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7000年的文化传承

2014年01月21日 15:14   今晚经济周报  

  王者风范、雍容华贵的剔红漆器

  剔红,即雕红漆,属于雕漆的范畴。始于唐代,制作方法是以红漆在胎骨上一层层髹涂,每涂一层必须阴干,如此反复直至数十层,然后在其上面雕刻花纹图案。剔红漆器在明代永乐、宣德时期达到高峰。永乐朝三次赏赐日本国王的礼物中,都有剔红器。经过官方的赏赐及商品的输出,元、明雕漆对日本的髹饰工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流转自如、沉稳恬静的剔犀漆器

  剔犀,属于雕漆类。始于唐代,兴于明代,是中国漆器文化遗产中颇为珍贵的种类。其做法是在胎骨上用两种或三种色漆(多以红黑两色为主),有规律地逐层积累,至相当的厚度,然后用刀斜剔出回纹云钩等图案花纹,在刀口的断面可以看见不同的色层。这种独特的效果粲然成纹,流转自如,回旋生动,取得了比纯色雕漆更富于变化的装饰效果,因此又被称为“云雕”,日本则称之为“屈轮”。

  纹饰细腻、色调和谐的螺钿漆器

  螺钿是用贝壳作材料,裁切成薄片,镶嵌于漆器表面的。由于所裁切的贝壳厚度不同,分为厚螺钿和薄螺钿两种。厚螺钿,因其壳片较厚,而称之为“硬螺钿”;薄螺锢又称“软螺钿”,其薄如纸,是贝壳经过加工处理,剥离成色彩光泽的薄片,按所设计的图案,裁切成不同的形状粘到漆器上。螺钿漆器早在西周时期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唐代,螺钿髹饰技法有了新的发展,尤其作为铜镜背面的装饰,大放异彩。唐代发现用较厚的螺钿片镶嵌于漆器表面,元明清时期有厚与薄两种螺钿漆器。厚螺钿器与薄螺钿器流行于明清两代,厚螺钿多见于大件家具,薄螺钿比厚螺钿有较大的发展,纤巧精工,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雅致凝重、细腻温润的填漆漆器

  填漆即填彩漆。其制作方法是在漆器上阴刻花纹后,用不同的色漆填入花纹,干后磨平,因而其表面是光滑的。填漆与雕漆不同,它不用加金的方法勾纹理。

  灿如锦绣、富丽堂皇的雕填漆器

  雕填漆器,数量之多仅次于剔红漆器。其做法是先用填漆的方法做好花纹,然后沿着花纹轮廓勾划出阴文线,并细勾出花纹上的纹理,在线内填金。明清时期的雕填器,有的花纹是刻后填色漆而成,有的花纹是用彩漆画成的,也有一器之上填、描兼用。《髹饰录》根据二者不同的做法,分为“戗金细钩填漆”和“戗金细钩描漆”。漆器的戗金工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针刻。其做法是用特别的工具在漆面雕刻出花纹,在刻纹中填漆后再填金、银粉。填金的称之为戗金,填银的称之为戗银。明清时期戗金工艺已非常成熟。本报综合摘编

分享到: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