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艺术品投资:长期持有胜过短炒

2016年05月18日08:21   华夏时报  收藏本文     

  自2012年起,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然而2016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天价拍品”接连出现,让人不禁将其解读为内地市场回暖的征兆。艺术品投资作为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的一个方向,“沉得住气”成为获得收益的秘密武器,其收益远超过短炒。

  4月,著名收藏家刘益谦在香港苏富比2016春拍中,用2.7亿港元拍得张大千的名作《桃源图》。除此之外,《周庄》等优秀作品最终也以“天价”售拍。这场香港苏富比拍卖会的总成交额达到31亿港元。从成交数据上呈现,香港艺术品市场反而呈现出V型反转态势,为一直不乐观的内地艺术品市场带来了些许乐观气氛。

  然而业内人士对于2016年中国艺术品春拍市场并不看好,甚至还有比较悲观的看法。根据雅昌艺术市场检测中心公布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调查报告2015”,去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成交额为506亿元,比2014年下降2成。持续几年的下跌,使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规模回到了2010年狂飙突进前的水平。

  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秘书长杜伟向《FamilyOffice》记者表示,就香港艺术品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而言,“31亿港元的成交额”对中国内地艺术品整体市场的刺激会有多大,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天价”拍品合情合理

  以“股票买便宜的,艺术品买贵的”为名言的刘益谦,大手笔拍得张大千《桃源图》后,“有钱任性”的土豪作风再次引起热议。此前,刘益谦已经成功将7件过亿元人民币的艺术品收入囊中。曾以2.8亿港元购入鸡缸杯成为拍卖市场焦点,而在去年11月,他又以1.7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1.12亿元)拍得《侧卧的裸女》。

  在刘益谦表面的“任性”之举背后,更多的也许是基于丰富自己龙美术馆馆藏的目的,所以凡买必精并不足为奇。而刘益谦本人也曾公开表示,买艺术品的初衷是收藏并不是投资。

  “实际上,《桃源图》这件作品对于刘益谦来说是可要可不要的,几乎任何板块的艺术品他都在收集,而且都是以精品为主,这与他的一贯思路是吻合的。”杜伟对记者说道。

  挥资亿元买下“心头好”,虽然在刘益谦的拍卖生涯中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仍然让不禁疑惑,其拍品价值真的符合实际价值吗?

  杜伟指出,张大千作品的价格算是正常的。“没有说价格高了,或者买便宜了,这幅作品的独创性就应该值这个价格。”

  据了解,《桃源图》创作于1982年,作品宽92厘米,高209厘米,为张大千晚年泼彩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在本次拍卖会之前,这幅作品的估价为6500万港元。《桃源图》使用的泼彩泼墨是张大千晚年的独创,既糅合了西方抽象艺术的特征,又使用了东方的水墨语言。它反映了张大千融汇中西美学的探索努力,是绝世仅有的佳作。

  “越贵的东西越有人争,越有人争的东西越是好东西。”这是刘益谦投资艺术品的简单逻辑。“我有20年的收藏经验,同时也有20多年参与市场经济的经验,”他说:“我在区分一件艺术品的艺术性和价值时,会将两种经验结合起来判断。”

  虽说“天价拍品”的价格算是合情合理,但并非每个艺术投资者都能像刘益谦一样任性。特别是经验不多的高净值人群在进行艺术品投资的过程中,还是应当保持理性,坚持价值投资的原则。

  知名艺术投资家朱鹏高认为,应该根据投资者自身资金量来选择配置品类,资金量大可购入顶级艺术品,因为升值空间也大;其次,可配次顶级艺术品,未来可成为顶级的艺术品;再次,可投资持续热门的品类,比如当代书画、紫砂、包括近现代国大师的名家精品及获奖作品;另外一些跨界合作和有突出文化特点的艺术品也可重点关注。

  艺术投资需“沉得住气”

  虽说《桃源图》的艺术性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但涨幅至今日的天价同样令人震惊。1987年,有人以187万港元拍得《桃源图》。如今,近于150倍的收藏收益却是长期收藏者应得的回报。

  如果收藏者没多久就脱手了,也不能涨到现在的水平。这一事件足以说明单单“任性”并不足以维持收藏,还是需要“沉得住气”。其实高端藏家的任性与否还是取决于竞拍目的,是收藏还是短期投资。

  人红是非多,高端买家刘益谦多次拍得“心头好”后,曾多次受到外界质疑只为洗钱,并且有相关文章列举大量假拍的案例,其中包括《功甫帖》、《砥柱铭》等作品,还对真假艺术品抵押融资等“洗钱”方式进行了详尽披露。此后刘益谦发布声明,称文章公然诋毁,已委托律师追究刑责。此事经媒体广泛报道,之后再无下文。

  除此之外,外界还质疑他在斥资买下大量艺术品后,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一事,刘益谦对媒体也底气十足地表示,“我可以声明,我没有哪一件艺术品拿去抵押的。”

  其实,刘益谦直接从收藏品拍卖市场“获益”只有一次。在中国嘉德2011年春拍中,齐白石《松柏高立图》以4.255亿元人民币天价成交,这幅天价作品的送拍人正是刘益谦。在购入手中6年时间里,净赚3亿多元人民币。

  刘益谦在豪掷千金收藏的同时,艺术投资算是副业,他从未离开A股市场,互联网金融领域也在大施拳脚中。他在一次发布会上说:“我仍然是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但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股市赚钱的机会可能越来越小,或者说越来越需要专业性的眼光和判断。”

  对靠投资发家的刘益谦而言,靠囤积法人股暴富,成为著名的“法人股大王”。如今的刘益谦,拥有十多家上市公司的法人股,并涉足保险等领域,人们称他为“资本猎豹”。但刘益谦本人最得意的身份,还是收藏家。也许相比于赚钱,他更喜欢“横刀夺爱”和把宝物攥在手中的成就感。

  依旧疯狂的艺术品市场

  香港苏富比2016春拍中的31亿港元总成交额,已可以用“疯狂”二字来形容。香港苏富比、香港保利等几大拍卖行的反转态势,却并非预示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春天已经来到。

  据了解,由于2015年苏富比秋拍只取得75%成交率,今春他们不得不减少拍品数量,加之《周庄》、《桃源图》等优秀拍品竞拍,才保住了较高的成交率。而且苏富比在市场里始终稳健,即便在前期市场最高点的2011年,其拍卖额也没有特别飙升,而同期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最大跌幅达到了50%。

  雅昌艺术市场检测中心高级顾问、艺术市场专家龚继遂在今年年初表示:“艺术品成交的规模缩量企稳,是2011年之后的持续趋势。我们预期2016年的市场形势依然会呈现持续稳定的表现,既不会大起也不会大落。”

  此外,前些年艺术市场的持续火爆,高端艺术品已成为高净值投资者资产配置的一个方向。艺术品收藏作为一种投资现已成为中国人继储蓄、股市、房地产之后的第四大投资方式,其投资回报率最近几年都达到20%左右。

  除了刘益谦的大手笔,王健林、王中军等人也都陆续在海外拍场高价竞买西方名作。这与前些年中国收藏家在海外市场高价竞买中国艺术品的现象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鲜明对比。

  杜伟表示,这是市场迈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说明中国投资者的艺术品资产配置内容开始全球化,顶级收藏家和成熟投资者到最后往往不会只收藏单一文化的艺术品,而是最终走向艺术品全球配置。

  前些年中国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来自房地产界、能源界、金融界及各个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家们,在海内外各大拍场频频高价竞买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艺术品。“不仅推高了中国艺术品的整体行情,同时,也促进了流散海外的珍贵文物回流。他们一方面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杜伟说道。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刘益谦艺术品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