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陶瓷上的烂漫童年
2014年06月03日 11:12 大河报 收藏本文




□刘小溪水哗啦啦(图片由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提供)
注解:磨喝乐
梵文音译,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儿子,佛教天龙八部之一,传入中国以后经过一番汉化,由蛇首人身的形象演化为可爱儿童形象,成为“七夕”节供奉牛郎、织女的一种土泥偶人。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两宋时期,每年的七夕节,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用“磨喝乐”来供奉牛郎、织女,借此来实现“乞巧”和多子多福的愿望。
题记:许多大人都曾是孩子,只不过他们忘记了。——《小王子》
初升的太阳,为什么格外光芒万丈;带露的鲜花,为什么格外绚丽芬芳,因为这是属于天使们的节日——“六一儿童节”。
能够回到天真快乐、烂漫无瑕的童年时光中,恐怕是现今不少大人们的共同心愿。
现今的小朋友,恐怕很难想象没有ipad、手机与网络的日子。
但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这些发达的科技,彼时的他们,都在玩些什么?
据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张保庆介绍,中国古代陶瓷玩具种类很多,各个时期的玩具都有其明显的特点。早在仰韶文化时期陶塑小动物多有发现,孩童墓中亦有出土随葬的陶珠等,这些陶珠加工精细,说明应为当时小孩玩具。
在隋唐时期,三彩釉陶的成熟烧制,更是极大地丰富了儿童玩具的种类,例如音乐类的三彩陶埙、口哨;瓷塑类的动物、人物等。到了宋金时期,陶瓷玩具更是辉煌一时,出现了特定节日时的专属玩具“磨喝乐”,竞技玩具“捶丸”、“围棋”、“象棋”及种类繁多的各式人物、动物瓷塑玩具。这些玩具在当时大小窑口均有烧造,说明在当时玩具的兴盛。
时至今日,虽然大部分传统陶瓷玩具品种已经消失,但大量的遗存反映了古时儿童丰富的情趣生活。
现在,且让我们穿越时空,锁定一些古代陶瓷上的个例,寻找高古时代的天真童年。
鏂版氮璀︾ず锛氫换浣曟敹璐归娴嬪僵绁ㄤ細鍛樼瓑骞垮憡鐨嗕负璇堥獥锛岃鍕夸笂褰擄紒鐐瑰嚮杩涘叆璇︽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