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德国博物馆捐赠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3日 14:42 收藏·拍卖

《圣母玛利亚和她的孩子》 《圣母玛利亚和她的孩子》

  透视德国博物馆捐赠的背后

  ——一件文艺复兴作品的捐赠故事

  文:肖潇

  2010年年末,德国法兰克福斯丹特博物馆(Steadel Museum)接收了一张捐赠作品:意大利巴洛克时期著名画家圭尔奇诺的代表作品《圣母玛利亚和她的孩子》。透过这家以捐赠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至今几乎有两百年古老历史的德国博物馆,我们可以管窥“德国博物馆捐赠”的具体状况,以期为国内的博物馆捐赠制度提供参考。

  巴洛克名作的发现经过

  1981年,芭芭拉。布康(Barbara )和艾都阿得。布康(Eduard Beaucamp) 夫妇在法兰克福艺术品交换市场上发现了这幅带有典型意大利巴洛克时期艺术风格的油画《圣母利亚和她的孩子》。由于此画在当时的艺术品市场上被认定为“真品拷贝”,所以这对夫妇在这种背景下以远远低于艺术原件真品的价格将此画收入囊中。艾都阿得。布康曾长年担任法兰克福公共报报社的编辑,而他的妻子芭芭拉则是被授予博士学位的艺术史研究学者和陶瓷专家,具备一定的准确评估古典油画的知识。这对对艺术品收藏具有丰厚经验和热情的收藏家夫妇在购买此画后将此油画转交给英国一位专门研究圭尔奇诺油画作品的权威专家丹尼斯·马翁爵士(Sir Denis Mahon),经过他对作品细节的审辨与评估,得出与布康夫妇预想一致的结论——此画是出自圭尔奇诺本人的亲手原件!真伪确认之后,此画分别于1991年和2003年在意大利的Bologna以及米兰的“圭尔奇诺个人艺术珍品展览”上展出,随后此画被归入了圭尔奇诺个人作品的目录册中。

  圭尔奇诺的这幅《圣母利亚和她的孩子》在经历了如此波折之后,终于在2010年圣诞节即将到来的时刻找到了它最后的归属。2010年12月22日德国法兰克福斯丹特博物馆(Steadel Museum)在为此次捐赠活动特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公布了布康夫妇的捐赠行为以及此捐赠对本馆古代大师级艺术画品收藏带来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博物馆馆长在发布会上一方面一再衷心感谢布康夫妇的慷慨捐赠和他们对德国艺术品收藏业的责任心,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斯丹特博物馆创始人约翰·菲力特立赫·斯丹特(Johann Friedrich Steadel 1728-1816)在创建此博物馆的最初由衷,“保护收藏古代艺术珍品是我们每个公民应该尽到的责任”。

  藏家与艺术家是博物馆捐赠的主要对象

  通过布康夫妇对法兰克福斯丹特博物馆的捐献一事,可以让我们对德国艺术品捐赠的整个过程有个大概的了解。艺术品被捐赠到博物馆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收藏家,另一个来自艺术家本人。首先来自收藏家的艺术品捐赠过程如下:被收藏家收藏的每一件艺术品都应该附带有属于它们自己的“真伪鉴定证书”,这种鉴定书不限于一种固定的形式,因为在德国没有专门的艺术品鉴定机构或研究所。每一家博物馆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来配备属于自己博物馆的鉴定专家,他们可能是艺术史学家或者专门修缮古籍艺术珍品的专家,艺术品的鉴定工作大多数都是在博物馆内进行,当然也可能在馆外进行,比如布康夫妇对圭尔奇诺收藏品的鉴定便是如此,他们委托英国专门研究圭尔奇诺油画作品的权威专家丹尼斯·马翁爵士对此画所下的鉴定结论,也是在德国博物馆界内被承认的有效鉴定结果。收藏家得到一幅艺术作品,除了像布康夫妇在艺术品交换市场上购置,还有一种常见的途径就是从画廊购买,在德国一些享有一定知名度的老画廊,他们为买家也提供真品鉴定书,由于这些画廊在艺术界内拥有长达几代人的历史,所以某一件艺术品可能是其祖辈亲自从艺术家本人那里购得,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所开据的真品鉴定证明也是被博物馆承认的。收藏家的艺术藏品和与之相关的藏品鉴定奠定了艺术品捐赠事宜基础,通过捐赠方与被捐赠方之间对此的协议调节,双方在律师和公证人所整理的相关文件上签名之后,就已经实现了法律意义上所要求的所有捐赠手续。之后博物馆将会就此事召开记者招待会,将此捐赠公之于众。除此之外还有就是来自艺术家本人的艺术品捐赠。全球性或者区域性的著名艺术家,总地来说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艺术作品能被国家或城市级的博物馆所珍藏。出于个人或者外界的各种因素,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所捐赠博物馆的不同选择。由于艺术作品被艺术家本人所捐赠,在这种捐赠活动之中无形就免去了艺术真品鉴定的环节。以德国汉诺威城市级博物馆(Sprengel Museum)的一次捐赠为例:妮基。桑法勒(1930—2002),法国雕塑师,画家和电影导演。1969年妮基。桑法勒本人的首次个人展览在汉诺威艺术联合协会展出;五年之后即1974年,她的三件大型雕塑艺术作品Nanas在汉诺威城市内河沿岸展出;1981年在城市级博物馆Sprengel Museum举办了她个人的大型回顾展览;1999年汉诺威邀请她重新设计坐落在此城市的巴洛克花园。由于多次与这个城市的接触以及艺术家个人展览的成功策划和顺利进行奠定了艺术家妮基。桑法勒对汉诺威的感情,出于一种感激的情感因素而向当地城市级博物馆(Sprengel Museum)同期捐赠自己的四百余件艺术作品。2000年11月19日,在为捐赠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博物馆馆长发表声明,此次四百余件来自艺术家本人的艺术品将于2001年初向公众全面开放。而她的三件大型雕塑艺术作品Nanas之后也被她赠与了这个城市。

  德国捐赠的多种形式与心理

  在“捐赠”这一概念下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形式,而艺术品捐赠属于社会公益捐赠形式的一种。每一件艺术品从一位私人收藏家手中被捐赠到一家公共博物馆的整个过程其实反映了一种社会财富的成长过程,具体地说是一种精神财富的成长过程。在捐赠已经不足为奇的现今社会,在最近十年中越来越多的年轻资本家在他们资本剩余的情况下更趋向于世界儿童与妇女救助,足球队资金补助等公益事项,而艺术品市场捐赠的发展却极少地被搬到桌面上来说。而在德国,博物馆其实是以捐赠建立起来的一个机构单位,博物馆所收藏的珍品是不允许被出卖和转卖的。就以法兰克福的斯丹特博物馆为例,这座公立的博物馆正是建立在私人的藏品捐献为基础上的。约翰·菲力特立赫·斯丹特(Johann Friedrich Steadel 1728-1816),1815年留下遗言,将他所收藏的所有的艺术作品捐献给法兰克福这个城市,这一批来自私人收藏的艺术作品成为了此后博物馆的基础。收藏家以捐献这种形式将他所保藏的艺术作品在他去世之后赐于了第二次生命,让它们有机会被人们继续瞻仰,让它们带着它们的艺术价值继续生存下去。而约翰·菲力特立赫·斯丹特作为德国19世纪初的一位商人和银行家却为当时的德国社会唤起了中产阶层应该对欧洲古老艺术保护和传承的意识和责任心。

  德国社会至今都是以中产阶层居多,与中国社会有着一定的差别。这一阶层在基础生活相当稳定的情况下还有一定的财产剩余,现金,固定资产和各种形式的收藏品就是剩余财产的组成部分。而这些剩余财产也一直在寻找一种合理的方式被继承下来。遗产税是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话题,在德国总的说来得交纳高额的遗产税。但是德国国家法律却明确规定,如果艺术收藏品, 私人图书馆和历史文化档案收藏如果捐赠给社会公共设施机构,可以免除双方(即捐赠方和接受方)因艺术收藏继承而产生的所有遗产税。

  从心理角度来说,德国中产阶层的公民受到过良好的社会教育,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思想,精神世界以及生活品位。这种对生活品位的追求不仅仅只局限于奢侈的生活方面,即关于吃穿住行。艺术品收藏正好满足了这种精神品位的实现。艺术品在欧洲自始至终都被认为是奢侈品,而通过奢侈品的展示得到社会公众对一种私人品位的赞同却能让艺术品收藏家得到心理上的巨大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捐赠就起到了这种心理满足的作用,艺术品被博物馆所收藏,它得到了更多与世人见面的机会,人们在观赏它,点评它的时候也不忘捐赠人,不忘他对公众以及艺术界所做的贡献,赞扬他崇高的品德以及他的艺术品位和修养。

  在任何一个社会,看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简单地下结论。在德国看捐赠一事也是如此。在这个看似简单的事件背后却隐藏着众多的心理因素,私人个人因素,牵扯到税收制度甚至以及通过博物馆捐赠而计划达到一个更高艺术品价值目标。在德国,被捐赠到博物馆或其他公共设施机构的艺术品是不允许从这些捐赠接受机构再次出卖的。博物馆以及这些艺术品展览公共机构只是艺术品买卖市场中的周围环境。也就是说,它们不属于这个买卖市场,但是它们与市场却有着相互促进和影响的关系。在博物馆没有直接的金钱交易,但是它却为某位艺术家及其作品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宣传作用,从而提高了同位艺术家的其他作品在艺术买卖市场上的价值。艺术品一旦在博物馆里被展出,不难想象会掀起不小来自社会对此事的评论与关注。这种信息促使了这位当前被社会热点关注艺术家的其他作品在艺术品买卖市场上点评率以及需求量的提高,刺激了其他中产阶层对此艺术家艺术品的占有欲。原理上就像股票市场,投资人都希望买到具有上升潜力的发展股。在德国不是没有这种具体事例,艺术品投资人通过艺术品捐赠而为其它剩余的同类艺术品创造一个买卖市场上价值的高潮。要想达到这种某件艺术品被公众热点评论的社会高潮效应在德国有时侯也可以通过“艺术品长期外借”这一措施而实现。收藏家以借出方和对他所收藏的这件艺术品有兴趣的博物馆签定合议,共同约定借出时间,展出场合和展览题目。在展览结束之后(德国的大型艺术展览时间期限一般在三个月至半年)收藏家便可以从博物馆取回自己所借出的艺术收藏品。在这种情况下,被展出的艺术品是不属于博物馆本身的,博物馆只是作为一种载体,让收藏家有机会向公众展示他的收藏佳作,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博物馆的展品展示。通过这种艺术品外借的形式为藏品提高了知名度。

  除此以外还有一则关于捐赠的法律制定是,捐赠人在艺术品捐赠活动之后所导致剩余生活的贫困问题。也就是说,若捐赠人由于财产的捐赠,临时遭遇突发事故或者重大疾病,无力继续支撑生活开支的情况下,可以要求被捐赠者,即捐赠接受方支付和承担与被捐赠财产相当的生活费用或护理,或者捐赠人可以要求退回已捐赠财产。以下是一个具体实例。一位63岁的德国妇人为一所公共机构捐赠了25,000欧元,两年之后由于她微薄的退休金和之前所积累财产的捐出,不再拥有足够的经济条件继续支付生活费用。在此情况下,她必须将她所捐赠的25,000欧元从受益机构完全追回。一般来说,如果捐赠人在财产捐赠生效之后,由于财产的无条件捐赠而要求并申请德国国家社会救济,在他最近十年捐赠的所有财产及物品都应该被无条件地退回。尤其在古玩界,由于以上所提及的情况被要求古董退回事例每年平均多达36万次。

  文章后记:

  此文章是基于与德国资深艺术评论家,文化艺术记者海恩兹·蒂尔(Heinz Thiel,1942年出身德国)对此话题的谈论整理而成。他曾多次以策展人身份从事艺术展览策划(挪威, 美国纽约,韩国首尔,德国柏林以及法兰克福, 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展览开幕式演讲。连续15年为德国资深艺术评论杂志“艺术论坛<Kunstforum>”发表艺术评论文章。现授课于德国下萨克森州实用科学与艺术高等学校“欧洲设计史”。

  《圣母玛利亚和她的孩子》

  于2010年12月被捐赠于德国法兰克福斯丹特博物馆的这张油画出自于意大利巴洛克时期的著名画家圭尔奇诺(Guercino,原名Giovanni Francesco Barbieri ,1591—1666)。“圭尔奇诺”是意大利语“斜眼”的意思。由于他在童年时遭受了了一场不幸致使他的右眼从此只能斜视,便被人称为“斜眼”。

  圭尔奇诺是17世纪欧洲艺术史上最出名的意大利巴洛克画家之一。在17世纪艺术史中,他的作品被称赞为最自然逼真的油画艺术作品,其作品“光与阴影的效果”获得了后世极高的赞誉。他的这一风格在《圣母玛利亚和她的孩子》这幅作品中就尤为突出与显现。在此画中亮色与深色层次的强烈对比是其最大亮点,画家用深棕色为背景更加突出了画中人物逼真的立体效果,非对称的构图给予了我们一种更深的印象,这仿佛是我们在不经意中看到的场景,自然而放松。圭尔奇诺还逼真地描绘出了孩子皮肤上的汗毛,以此再次强调了圣子耶酥的人性化。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