花缭乱,饱尽眼福。

  昔闻洛杉矶艺博会开幕礼犹如一个美食节,如今有幸亲尝,着实不虚。牛排、三文鱼、鳕鱼、寿司、香槟、美酒,应有尽有,调酒师和服务生谦恭有礼,十分周到,让人如沐春风。来宾觥筹交错之间,更可遍尝美食,省去事后满街觅食的苦痛。这既是主办方的体贴,也反映了洛杉矶这座城市的娱乐享乐特色。此时不禁想起北京艺博会的开幕式,有酒而无菜,瘪着肚皮频频举杯之后,饥肠辘辘,头晕目眩,步履蹒跚,不得不忍痛在会场内的“餐厅”里被狠宰一顿。两相对照,感慨万端。

  在北京的艺博会,要判断人们的身份,并非难事。艺术家、收藏家等各式人物,从其装扮行头和神态举止,一眼可见端倪。而这儿,西装革履绅士风度者有之,奇装异服前卫出位者也不乏其人,但都神态自若,从容淡定,难以验明正身。不少拖儿带口貌似凑热闹的普通市民,一旦碰上真正打动他们的作品,也会当场买走,据说多半是为了填补自家某面墙上的空白。这在目前国内的同类艺博会,简直不可思议,究其原因,或因国内艺博会天价满天飞,没有让普罗大众真正买得起的艺术品,或因国内人民群众对艺术品的理解和需求,与西方百姓的确还存在着不小的距离。

  第一天,在古典和版画展区,部分美国本土画廊的墙上,已经贴满密密麻麻的红点,不少小尺寸,单价几千美元的油画和版画,旗开得胜,赚得了开门红。由两家媒体、一家美术馆和12家画廊组成的“中国军团”,也忙得不亦乐乎,捷报频传。

  新热点—中国参展团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当代艺术市场,刺激着西方业界敏锐的嗅觉,美国媒体、画廊、收藏家,逐渐将眼光瞄向中国。在此利好形势下,洛杉矶艺博会主办方审时度势,将中国列为2011年特别邀请国,把本届艺博会定为“中国年”,推出“今日中国”主题展,特邀中国艺术品牌杂志《画廊》和《看画廊》,广州53当代美术馆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无锡、香港、台湾等地的12家画廊和数十位中国艺术家加盟。期间,“今日中国”成为当地主流传媒和华人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国展团整体表现颇为出彩,可圈可点。

  53当代美术馆,是中国唯一被邀的非营利艺术机构,展出冯峰、刘庆元和秦晋的联展《三人行——艺途同归》。三个艺术家分别从生理、社会和心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剖析人性。冯峰35件人体医学标本摄影作品《静物》,以独特的视角和洞察力体现对生命的尊重与理解;刘庆元一组LED灯箱装置作品《美丽城》和占满两个墙面的《此时此刻》,展现了对当下消费、文化等社会现象及习惯的警觉、讽刺和调侃;秦晋展示的是她近几年的影像装置代表作品《29年8个月9天》,作品反映了艺术家对个体生命、人与物之纠结关系的细腻体验与感悟。馆长李琼波先生每天忙着被采访和回答观众问题,他说“此次特展给美国业界同行和观众带来一次鲜活的视觉体验,让大家对中国当代艺术现状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是我们与美国同行进行交流的绝好平台”。

  北京SEE+画廊和东磊影像画廊,均主营影像作品。SEE+画廊主打老前辈摄影家张雅心的70年代样板戏摄影作品;东磊则由秦文的《故城》系列和陈家刚《样板房》系列领军。由于具有鲜明的中国色彩和文化符号,两家画廊都被挤得水泄不通,忙得不亦乐乎。东磊甚至连夜赶印名片,画廊主郭磊女士说:“太意外,带来的名片,两天就被索取精光”。

  第一次参加海外艺博会的北京杰森画廊,抱着亮相和试探虚实之目的,仅带来冯一尘等三位艺术家的五件作品。开展仅两天,冯一尘的《心禅》、《苦乐随缘》等三件作品全部售罄,剩下的两件作品也被当地的画廊看中,在艺博会结束后代售。金发碧眼的销售经理Joella Allott小姐介绍说,冯一尘是中国80后年轻画家,买家认为其作品“很中国,很有禅意,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空间”。

  北京红子兰画廊的赵红子女士表示,虽然成交额不是很高,但首次走向国际舞台,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更学到不少东西,是一次弥足珍贵的经验。这次当是练兵,来年扩充展位,调整战术,卷土重来。该画廊艺术家田流沙的作品《睡美人》系列,以及女艺术家郝丽的作品,引起了很多藏家的兴趣,艺术家两人在现场也忙得不亦乐乎,不时有观众要求合影留念,过足明星瘾。

  上海非青计划画廊杨泳梁“蜃市山水”系列作品远观为传统山水,近看却是一栋栋现代水泥钢筋的高楼,十分巧妙地把当代问题置入“历史”之中。该系列作品热卖。

  上海鸣嘉画廊展出画家万三千《童趣》系列油画作品,灰色背景,红色的乡村孩童,十分中国,十足民俗,十分讨喜。

  无锡凤凰艺都也是第一次参加洛杉矶艺博会,展出范勃、戴平均、张新权和任传文等中坚艺术家的油画作品。他们带来好几幅大尺寸作品,但由于展位很大,布展十分专业、合理,所以显得十分简洁大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广州汇豪社的展位里,年轻的小伙子扎克被刘滨的作品所吸引,一眼看上了《Nice to meet you 兔》,毫不犹豫地当场成交。他表示,非常喜欢画面上轻松幽默、妙趣横生的情景,以及作品所透露出的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香港GAFFER带来陈平等艺术家的抽象作品,也创下不错业绩。

  至展会结束,中国画廊成交踊跃,12家画廊有11家达成交易。但据现场统计,售出作品基本都在几千到二万美元之间的中低价位,且具有共同的特征:一是带有鲜明的中国符号;二是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价高的作品没有成交记录,根本原因就是对于这类作品,买家持比较审慎的态度,市场尚需要时间去认识这些艺术家和作品。另外,目前国内市场价格虚高,也使得画廊在定价时没有根据海外市场及时作出调整。

  本次“中国军团”大多数画廊都是第一次进入美国市场,尚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和适应。而从市场的整体反应来看,相信中国当代艺术在美国市场有着十分美好的前景。

  宾主对话

  会展期间,本刊四处出击,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和动态,更抓住机会,邀得主办方负责人在百忙之中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

  洛杉矶艺博会总监Kim Martindale先生的一席谈话,描述了洛杉矶艺术市场正在发生以及即将发生的巨变。

  《画廊》:您好,Martindale先生。除了中国画廊,请问本届还有哪些亚洲画廊参展洛杉矶艺博会?

  Martindale:除了12家中国画廊,还有5家韩国画廊,此外还有来自印度的画廊。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美国本土画廊代理亚洲艺术家,他们也带来了中国以及其它亚洲艺术家的作品。

  《画廊》:据了解,去年韩国画廊有十分耀眼的销售业绩,原因是什么?

  M: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我想,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以“团体”的形式出现在艺博会上,向藏家展示了清晰强烈的韩国艺术风貌;另外,美国西部是亚裔重要聚居地,亚洲艺术品的热卖还与移民文化环境有关系。

  《画廊》:在本届之前,有没有中国画廊参加洛杉矶艺博会?

  M:极少。但今年我们加强了推广力度,并开始打开知名度。过去我们以本土画廊为主,近几年才开始拓展国际市场,把目光投向亚洲和南美,将给予这些地区的画廊以更多的参展机会。

  《画廊》:我注意到一件很有意思的现象,几年来美国经济衰退,艺术市场受到很大冲击。为什么洛杉矶艺博会却在这几年里不断壮大呢?

  M:我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为一个艺术城市,洛杉矶在过去几年不断成长。去年,洛杉矶县美术馆的当代馆Resnick刚刚落成开放,而Eli Broad的美术馆也在兴建当中,很快就能跟观众见面。在目前这种时间和经济环境下,这种情况在其它城市很难发生。今年秋天,盖蒂艺术中心(Getty Center)将联合南加州54家美术馆和艺术机构,一起举办一个名为PST的超级大型展览(《太平洋标准时间》—Pacific Standard Time),以展出1945-1980年代加州艺术家的作品。这可能是世界艺术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艺术展,它也预示着世界艺术中心的转移,从巴黎到纽约,再从纽约到洛杉矶。的确,目前纽约有更多的收藏家和艺术品交易记录,但我们已经看到了转移的迹象。

  《画廊》:总监先生,您对本届参展的中国画廊印象如何?

  M:很高兴可以看都不同的面貌和风格。我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摄影,譬如See+和ME Photo。我过去学习过中国陶艺和中国画,我个人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能比其它国家的文化更为丰富,更为伟大。过去我对中国的绘画和陶艺更感兴趣,但这次中国画廊带来的摄影作品的确让我惊讶,它们记录了正在中国发生的种种事情和巨大的变化。

  《画廊》:今天是展出的最后一天,您是否知道中国画廊的销售业绩,他们对艺博会有何意见?

  M:看起来销售应该还不错,但具体数据我手头还没有,很抱歉。我希望这次的经历能给画廊们以鼓舞。可能个别画廊卖的不是很好,但除了销售,更为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开端。美国的观众和藏家,都需要时间来认识这些画廊和艺术家。

  我们也采访了洛杉矶艺博会中国项目负责人陈伟梅女士。她充分肯定了“中国军团”在艺博会上的表现,但同时也指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希望这些意见对想出国参展的画廊有一些启发。

  《画廊》:陈女士,对于本次参展的中国画廊,您的总体感觉如何?

  陈:感谢中国画廊为我们艺博会带来了不少高质作品,它既丰富了展品结构,也为藏家带来更多的选择。从藏家、媒体到观众的反应,已经说明本次中国项目是十分成功的展览。当然,由于很多中国画廊都缺乏参加国外会展的经验,所以也存在不少需要注意和调整的问题。

  《画廊》:具体存在哪方面问题呢?

  陈:问题主要出现在作品选择、定价和布展上。

  虽说好作品到哪都受欢迎,但不同市场的藏家品味还是略有不同的。总体来说,国外藏家还是比较喜欢那些带有比较鲜明的中国风格以及能反映中国社会、文化问题的作品。这就是有些画廊门庭若市,有些业绩欠佳的根本原因。

  至于作品的定价问题,可能稍稍会让参展画廊有点失落,你必须稍微下调价格来进入这个市场。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虽然不少艺术家在国内已经有不低的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但对于他们来说,美国还是个全新的市场,让新市场的藏家认识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二、这些年来,国内艺术市场的确有点失控,跟失调的物价一样,涨得过快,所以,在定价的时候,必须挤掉一点“水分”。

  在布展方面,我的意见是“宜简不宜繁”,尤其是展位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有些画廊带来不少艺术家的作品,且巴不得一个不落地往墙上挂,把空间挤得满满当当的像个杂货铺,这既削弱了艺术家的作品展示风貌也自我降格了。

  《画廊》:对于明年的艺博会,你们有何期待?

  陈:我们将倾听参展商的建议、意见和要求,不断提升我们的服务质量。希望有更多高质量画廊和有成就的艺术家加入到洛杉矶艺博会。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