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继东:中国被盗文物为何频频从法国回流

2016年03月25日16:10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原标题:中国被盗文物为何频频从法国回流?)

  作者:FT中文网专栏作家 马继东

  当32件春秋时期的秦国金饰片,从法国几经辗转回到中国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时间定格在公元2015年,堪称中国被盗文物追索史的里程碑。

  这批距今2800年的金饰片——与20世纪90年代大多数被盗自中国西北或中原地区的文物命运一样,也是经香港中转再流向海外的——最初被一位台湾商人收藏,1993年法国大古董商戴迪安(Christian Deydier)买下其中28件并带回欧洲;几年后,戴迪安再从过世不久的台湾商人遗孀手中,购得剩余4件珍贵鸟首。

  而这4件鸟首金饰片,又经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游说,被大收藏家、亿万富豪弗朗索瓦 皮诺(Fran ois Pinault)以100万欧元购买,并捐赠给位于巴黎16区的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随后戴迪安也将其余28件金饰片捐出。

  法国政府公共财政经费有限,许多博物馆的重要收藏都是依靠企业家与收藏家捐赠完成的。只是,这批已然成为“法国国有财产”的中国文物,又是如何从吉美博物 馆成功追索回流故土的?至今尚未与中国签订文物返还条约的法国,如何成为欧洲第一个通过政府合作帮助被盗中国文物返还的重要文化国?

  先从4件鸟首金饰片的购买者皮诺说起。中国大众对此人的了解,更多是因为2013年他将私人收藏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兔首无偿捐赠给中国一事,尽管当时有舆 论解读,皮诺的捐赠,实为向中国政府示好之举,旨在促成皮诺家族所拥有的开云集团旗下奢饰品牌与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华业务的顺利开展。

  但不可否认,皮诺的示范,有效遏制了一度因民间私人购藏回流文物导致国际拍卖价格疯涨的非理性局面——只需看看圆明园其他几件回流兽首,2000年中国保 利集团在香港买下牛首、猴首和虎首时,还只是几百万至多一千多万港元的价格;澳门企业家何鸿燊2003年从美国买回猪首时也仅花六百多万港元;而2007 年,何鸿燊再从香港拍卖会竞回马首捐赠国家时,所付代价已高达6910万港币——4年疯涨10倍的市场逐利行情,变相加剧了文物回流的难度,自然也不会是 中国政府文物主管部门所希望看到的局面。

  有国家文物局官员表示,针对吉美博物馆这32件被盗文物,他们自2010年起就开始与法国文物及文化部门致函协商,直至2014年,借中法建交50周年、两国政府友好合作之际,经双方联合文物专家到甘肃调查、取证、分析,最终才确认了文物的归属。

  为了绕开“国有财产不可转让”的法律规定,在法国政府支持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先将这批金饰片分别退还给两位捐赠者皮诺和戴迪安,在退出法国国有藏品序列之后,再由捐赠者于2015年4月、5月分别交予中国政府。

  据悉,大堡子山流失海外的文物,并不止这32件金饰片,有线索可查且尚未追回的还有近百件,分别藏于英国、比利时、美国、日本及中国港澳台地区。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这位主管文物保护司与社会文物司多年的文化要员,一语道出文物成功回流的关键:

  “追索流失文物,最大的困难在于证据不足,无法证明它的来源。而大堡子山文物能回家,主要在于确定了它的身份。”

  而近年发生的两个事例,也从不同侧面佐证了宋新潮的观点。

  2010年,由西安市刑侦局从美国追回并移交给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唐贞顺皇后石椁,正是得益于警方从盗墓者杨彬家中查到的大量犯罪现场照片;而2009 年启动的“寻找圆明园流失海外文物系列活动”,圆明园管理处曾组织专家赴美国考察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内的多家馆藏,却因证据不足未能发现“不法文物”,最 终无果而返。

  可见,“证据确凿”是中外政府间开展合作并成功追索被盗文物的根本前提。另一个重要条件,则是文物返还双边协议的缔结。

  201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在随后官方公布的49项成果清单中,第35项提及美方将向中方返还22件文物,并强调双方支持两国在现有机制安排下,就共同打击文物走私继续密切合作——美方返还文物的依据,正是中美2009年签署的一份《谅解备忘录》。

  目前文物返还领域有两个国际公约,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1970年公约”,一个是1995年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的“1995年公约”,使国与国之间归还 文物具有了可操作性。中国在加入了这两个公约之后,又分别与美国在内的19个国家签署了文物返还双边协议——只是,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日本等中国被 盗文物重要流向国并不在缔结列表内。

  也正因如此,中国民间自2014年发起追索、藏于日本皇室的唐代鸿胪井碑,以及2015年发起追索、荷兰私人收藏的福建章公祖师像,尽管证据充分,回流之路依旧困难重重,迄今未归。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家文物局官员表示,虽然多数国家还未签署双边协议,文物回流的大氛围还未形成,但不可否认,最近几年,欧美与港台等海外地区的古董 经营机构与收藏家的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正在加强。比如2015年纽约佳士得在拍卖安思远(Robert Ellsworth)珍藏文物之前,就曾专门咨询过国家文物局是否有不合法标的。

  2016年3月,由星云大师护送的一尊20年前在河北被盗的北齐佛首造像,从台北运达北京,在国家博物馆与河北博物院馆藏的佛身造像实现“合体”;同期, 新上任的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对公众解读国务院刚刚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时,再度谈及文物追索面临的困难及政府的决心。

  至于法国向中国积极返还的这32件春秋金饰片,是否会成为两国文物返还双边协议签署的契机,乃至促动整个欧洲的中国被盗文物回流潮形成,则取决于中国民间法律意识的觉醒、文物资料档案的健全和政府外交斡旋的能量了。

  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如何有效地监控与管理,真正堵住文物被盗与流失的漏洞,这也是留给中国文物主管部门的最大课题。

  来源:FT中文网

马继东马继东

  作者简介:

  马继东,《艺术商业》杂志及艺商传媒公司创始人,中央财经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特聘专家,为多家艺术网站、拍卖行、电视栏目及电商平台提供顾问咨询服务。曾任文化部《艺术市场》杂志社副社长。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文物回流法国被盗文物马继东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