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淘宝不要争当土豪

2014年05月03日 08:32   大洋网-广州日报  收藏本文     

  专家论道  本期专家:陶瓷专家、国际买手陈连勇 

  文、图:记者郭晓昊

  “参加拍卖会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财力,享受这个过程,而不是自居为“土豪”,扬言一年内集齐300件官窑是做工程而不是做收藏。”

  最近德国的春拍又开始了。每年春秋两季,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的拍卖会是中国买家的“盛会”,每一场拍卖会上多多少少有可竞拍的机会。参加拍卖会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财力,享受这个过程,而不是自居为“土豪”。

  据我了解,现在北京、上海、广州的行家,大多习惯到国外参加拍卖会,收藏者也开始走出去。不过我建议,拍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交易对手是谁。前几年,外国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市场好起来,中国买家越来越多时,当地的投资者却抓住了这个“好机会”,现场参与竞拍并成功竞得某件拍品,而实际上他并没有足够的钱付款,拍完后,往往再卖给其他投资者,私底下加价成交。“甜头”多了,这种风气越盛。

  我举个亲身经历的例子。前年纽约苏富比一个专场推出了一件乾隆祭蓝开光粉彩瓶,当时估价800美元,我跟客户说,等我看了实物,如果东西是完整的,可以出800万元人民币买。客户觉得我发神经,估价才800美元,800万元人民币可得要120万美元。看实物时我发现,这确实是一件“开门”的东西,但整个圈足掉了,是后来粘上去的。因为估价很低,所以拍卖的过程买家很疯狂。有一个现场买家据说身价连10万美元都不到,这件花瓶举牌拍到1000万美元的时候,一个电话委托买家举1150万美元,他就举1200万元,最后这个瓶举到1500多万美元,落到电话委托买家的手里,所有在场的行家都吓出一身冷汗,连声说真幸运没落到现场这个家伙的手里,因为他肯定付不出钱。而通过电话买的买家根本不了解现场的情况,结果多花了500万美元的冤枉钱。

  另外,有些一出现就“平又靓”,又是未曾见过的稀奇货,也千万不要买。再举个例子,2000年前后,香港某拍卖行曾经出现一件雕漆天球瓶,又大又好,但是东西确是假货,是某个行家拿去的,他身后有一个很大的买家。拍卖行把东西估得很低,行家让买家高价买下了。这件东西最后以2000多万港元成交。这种便宜又无任何流传记录的东西一定要小心对待。

  另外,有很多人问我,从外面买了东西后怎么带回来。目前有关规定是可以个人手提也可以托运,我建议大家最好不要托运瓷器,因为即使包装再好也难防风险。而个人手提总数不能超过20件,要到海关申报。如果通过货运带回来就要交税,增值税为17%左右。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