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艺术还原历史(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4日 10:43 北京日报

修复前的清代豆青釉三足炉 修复前的清代豆青釉三足炉 修复后古韵犹存 修复后古韵犹存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站在光鲜亮丽的时代背后,整日与残破为伴,他们就是被称为“文物医生”的文物修复师,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文物修复中心的周志才就是其中的一员。多年来,周志才试图将零散的碎片一一归位,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修好了一件东西,就等于还原了一段历史”。事实上,他还原的不仅仅是历史,更将艺术归位,使古风延续。

  周志才的工作足以证明一点,文物修复不只是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他取出一件清乾隆时期的青花瓷瓶,乍一看器型完好,可他随即转动瓶身对着灯光说道,“这是件没有修复完的半成品,下一步就是要把瓶口处的这道接缝处理得更美。”他说,如果仅仅是把碎片接上,那就与工匠无异。而他要做的恰恰是巧妙地利用接缝,打磨后按照原始的画风,顺应它的纹路将其延展成一条青花折枝,融为画面的一部分。下笔要与原物画意相符,线条要流畅。这就是艺术家的修复,通过艺术把修补好的器物进一步完善,延续艺术品的美感。

  据他介绍,文物修复大体可分为三类,即研究修复、展览修复和商业修复。三种修复虽在目的、方法上存在差别,但在保持文物的原质、原味上仍是相同的。商业修复的要求则更高,需把破损的器物恢复成原来的形状和颜色,使其色彩、纹饰和质感呈现出完好的视觉效果。古陶瓷修复一般须经检测、清洁、加固、粘接、补配等十多道工序,而作色作旧是最后一道工序,也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不仅要求修复员有纯熟的技巧,更要对色彩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所以在周志才看来,修复者需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美术功力作为支撑,否则会失掉文物的古韵。

  凡事过犹不及,修复也不例外。“修好的文物要让人一眼看去就知是老的东西,不能修过了将其变为新的。”从美学上“修旧如旧”是周志才修复文物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原则。谈及此处,他提到了不久前修复的一件五代越窑五管瓶。由于年代久远、受到自然界各种物质的长期侵蚀,瓶体裂度很大,沁变多且零散,所以修复难度非常大。“大的硬伤必须要去掉,大裂缝要合起来,而把沁去得若隐若现,决不能破坏了原生态的感觉。”周志才说,陶瓷器物表面会呈现出一些自然形成的旧貌,修复时要注意保护其原貌,修复其损坏部位,使其与整个器物浑然一体。修复好的五管瓶釉质腴润光亮,造型优雅,宛如刚出土一般,光泽和开片都未经破坏,古韵犹存。

  然而什么地方要修,什么地方保留不修,修补到什么程度?周志才说,是否仿色做旧,以及仿色做旧到什么程度,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研究确定。这是一个对美的理解和把握度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判断和拿捏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他尝试着把修复提高到艺术层面,在恢复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特征加以创作,更好地还原过去的美。所谓的创作,其实大多是指在裂痕上的创作,用图案展开,使其具有美感。这点在粉彩绘画中特别明显,了解其画风神韵后,可以添补得特别美,浑然天成。他也强调,后天的美还需尊重过去的美。修补必须在保持器物原状原貌的基础上,在有据可依的前提下进行,切不可凭空想象,主观臆造,只有这样才能尊重历史。 林丹妮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