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囧闻:各国要假古董还要真遗迹

2015年10月13日07:30   汇通网  收藏本文     

  汇通网10月11日讯——囧闻第150期:

  小编在昨天的[囧闻]里已经卖了关子,说偌大的罗马城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无非是一个“破”字,而今天,在化身“暴走族”一日马不停蹄乘传说中的 “11路电车”在罗马全城狂奔10多公里,几乎看遍了整个历史城区之后,这种感受就益发深刻。有些地方已经不仅仅能用“破旧”来形容,简直就可以说是断壁 残垣。但这并不妨碍生性乐观的意大利人把这些残砖断瓦专门供奉在自己首都的交通核心位置,甚至连道路都要特意为之让道。

  比如,罗马地铁3号线就在2006年开工之后,至今仍无法全线贯通,原因除了意大利人慵懒成性,动辄罢工,导致施工期限一拖再拖之外,施工过程中不断发现地下文物,同时地上 既有文物建筑也面临保护难题的情况下,也迫使工程难度一再加大,预算也一再扩充,即使因此导致民怨沸腾,也不改初衷。这在急功近利的天朝人眼里,是难以想 象的。

  说起来,至今为止,罗马城的首要地标,仍是建于约2000年之前的古罗马斗兽场,虽然这座建筑物在历经了数千年的风吹雨淋和人为破坏 之后,确实已经足够破相,但能至今屹立不倒,本身就已是一大奇迹。反观在历史同样悠久的天朝上国,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就已可算是稀世珍宝,大家引以为 傲的万里长城,其实是600年前的明朝重修的,当年的秦时城墙汉时砖,不知何时就已经彻底没影了。即使如此,明长城的大部分也已经残破毁坏殆尽,大家能看 到的八达岭长城等“样板”段,其实只是用现代技术维护起来的展示橱窗而已,其很大部分已被故意做旧的现代化材料代替,只是大家都情愿相信那是两千年前秦朝 的古物,只是如此才能在心理上得到些许的慰藉。

  事实上,除了陵墓之外,华夏大地上就根本找不到仍健在的有2000年历史的地面古迹了,有不到1500年历史的赵州桥,放在天朝的环境下已是超常的奇迹。有人可以辩解称,中原地区的建筑物大多是砖木结构,保存难度比西方的石质建筑物要大得多。但问题是,为什么中国的古人也不用石材来造房子呢?况且,同样大量 使用了砖木结构建筑方式的近邻日本,就保留了比中土多得多的古典建筑,这意味着从技术上找原因已经行不通。唯一的解释是,和西方观念不同,中原文化本身并 不追求建筑物的永恒持久,大不了用坏了再重修而已。每个朝代在改朝换代之处,如果条件允许,都会另起炉灶重建宫室,以表示除旧立新。而清朝直接沿用了明朝 情况的皇宫,反而也可以认为是少数民族观念未被完全汉化这一所导致的异类。

  有个故事说,晚清名臣左宗棠退休后,在家乡湖南长沙大兴土木建造 私人宅院,在此过程中,他生怕工人们偷工减料,不顾年迈体弱,还坚持不时柱着拐杖到工地上监工视察,不时东摸摸西敲敲,生怕哪个环节建造得不牢固。结果一 个老包工头见状不乐意了,告诉他说:“中堂大人,不瞒你说,我这大半辈子经手建造的房子也有成百上千,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屋子真正倒掉的,但宅子换主人的 事情,却一直在发生……

  在中国古代社会流动性显著高于西方的情况下,民众对建筑的首要需求是安全舒适,而很少有人社会关心迟早会在几代人之 后落入他姓之手的宅院能否继续被长时间传承和保存下去。而周期改朝换代的剧烈动荡,对于建筑物的生命周期而言,也意味着一次又一次的毁灭打击。这反过来又 让建筑物的主人更不考虑长远,并塑造了建筑如衣服,旧了就换新这样的民族心理。登峰造极的就是,在文革时期,作为国本象征的天安门城楼,都曾被拆除掉以后原地翻建了新的,这还有什么不能做到呢?

  这 种心理在过去多年间袭卷的中国的房地产开发高潮中显得尤为显著,政府和开发商都认为旧建筑是残破且碍眼的,理应被摩登的新建筑物在原地取而代之,从政府到 民间,也都以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为荣。虽然,随着民智渐开,历史建筑保护的思维正在从西方传入之后,也逐渐慢慢深入天朝上国知识精英阶层的脑海,但这 改变不了大多数人对建筑物的肤浅认识,即把“看上去顺眼,用起来顺手”的实用主义标准,凌驾在历史美学之上。于是,我们看到外地土豪买下了外滩的历史建筑 之后,立刻动手擅自把外墙粉刷成了自己喜欢的白色,让许多“热心上海市民”心疼得肝颤,然后,一栋当年英国商人是留下的食品冷藏车库旧车间被上海市政府紧 急认定为了“不可移动历史保护建筑”,但在“禁拆令”还没下达之前,也已被开发商夷为平地,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于是,开发商和拆迁队就取代 了当年的火灾暴雨洪水台风,成为了改变城市面貌的最大推手。有网友恶搞起来,就拿《清明上河图》开涮,其中第一个版本是“清明上河图之城管来了”画面上原 本熙熙攘攘的人群都已四散消失,只留下了一地狼藉,而另一个版本“清明上河图之拆迁队来了”则更进一步,画面上所有建筑都已不见,只留下一片“白茫茫的大 地真干净”。这破坏力甚至超过了洪水飓风和火山爆发这样的天然灭顶之灾。至少,庞贝古城被火山灰埋了两千年之后还能重建天日,而毁于人祸的建筑物,就只能 靠照片来凭吊了。

  话 说回来,小编此行到意大利,行程中直奔的第一个景点就是鼎鼎大名的庞贝遗址,兴冲冲把现场照片分享在微信群之后,好友们却普遍不领情,说:这不就是国内常 见的拆迁现场吗,只不过墙上没有那个醒目的加了白圈的“拆”字而已……而最让小编胸闷的是,居然还有人一口咬定,认为所谓的庞贝遗迹,只不过是意大利人蓄意搞出来骗钱骗关注的一个假古董而已,在对方的无比顽固态度之下,小编竟觉只有得反驳无能,看来只有靠放射性同位素研究报告,才能让对方心服口服了。

  其 实,在国内所谓的“假古董”景区确实已经泛滥的情况下,小编的这位友人上述推己度人的想法也并不奇怪。而假古董一般更多以故意“修新如旧”的仿古建筑出 现,比如,用了钢筋水泥骨架结构的杭州雷峰塔就是典型,而更有甚至希望异地复建当年的圆明园堂,其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是“为了弥补历史的缺憾”并且这也能 激发民族自豪感。

  “假古董”的兴起,有其向好的一面,那就是全社会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历史建筑的文化和美学价值,但不好的一面便是,用仿古建筑以假乱真的 做法,反而会令城市建设中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变得更加有恃无恐,甚至还可能发生“先拆古建筑,再在原地重建仿古建筑”的闹剧,一如当年在文革中瞒天过海把 天安门拆了重建一样。

  也许,在创造了“深圳速度”和“上海高度”这位人类建筑史上空前的奇迹之后,在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的情况下,如何学会和旧建筑和平共处,或许正是2800岁的“永恒之城”罗马需要给她的这些晚辈们赶紧补上的一课。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古董遗迹建筑物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