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好奇心日报 吴羚玮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馆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因为没有足够的画廊空间,超过三分之一的藏品无法展出。
为了让藏品们讲述“更连贯、更引人入胜的故事”,并且增加空间使用率,这周,大英博物馆公布了接下来 10 年及以后的翻修计划。
尽管博物馆还未给出具体详细的蓝图,也还未开始筹集扩建或翻修的资金,但在馆长 Hartwig Fischer 的计划中,它主要有三个比较大的改变:开放中庭阅览室作为永久展厅、建立/翻修新场馆,以及增加数字媒体在展览中的应用。
对第一次游览大英博物馆的观众来说,除了丰富藏品,他们最有可能对博物馆一楼明亮的中庭印象深刻。中庭中心,白色墙面包住的圆形空间内,就是阅览室(The Reading Room)。
这个建于 1857 年的空间被列为一级重要,卡尔·马克思、柯南·道尔、列宁(读者证上的名字是 Jacob Richter)和弗吉尼亚·伍尔夫都拥有这里的读者证,曾在这里工作、写字。
阅览室的功能被取消后,从 2007 年至 2014 年,这里开始被当成临时性的展馆。“第一皇帝”( The First Emperor)和“庞贝和赫库兰尼姆的生与死”(Life and Death in Pompeii and Herculaneum)等大型展览都在这里展出。
但 2014 年,大英博物馆投资 1.35 亿英镑,建成保护展览中心以后,这个阅览室就不再被作为展厅使用了。不过,在十年计划中,它又将被再次起用。
对于博物馆现有场馆来说,有些展馆因为展品的增加,或是最初未规划得当,都将出现一些调整。
埃及馆就是一个亟需改建的场馆,尽管游客能在那里看到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但是他们得再上楼才能看到木乃伊——这种体验就割裂了整体感,降低了场馆叙事的流畅度。
此外,今年 11 月,翻修后的中国馆和南亚馆将重新开放运营;明年 1 月,日本馆将关闭改建,大约会在明年秋季开放;而关于伊斯兰世界主题的新馆也将于明年完成。
馆长 Fischer 去年才加入大英博物馆,他希望“将博物馆带入下一个阶段”。
其中一步是让数字技术在未来的展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说,在博物馆高峰拥挤情况下,工作人员能利用数据更好地分配游客以减少拥堵,或是研究游客的口味,让他们看到想看的藏品,并将他们引入另一件展品处。
“这显然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任务之一”,Fischer 说,他们现在正在收集信息,比如哪些部分是最受欢迎的,哪些展品被拍照次数最多。
“在这个迅速变化、偶尔出岔的世界,大英博物馆得继续解释文化与人类身份认同之间的联系”,Fischer 说,“事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紧急。”
尽管比 2015 年的游客人数减少了 9%,但到目前为止,大英博物馆依旧是赴英游客最爱去的景点,它在 2016 年一共接待了 620 万人。
如此巨大的人流量显然是很难让大英博物馆闭馆装修。的确,它在这 10 年中依旧会照常运行。
题图来自:the 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