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收藏:佳器养名香

2013年11月25日 10:27   东方早报  

明王士琦墓出土带屉板银盒(现藏浙江博物馆) 明王士琦墓出土带屉板银盒(现藏浙江博物馆)

  孟晖

  目前,品香这一项雅娱在国内呈复兴之势(我拒绝称之为“香道”),不知爱好者们是否注意到古人“养香”的做法?

  依明人的理论,优质的天然香料需要以特定的方法收藏,才能保证品质不败。明末文震亨《长物志》“伽南”一条就提示:“居常以锡合(盒)盛蜜养之。合(盒)分二格,下格置蜜,上格穿数孔,如龙眼大,置香。使蜜气上通,则经久不枯。沉水等香亦然。”在明代的雅士当中,出现了专门用来收藏佳香的专器。这是一种带盖的双层套盒,一般以锡为材。盒的底部灌入适量的蜂蜜,其上配置一个屉板,屉面表面开有龙眼大小的多个穿孔,以便上下通气。香料就放置在这一层隔板之上,再罩以闭合严密的锡盒盖。

  在明代的爱香人那里,佳香如伽南、沉水等,都应该收藏在这种特制的套盒内,让盒底的蜜液透过隔板上的穿孔,始终洇润着盒内的小小密闭空间,也就洇润着隔板上的名香,由此防止香材久置之下变干枯,丧失原有的品质。这种保存香料的方法称为“养”香。

  明人张应文《清秘藏》“论名香”一节也提到养香的方法,还要更为讲究:

  凡琪楠(伽南)、沉水等香,居常以锡盒盛诸香花、蜂蜜养之,则气味尤美。其盒,中格置香,花开时,杂以诸香花;下格置蜜;上施盖焉。中格必穿数孔,如龙眼大,所以使蜜气上升也。每蜜一斤,用沉香四两,细锉如小赤豆大,和匀,用之,则所养之香,百倍市肆中者矣。

  这里介绍的养香盒与《长物志》所述并无不同,但在具体操作中却多了两个环节:

  其一,盒底所蓄之蜜,并非单纯的蜂蜜,而是蜂蜜与沉香粒的混合物。其方法是选择一些品质一般的沉香,切成小赤豆一样大小的块粒,然后按照一斤蜜配四两沉香的比例,把这些沉香粒与蜜液和在一起,搅拌均匀,再灌入盒的底部。居然用天然沉香粒去“养”相对更高档的精品香料,这也太奢侈了!

  其二,精品香料放置在带有孔眼的隔板上,还应随时采摘各季节开放的天然芳香花朵,堆积在香料周围。这样,香料笼罩在密封性能良好的盒盖下,不仅静受蜜润,还随时吸附多种花朵的芬芳之气,渐渐染上四季花香。

  实际上,“花熏香”乃是自宋代兴起的一种重要合香方法。南宋人周去非于淳熙年间所著《岭外代答》中,“泡花”条即云:

  泡花,南人或名柚花……气极清芳,与茉莉、素馨相逼。番禺人采以蒸香,风味超胜,桂林好事者或为之。其法:以佳沉香薄片劈,著净器中,铺半开花,与香层层相间,密封之。明日复易,不待花萎香蔫也。花过乃已,香亦成。番禺人吴宅作心字香及琼香,用素馨、茉莉,法亦尔。大抵浥取其气,令自熏陶,以入香骨,实未尝以甑釜蒸煮之。

  按这一记载,南宋初年,在当时的香业制造中心广州就盛行用鲜花熏香料的做法。这一工艺在原理上颇为简单:把优质天然香料劈成小巧薄片,在容器内铺上一层,然后于其上覆盖一层香气浓烈、半开状态的鲜花。接着再于花上铺一层香料,其上再堆一层花……如此层层相间着铺放。最后把容器合盖密封,静置一夜。第二天,择去容器内的花,改用新摘的半开香花,将前一天的程序重新进行一遍。如此整整熏一个花季,才算得到了成品。当时主要以泡花、茉莉、素馨来完成这样的合香,著名的“心字香”便是以茉莉、素馨熏濡沉香等香片而成。

  显然,《清秘藏》所记的养香法,是对宋人花熏香工艺的很自然的继承,也是一种更为变通的发展。好香收藏在盒内,随着季节转换,随时将能够到手的当季香花放入盒内,以花馨沁熏香料。最终,不仅是一种花香,而是四季花香都悄悄在香料上留下了痕迹,于是,养香的过程也同时成了合香的过程,沉香、伽南最终携带上复合型的香氛。

  还该一提的是,明初成书的《多能鄙事》中,“熏花茶” 一条介绍了一种专门的熏茶盒,形制与养香盒大致近似:“用锡打连盖四层合(盒)一个。下一层装上等高江茶半合(盒);中一层钻箸头大孔数十个,薄纸衬,装花;上一层亦钻小孔,薄纸衬,松装茶。以盖盖定,纸封。经宿,开,去旧花,换新花。如此三四度。四时但有香无毒之花皆可,只要晒干,不可带湿。”锡制的熏花茶盒内配有双层带孔屉板,中层屉板上放花,盒底部与上层屉板则堆放茶叶。装入花与茶之后,将盒盖细心密封,静置一夜。第二天换以新花,如此重复三四次,就得到了洋溢花香的花茶。有了这一工具,便可以随时将香花晒干,自己动手熏茶,并且能够享受到染有四季花香的茶饮。

  浙江临海明代王士琦墓中出土有一件形制少见的银盒。这件银盒的内里有一周窄窄的二层台,一片银片做成的屉板架置其上。银屉板上满布连环钱纹式样的镂空孔,由此形成隔板上下的互通空间。此外,还配有银盒盖,可扣合在盒沿之外。应该看到,这只盒恰恰与《清秘藏》、《长物志》中推荐的“养香盒”在形制上完全相符,只是材质不同,更为讲究,非锡制而为银材。因此,可以推测,此银盒正是一件明代养香专用之盒的实物。

  当然,也可能,该银盒当初的用途是如《多能鄙事》所述,供人们在家中自行熏制花茶。总之,推断王士琦墓出土银盒是明人平日DIY(Do It Yourself)香艺的“熏香器”,大概是不会错的。因此,它是一件宝贵的物证,呈现着往昔中国人在追求生活质量上的用心以及灵巧。■(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