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我心的问候:艺术家奈良美智伦敦大型个展开幕

2014年10月05日 09:17   99艺术网  收藏本文     

低调随意的奈良美智就坐在投影屏幕侧边 低调随意的奈良美智就坐在投影屏幕侧边 《露西》(Lucy, 2012) 《露西》(Lucy, 2012) 《午夜静悄悄》(Midnight Silence, 2014) 《午夜静悄悄》(Midnight Silence, 2014)

  作者: 99艺术网驻伦敦记者李捃君

  2014年10月4日(伦敦当地时间10月3日),日本当代艺术家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的大型个展于伦敦牛奶艺术中心(Dairy Art Centre)开幕。此次展览是奈良美智在英国的首个美术馆展览,也是他目前为止最大的英国个展。此次不仅展出了奈良标志性的大头娃娃画作及多件雕塑作品,还以“年谱墙“的形式汇集了其从1984年至2013年的200多幅创作手稿,极富资料价值。据悉,本次展览完全免费,持续至12月7日。2015年10月将在位于丹麦伊肖(Ishøj)的方舟当代艺术博物馆(ARKEN Museum of Modern Art)进行巡回展出。 

  大头娃娃是“我的双生姐妹”

  在收藏圈里奈良美智有名气,部分原因是他的作品在近15年中翻了不止50倍。香港苏富比去年4月以500万美元的成交额为全球首个奈良美智专场拍卖收官,今年9月又再次举办了他的作品展售会。他的名字时常与村上隆、草间弥生并列,成为日本当代最有国际声誉的先锋艺术家之一。 

  但对普通人来说,他的名字并没有他创造的形象名气大。那个从纯色的背景里跳脱出来,斜着眼,塌鼻梁、圆脸盘的大头小女孩,被印在明信片上,散落在无数个街角书摊里。许多人自称对她一见钟情,认为画的就是自己。这种未经设计的亲民路线,使得奈良有其他艺术家不可企及的群众基础。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直接得益于作品和日本漫画的血缘关系。

  奈良曾在采访中说,他生于一个偏僻的日本乡村,那里直到20世纪末还没有博物馆,所以在18岁接受系统的西方美术教育之前,他小时候的美术启蒙完全来自于书刊杂志以及电视节目。和当时的战后日本经济复苏同步,日本漫画也处于一个迅速崛起的时期。可以说,他真正的视觉经验是通过日本漫画得来的。当父母出门工作时,他独自一人,为了排遣孤寂就开始画画——用想象的力量丰富自己的童年。七岁时他捡了一只流浪猫,有一天他把那只猫拟人化为一个女孩,开始画与这个女孩一起去南极探险的故事。这或许也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奈良画作中的主人公绝大多数是个女孩,而猫也是他一直钟爱的动物。奈良自己曾说:“即使是一个中年男人,也能够从我的画中认出他自己。我并未有意识地想通过性别来表达什么,这个形象只是自发地出来了。她是我心中的形象,或者说,是我的双生姐妹。” 奈良最终采用类似于漫画的画风作为自己的标志,并非因为它是一门当下的艺术,仅仅因为它是通向自己童年的时光之门。 

  奈良=超平面卡通?

  明信片一方面捧红了奈良,另一方面却也过早地造成了观众对他的误解。如同马蒂斯的剪纸作品出版后,纸张叠加造成的立体感消失一样,奈良作品中丰富的颜色和层次感被一抹纯色取代,进一步使他的作品仅仅沦为一种概念化的卡通形象。此次牛奶艺术中心展出了一系列的大头娃娃,如《等不及夜晚到来》(Can’t Wait till the Night Comes, 2012),《午夜吸血鬼》(Midnight Vampire, 2014),《紫红色》 (Aubergine,2013), 《小布兰克妮》(Blankey Jr,2013), 等等,无疑为公众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奈良作品的机会。这些作品乍看之下,不同的只有画框尺寸,人物发型,衣领款式,但其实凑近之后会发现——人物眼睛里有乾坤,有的眼睛里是星星、月亮、十字架,有的是星云搅动。而画面上所有的部分,比如人物脸部的皮肤、头发、衣服、背景色,其实都是堆在数层颜色之上的。而这些颜色透出表层,极微妙地影响着观众的感受。这一点从2005年《跟着奈良美智去旅行》的纪录片电影中也可印证。

  对于大头娃娃们邪恶的表情甚至行为,观众们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她们愤世嫉俗,具攻击性与破坏力量;另一种则认为她们不过是普通的五岁小女孩的摹本,刚刚学会了一点小心机,不过立刻就能被看穿,所以其实对世界完全无害。当记者问及奈良认为自己的小女孩究竟是有害还是无害时,他回答说两者都是:“比如你能看到我作品中的小女孩手中拿着刀,但那刀其实非常之小,难以伤害到别人。我想如果她们看起来很具攻击性,只是因为你自己具有攻击性。她也许只是想伤害她自己,也许她只是被一群拿着刀的大人们包围了,所以她说,别过来……在别的作品中,这个孩子也会用刀去伤害比她更脆弱的东西,比如一朵花。”处于弱势和强势的孩子,迫切渴望交流的孩子,在2000年以来的14年中一直是奈良不变的主题。

  新材料作品与创作手稿首现伦敦

  展览中也出现了多件铜制大头娃娃头像,如《思索的姐妹》(Thinking Sister, 2012), 《露西》(Lucy, 2012)等,这批作品全部创作于2012年。雕塑中的人物依然延续绘画作品中的人物特征,不过艺术家通过凸显脸部表情来弥补不能使用色彩、勾画眼神的缺憾。除此之外,一个名为《生命之泉》(Fountain of Life, 2001/2013)白色塑料材制的小喷水池分外惹眼,五个梦游娃娃的大头叠加在一起,与咖啡杯状的底座形成整体,水从每只娃娃的眼睛里流出来,滴落在咖啡杯里。整个展览唯一的装置《晚上睡不着》(Sleepless Night ,Sitting/Iceland Version, 2009) 被安放在展览入口处。观众从墙面上不起眼的开口看进去,里面有一盏暖色的灯,照着紫色内墙和一个坐在椅子上的娃娃。灯光将娃娃长长的影子投射在他身后,他凌厉的眼神好像只在吓唬自己,不至于被孤独打败。

  观众们也对奈良从1984-2013年的创作手稿十分感兴趣。1988年至2000年,奈良客居德国,在此之前的手稿中,就可以见识到他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色彩的敏感。当时他的绘画主题、人物造型还十分多样,在德国的12年里,他的想法逐渐成熟,2000年大头娃娃的形象首次出现,后来这一形象如同漫画故事的角色一般离析出许多动作、表情,人物性格逐渐鲜明化,直到新世纪奈良改变绘画技法,使“奈良娃娃“成为更饱满与丰富的绘画主题。奈良本人还在墙根上画了年谱,简单的几笔也不乏童趣。 

  “唯一受欢迎”与“其中之一” 

  当地时间10月3日晚7点,奈良与粉丝的见面会开场。奈良一如既往的低调,身着T恤牛仔,在投影屏幕侧边几乎是席地而坐。他的声音谦和,不乏幽默,如数家珍地给粉丝们看他新近去俄国穷游,以及在日本教书时的照片。他直言最讨厌访谈(因为真正愉悦的受访经历极少),所以先不聊他的创作。直到最后15分钟,粉丝们才得到一些提问机会。

  这次参加见面会的绝大多数是亚洲面孔,也夹杂了部分西方观众。记者通过与来自加拿大与美国的两位观众攀谈了解到,奈良在诸如多伦多和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虽不是家喻户晓,却也相当有知名度,他们最初都是在当地媒地的报道上初识奈良作品,他们认为这可能与大城市亚洲移民聚集有关系。 

  而牛奶艺术中心的创办人之一,收藏家弗兰克·科恩(Frank Cohen)则说:“奈良先生是我最喜欢的艺术家,我和我的合作伙伴收藏他的作品已经有17年了,我个人认为,在还活着的艺术家当中,他即使不是唯一受欢迎的那个,也一定是其中之一。”

文章关键词: 奈良美智伦敦艺术家个展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