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蒂斯特:全新的欧美收藏机构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1日 08:31 上海证券报 微博

  ⊙记者 邱家和

  春节期间,在民生现代美术馆有一个《进入收藏的路径:卡蒂斯特基金会藏品展》引人注目。展览所带来的32件不同风格作品,在为观众带来丰富的视听体验的同时,也为我们揭开了欧美新一代收藏机构卡蒂斯特基金会(Kadist Art Foundation)的神秘面纱。业内人士认为,在收藏作为资产配置甚至投资而大热的中国,卡蒂斯特基金会的理念和做法不啻为一帖清凉剂,极具参考借鉴的意义。

  策展人:呈现作品多义性

  记者有机会在布展现场采访了策展人英提·格雷罗(Inti Guerrero),这位生于哥伦比亚的艺术评论家及策展人还是首次为一个机构收藏策划展览,而他所挑选的展品,涉及三个主题。他说:“这好比带观众看三个展览。”

  这三个主题中,第一部分“涵义的分叉”,涉及对形而上问题的思考,探索个体如何以各自的方式来表现基于某种共同信仰的思想与事物,为我们所身处的世界带来了多义性。比如其中的法布里斯·许贝特的《细胞人》(2003),画的是一个由细胞结构组成的人形,被描绘成复杂密集的生物体,具有众多变异的涵义、不同的叙事、不同的细胞;马修·白金汉的作品《公元502002年的六个黑山始祖》(2002)由照片和文字组成美国著名的“总统山”的从公元502年起一直到虚构的未来的历史文献;而门果·汤姆森的《无题(时代)》(2010)是由迄今为止所有“时代”杂志的封面构成的一组快速播放的影像,足以唤起观众的历史意识。

  第二部分“工作、工作、工作”则触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中融合了艺术、劳动力和社会机构三条相交错的叙事线索。如弗朗西斯·埃利斯的《守夜》(2004)是一段在伦敦博物馆用CCTV监控拍摄的录像,其中一只狐狸出没于展厅中,于众多英国统治阶级的肖像画之间信步、嗅探,探索了历史如何在他者的统治之下演进。第三部分“余波”,则通过对未来的杜撰或科幻小说的挪用,创造如“世界末日”后余波的奇幻世界。其中包括卡蒂斯特基金会收藏的一批东欧艺术家的重要作品如前捷克斯洛伐克观念艺术家尤利乌斯·科勒在1989年的表演记录,还有杰伊曼塔斯·纳可维希斯对苏维埃立陶宛的未来杜撰的影像作品。而墨西哥当代艺术家卡洛斯·阿莫拉雷斯的录像装置《无用的奇迹》。

  基金会:目的不为收藏

  作为一个成立于2001年的私人基金会,卡蒂斯特基金会最吸引记者关注的是其全新的理念和做法。基金会工作人员翁笑雨在现场对记者说,他们的宗旨是当代艺术的研究推广而非收藏。收藏不是主要的目的,而是重在围绕收藏展开的工作,包括藏品研究、公共活动教育,以便让观众更多了解当代艺术。因此,基金会在艺术收藏之外,还推动展览和人员交流计划,其中包括艺术家驻站创作,策展人计划,编辑交流培训项目等。后者面向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策展人和杂志编辑,邀请他们在巴黎或旧金山居住2至4个月,参与其开展的展览及活动项目。基金会还为支持年轻策展人设立了“101策展奖学金”为当代艺术家、策展人和其他文化参与者举行包括艺术讲座、对话、展映等形式的“周三系列”活动。

  在基金会的旧金山与巴黎分部中收藏的藏品分为五大部分:“欧洲/中东”将焦点放在欧洲和中东的艺术家上;“101公路”关注在北美西海岸著名的101公路沿线地区工作生活的艺术家;“南方”收集拉丁美洲的当代艺术;“A3”为亚洲当代艺术;“美国录像”则包含了一批美国最具代表性和开创性的录像作品。这些藏品包含了来自世界各地众多当代艺术家不同媒介的作品,反映其全球化的视野。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收藏由其艺术委员会来决定,而其中五个部分都有顾问,选择的都是中青年策展人。

  翁笑雨表示,基金会在亚洲的活动2011年刚开始,在中国内地做展览是第一次,她希望收藏展对中国的策展有所推进,希望与中国的美术馆有长期的合作关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