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国家博物馆纪念品之争:纪念还是敛财

2014年09月17日 08:01   中国日报网  收藏本文     

9•11国家博物馆正在展览一辆被摧毁的消防车,并在纪念品店中出售该消防车玩具模型。 9•11国家博物馆正在展览一辆被摧毁的消防车,并在纪念品店中出售该消防车玩具模型。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报道,9•11国家纪念博物馆(National September 11 Memorial and Museum)于9月10日向民众开放,馆内展览了一辆纽约消防局(New York Fire Department)的消防车残骸,一根世贸中心(World Trade Center)塔的钢筋,以及恐怖袭击死难者的照片。

  游客参观结束后,可以逛一逛博物馆中的纪念品店,买个9•11纪念咖啡杯、T恤、消防车玩具模型,或是印有双子塔(TwinTowers)略图的“暗黑卫衣”、绘着纽约轮廓线的丝巾、“忠犬9•11”主题徽章。

  黛安•霍宁(Diane Horning)的儿子曾是世贸中心的职员,她告诉《纽约邮报》(New York Post):“对我来说,那些在我儿子殒命的地方做起生意的人实在太过无耻,太过冷血。”她留意到纪念馆中有一个房间专门存放身份未明的死难者遗骸。

  “这里实际上是无名死者的陵墓,”她说,“在这个地方卖小玩意赚钱,实在骇人听闻、让人作呕。”

  吉姆•里切斯(Jim Riches)是一名在9•11牺牲消防员的父亲,他同样对此感到不满。他告诉CNN:“他们基本上就是拿我儿子的尸体当赚钱的垫脚石,一群无耻之徒。”

  纪念馆中庄严与商业并置,这在媒体中引发了一场关于纪念品店得体性的论战。

  “什么,不让卖世贸中心烈酒杯和消防员造型的泰迪熊?”《市政厅》(Townhall,美国保守派网络杂志)的科特尼•奥布莱恩(Cortney O'Brien)问道,“这家博物馆凭什么靠全美国人的痛苦赚钱?”

  9•11国家纪念博物馆主席乔•丹尼尔斯(Joe Daniels)回应了这些批评声,他说博物馆没有公款的支持,只能靠门票和纪念品店的收入支持运作。

  “为参观者提供买纪念品的机会,从中的收益用来支持展馆免费开放,这是我们以后会去践行的。”他告诉CNN道。

  Gizmodo(美国知名科技博客)的马里奥•阿圭勒(Mario Aguilar)在博客中说,如果店里面不是一堆“无趣的媚俗产品”的话,那应该不错。

  “9•11纪念馆中开设商店是为公共机构筹款,这无疑是个崇高的目标。”他说,“不过店里东西却正好体现了粗劣无情的消费者机会主义。不仅俗气,还让人不快。”

  当然,从世界范围来看,纪念品店是博物馆普遍存在的一部分。葛底斯堡(Gettysburg)战场遗址、位于珍珠港的美国亚利桑那号纪念馆(USS Arizona Memorial)、美国大屠杀纪念馆(theUS Holocaust Museum)、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纪念馆(OklahomaCity bombing memorial)、广岛和平纪念馆(HiroshimaPeace Memorial)都设有纪念品商店。奥斯维辛集中营里面甚至还有书店,卖海报和明信片(不过没有T恤)。

  《美国保守派》(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美国政论杂志)的瑞克•莫兰(Rick Moran)在刊文表示,这二者的不同在于,9•11纪念馆建在“神圣的土地”上——这是世贸中心大厦曾经矗立的地方。

  “葛底斯堡的纪念品店位于遗产文化中心(Heritage Center),亚利桑那书店/纪念品店位于珍珠港游客中心(Pearl Harbor Visitor Center)。”他在文中说道,“9•11纪念馆所为就像在亚利桑那号沉没处开了一家漂浮纪念品店,或在葛底斯堡的‘凸角’(The Angle,葛底斯堡之战关键地点)处设了一个广告塔。”

  一些作家反驳道,9•11纪念品店不止可以接受,而且是合理恰当的。

  “我们有必要牢记这两座塔代表着什么。”Mediaite(美国新闻与评论博客)卢克•奥尼尔(Luke O'Neil)在博客中写道,“毕竟,这是它们遭受袭击的缘由,伟大的美国资本主义的巨大丰碑。”

  他还表示,对于一群有太多可支配收入的人来说,会有什么比卖给他们没用却价格高昂的毛线球更有纪念意义的呢?他们并不需要这个纪念品,或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想买。忘记那座塔,那里是‘美国梦’几个大字。

  所有人都争先恐后要从9•11事件获益,不论是在“专业上还是金钱上”,他说,“包括世界上每个政客和出版物。”

  “我们作为美国人却不能利用这个海捞一笔,还有更离谱的吗?”他总结道,“他妈的整个国家都已经是9•11纪念品店了,多一个还嫌多吗?”

  Thinkprogress(美国自由主义政治博客)杰西卡•戈德斯坦回顾当年,布什总统大力倡议美国民众通过回归日常生活来蔑视恐怖分子,他说,“全国人民都做自己的事去吧。”

  “纪念品店可以被解读为布什倡议的一种延续:开设纪念品店是对憎恨资本主义者的一个小小(奇怪的,也可能没什么感觉的)胜利。”她在文章表示,“还有什么比商业更能代表美国的?”

  史蒂夫•坎德尔(Steve Kandell)的姐姐夏莉(Shari)是9•11死难者之一,他在Buzzfeed(美国新闻聚合网站)发表文章表示,是纪念品店的这场纷争促使他9月7日——专门为死难者家属先行开放的日子,走进了那家博物馆。

  “我不想逃避,我只想冲入这一切荒谬与恐惧,感受每一滴义愤填膺之血的沸腾,然后于免除世俗虚伪的地方离开。”他说道。

  然而,当他到了纪念品店,他的愤慨之情“并未产生”:

  盯着售价39美元的卫衣、狗狗专用的营救背心、耳环、围巾、印着“团结就是力量”(United We Stand)羊毛毯,我等待着怒火的喷发,但最后我只是叹了口气。那日的事件在之前早已被各种难以理解的方式利用、贩卖得彻底了,现在为什么要对一件纪念T恤发火?这家小店——这个建筑,这个经历——不过是悲剧的逻辑终点——我们最为依赖的,可商品化的国家悲剧。

  如坎德尔在其文中暗示的,纪念品店之争突显了一个更大的矛盾,即美国正逐渐接受了9•11事件。关于那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对于一些人,他们与事件的联系是很薄弱的——只是花了段时间待在电视前,看着恐怖蔓延。对于其他人,像坎德尔,那是切身体会的,改变一生的悲剧。

  “每个人都应该有座纪念他们人生最糟糕日子的博物馆,并且他们必须同一群远道而来的丹麦游客一起参观。”他写道,“然后你自己便会发现,比起那些要在孩子抓狂之前给他们找食物的五口之家,你的痛苦并不足道。或者可能更糟,看着展馆被需要的人纳为记忆的一部分,不论是什么理由,敏锐地感受着灾难与个体间的联系。”

  纪念品店不是为幸存者和死难者家属而开的,而是为了公众,为了在电视机前目睹袭击的人们,为了多年来常常群聚在世贸中心遗址的人们,残骸还未清理完毕,他们便在街边小贩那里买了T恤和钥匙扣。最后,纪念品店便是为了那些只在书本或电视纪录片中知道9•11的人们,而那些亲身经历袭击的人们已经远去。就如同那些经历过葛底斯堡之战,珍珠港事件,或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人们一样。最后——在美国——公众会得到他们想要的。他们想要纪念品。

 

文章关键词: 911博物馆纪念品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