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达芬奇:史蒂夫・乔布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8日 14:36 《画廊》杂志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辞去苹果集团主席一职,多少人为之惋惜,认为这是苹果一个光辉时代的结束。回顾乔布斯半生的创作,iMac、iPod、iPhone、iPad无疑本身就是艺术品的创作,而它们在艺术界所击起的千层浪,渗透在各个环节之中,无论是展示、传播、创作还是市场需求,都以独有的姿势改变着这个圈子。
乔布斯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有人说,如果要找个历史人物与乔布斯作比喻的话,那就是达芬奇,乔布斯是数字时代的达芬奇。就像造坦克、研究天文的达芬奇那样,乔布斯创造的不仅仅只是一些电子产品,他还做广告拍电影,《玩具总动员》就证明了他的成功。重要的是,他的工业设计使苹果产品成为非常棒的艺术品。当年他的对手微软主席比尔・盖茨(Bill Gates)对比两者的第一代产品时抛出一句,苹果比微软优胜的是它的“color”。而这正是乔布斯的设计。今天,苹果拥有一批死忠的铁杆粉丝。第一代苹果电脑现在看来是这么简陋、呆头呆脑,相比起同时代的机器却相当优美,流畅的圆角线条,紧致有效的键盘。而更让人难忘的设计,则是Macbook Air,在发布会现场,当乔布斯笑容满面地从一个牛皮纸信封中缓缓抽出电脑时,惊叹迭起。而Air的锋锐与平滑,始终被视为工业设计中的经典。
乔布斯带来的不仅仅是自己在工业设计上的影响,苹果旗下的产品对视觉艺术的影响更为宽广。
苹果系统独特的风格与硬件完美的组合一向被创意人士趋之若鹜并且钟爱,其备受好评的效果造就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录影门类:如莱恩・特里卡丁(Ryan Trecartin)在MoMA PS1和迈阿密MOCA的两个展览中就可以看出,iMovie为他的作品注入了各种澎湃的特效。
音频走进博物馆或多或少是因为iPod的原因,由于iPod而出现的“播客(视频分享)”慢慢走向人们的生活,甚至颠覆了博物馆传统的导游体验,同时也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与手段:大卫・吉尔伯特(David Gilbert)的Art Mob实验通过iPod的“MoMA重混”让用户从性爱的角度欣赏杰克逊・波洛克等人的作品。
《泰晤士报》(Times)就报道过一篇文章《苹果摄影爱好者的传道者》“Amateur IPhotography Evangelists”,如布莱恩•罗伯特就引领了iPhone摄影潮流,他带领着摄影爱好者们进行探索并上传至网站Instagram中去。甚至战地摄影师Teru Kuwayama跟随美国海军深入阿富汗时,都使用Hipstamatic应用程序去进行照片添加,他说道:“我现在用iPhone去拍摄,我觉得对摄影师来说,它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同时,很多传统摄影师也因苹果产品而受惠,就像理查德•密斯瑞克(Richard Misrach),乔布斯使用了他的一幅作品作为iPad的桌面之后,他立刻就家喻户晓了。
而将苹果产品高调带进艺术圈,并引起巨大回响与争议的艺术家,非大卫·霍克尼莫属了。这位被称为“英国活着的最出色的艺术家”年事已高却依然精力旺盛并追赶潮流,他08年开始用iPad、iPhone作画并于去年在巴黎展出300幅iPad作品,整个展场都布满iPad,迎来褒贬不一的声音。霍克尼认为iPad触摸屏平板电脑将对艺术产生革命性影响——“iPad意味着很多东西,其中之一就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新型视觉工具。”霍克尼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说。当然,这也引起了一场关于原作、复制品、艺术价值、商业价值之间的争议,而霍克尼坚信这是一场艺术革命的开端,甚至说:“谁不想要iPad呢?毕加索或凡高也会想去抢购一台。”
苹果产品的设计本身也为艺术家们带来无穷的灵感。来自俄罗斯的双人组Electroboutique的iPhone雕刻艺术品“3G国际”——向塔特林的《第三国际纪念碑》致敬,引起了人们对艺术、设计和消费主义之间关系的思考。那是一只巨大的、扭曲得如塔特林塔般的iPhone,“这座iPhone雕塑正好表明了艺术向工业设计靠拢的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艺术家说道。
而另一方面,一些艺术家向苹果致敬的方式却是:毁掉他们!来自迈克尔·汤佩特(Michael Tompert)与摄影师Paul Fairchild一起创作的名为“12LVE”的艺术作品系列,他们以铁锤、电锯、喷灯等将iPhone、iPad、iPod、Macbook Air 等苹果产品破坏、分割,再以高分辨率摄影拍下来。
苹果的应用程序为艺术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出色的图像展示功能和强大的应用程序功能,苹果产品渐渐成为众多艺术家、画廊、经纪人的“基本配置”。有机构预计,至今年底全球将有近5000万个iPad用户,再加上苹果电脑用户和iPhone用户,这无疑给艺术品流传与欣赏带来更大的空间。据ARTDAILY报道, MoMA近日宣布推出MoMA App应用程序。这是个惊人的强大的程序:MoMA的 32000件现当代艺术品收藏成为你口袋里的美术馆;艺术术语词典与艺术家档案随时翻阅;MoMA导览、展讯——只要你想得到,这个程序就可以做到。
乔布斯精心制作的产品,不仅仅只是一个数字时代的品牌,一个未来生活的风向,一个电子世界的产品,也许有意,也许无意,伴随着他的作品的是对艺术的追求和他对美学的理念,他不只是个科学家,同时,也是一名艺术家。或许他只是在做一个电子产品,但这个电子产品带来的却是艺术界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点,微软——作为同数字时代的鳌头——没有做到,不禁使我联想乔布斯骨子里的艺术气息——与达芬奇相比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