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式拉菲诞生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31日 16:38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 李刚

  在河南郑州经营一家法国进口葡萄酒酒庄的祝女士日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反映,近日她在给一位客户做酒水鉴定时发现,一瓶被称为“拉菲”的进口红酒原来是彻头彻尾的假酒。据祝女士介绍,该产品酒标酷似拉菲品牌的“五支箭”造型,但细看又有差别。而且,“拉菲”法文拼写变成了汉语拼音,酒标中其他单词更是错误不断。

  去年春季糖酒会期间,因国内仿冒拉菲猖獗,拉菲品牌所有者法国罗斯柴尔德家族亲派人员赴华维权。一年后,央视再次对糖酒会上的仿冒拉菲产品进行曝光,各种跟拉菲“沾亲带故”的葡萄酒品牌竟然有数十个。

  假“拉菲”已从幕后走到台前,许多不明真相的代理商成为其利益链上的一环,一些国际贸易机构也参与其中。在这条利益链上,多方力量“成就”了“中国式拉菲”的盛行。

  合法的“外衣”

  能在展会上公开招商的葡萄酒,显然不是 “三精一水”(即用酒精、糖精、香精为主要原料勾兑成葡萄酒)这种低级造假手法能够蒙混过关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了一款名为“拉菲帝国”的进口葡萄酒品牌。从“拉菲帝国”的资料来看,这一产品有整套合法手续。但是,记者在其宣传册中发现,它的商标酷似正牌拉菲的“五支箭”造型,但五支箭的箭尾变成了五根麦穗,商标中的外文拼写也与正牌相差甚多。

  看过这些材料,在深圳专门为进口葡萄酒做营销顾问的朱先生表示,单从文件看,不能发现任何问题。但在看到“拉菲帝国”的标志之后,朱先生认为:“拉菲帝国”属于仿冒产品。

  “拉菲帝国”也在3月份被央视曝了光。昨天(5月5日),“拉菲帝国”的运营公司深圳市庄氏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庄仁良对记者表示,对有关媒体对拉菲帝国的曝光一事,有关部门还在处理,还没有结案,现在不好说。

  “中国式拉菲”很简单?

  问题关键在于,难道在国内注册一个“拉菲**”就可以拿到中法两边合法的贸易审批文件吗?

  在深圳从事酒类行业相关工作十多年的张先生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个事情很简单,这些文件不会是正牌拉菲公司提供的,只要找一个正牌拉菲没有注册的国家,就可以注册一个“拉菲**”商标,生产的产品就是某某拉菲的酒。于是,拉菲帝国、拉菲皇后、拉菲王子、拉菲妃子等品牌就出现了。

  据祝女士介绍,进口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有一套复杂流程。中国的商家在法国选定产品并购销协议后,必须到法国海关报关出港,到达中国港口。在法方报关时,需要商家出具相关产品的原产地证明、法国生产厂家的允许销售证明、检验检疫报告,还要有原始法文标供海关商检,同时要有中文背标,体现产品等级、葡萄品种、酒精度、保质期、生产商、进口商的名称以及国内商家的联系电话,以保证出现问题时可追查到责任人。

  即便“山寨拉菲”可以用“障眼法”蒙骗普通消费者,又如何能通过中法双方的层层审核呢?

  一场两年期的商标游击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拉菲帝国”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证书》中发现了端倪。“收货人名称及地址”一栏标明的并非“拉菲帝国”品牌所有者深圳市庄氏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庄氏),而是名为“深圳市怡亚通(6.75,0.14,2.12%)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怡亚通)。

  据了解,怡亚通为中小板上市公司,专门提供来往于世界各主要城市和港口的空运、海运、清关、仓储等服务,进口葡萄酒是其主要代理采购业务之一。

  怡亚通一名高管接受采访时表示,关于“拉菲帝国”的一些情况和数据、文件,公司已提交给监察部门。

  据他介绍,“拉菲帝国”是由法国一家名为“拉法耶特”(音)的葡萄酒生产商提供的,怡亚通负责代理采购、国际物流及提供商检报关等服务。所谓代理采购,是去法国寻找价格、品牌等符合客户要求的葡萄酒。他表示,“拉菲帝国”并非假酒,是完全符合中法双边贸易规定的原装原瓶进口葡萄酒产品,与国内造假葡萄酒不一样,业内称为“傍大款”。

  “拉菲帝国”由法国“拉法耶特”生产,据该高管介绍,拉法耶特生产的产品多为餐酒,售价几欧元左右,在法国属于低端产品。

  但是,庄氏的《授权证书》上,授权其销售“拉菲帝国”的是“法国拉菲帝国酒庄有限公司”。对此他表示,这个疑问只有品牌运营商才能回答。

  当记者向一名做过 “拉菲帝国”招商经理的罗某了解情况时,罗某马上拒绝并挂断电话。

  一位曾在怡亚通担任要职的人士向记者透露,所谓授权,不过是找些法国普通经销商做授权,其真实性无从考量。中国企业要做的只是在中国注册一个“山寨拉菲”商标。由于商标注册后有两年的公示期,商家可以拿着标有“TM”标志的审核期商标和法方的酒商合作。“这种运作思路,即使两年后相关部门对其商标的申请予以驳回,对其盈利也已不构成影响。”上述知情人士解释。

  记者向法律人士咨询得知,商标申请人在提交申请之后有一年半的审核期,而后还有三个月公示期。

  “刷标”后进口葡萄酒“变脸”

  即便国内商家可以利用商标申请的空当,以TM商标完成与法国商家的合作,再通过代理采购公司将产品运回国内,但在出入境检验检疫证书中的产品名称标注的是中国品牌,而不是法方原有,这样的产品是如何通过中国海关商检的呢?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这些产品到港之后、海关商检前,会把商标换掉。

  深圳一位与怡亚通所从事业务类似的业内高管透露,“刷标”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在浅水湾、盐田等地的保税区仓库中,商检之前,商家可以进去更换标签。这个过程只需要十几个小工、十几只水桶和刷子。

  进口葡萄酒完成了“变脸”,代理采购的公司就可以报关商检,一旦手续通过,“中国式拉菲”就诞生了。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这个环节中,代理采购公司很难逃脱责任,因为保税区仓库属于相关的国际贸易机构,国内葡萄酒商家本无权进入;他们能够明目张胆地“刷标”,显然得到了默许。而作为代理采购方,又怎么可能忽视这样前后不一的变化并为之提供通关服务呢?

> 相关专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