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民间无宋钧
2014年07月11日 11:57 扬子晚报 收藏本文
文/刘英杰
只承认馆藏重器,不承认民间国宝,不仅让民间收藏者对宝物失之交臂,让不少专家“闭目塞听”,更让民间珍品遗落草野。
笔者前段时间访谈某位业界小有名气的钧瓷收藏家,其珍藏丰富让人眼花缭乱,确有不少珍品,但睥睨傲人之中认为民间再无宋代钧瓷,传世钧瓷仅余五百件的笃定让笔者不敢苟同。以此收藏家之名望资历,其说法虽说不是一言九鼎,但拥趸甚众,以讹传讹,遂成定论。加之宋钧无价之宝,海外拍卖都在数百万乃至千万之数,仿品赝品无数,倒也佐证其说。但是,珍品宋钧固然难得,“仅余多少件”却是“想当然耳”,试想当年两宋三百年窑火升腾之中的庞大钧窑体系,烧制的精品钧窑不计其数,现今收藏市场真正的民间宋钧 “无人敢认”,对于一个时代的文化乃是莫大的损失。
若以中国古典四大美女类比汝哥官定钧五大名瓷,钧瓷无疑兼具貂蝉之美艳妖娆和昭君之雍容典雅,一瓷“坐拥”两美,可谓难得。纵然羡煞“群瓷”,然而在各擅风流色彩斑斓的中华瓷器史上“扬名立万”谈何容易,钧瓷的历史蹭蹬坎坷。
钧瓷创瓷于盛唐,大兴于宋,又断代于宋,复烧于金元,延至明清而仿制不绝,历经千年沉浮。以其“釉具五色,艳丽绝伦”的秉性来讲,钧瓷的兴盛应该更合大唐风范,“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在“红裙妒杀石榴花”的丰腴宫女裙裾间方能更显潇洒。而以盛唐之富饶却有唐玄宗“钧不随葬”的奇怪禁令,钧瓷的珍贵程度可见一斑。然钧瓷并未因垂爱而成就盛唐,无论唐朝皇帝如何“求瓷若渴”,也无论督窑官怎样呕心沥血,钧瓷巍然不动,依旧是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残次品面对世人,精品更是可遇不可求。可无论怎样,“唐钧”为后来“宋钧”的盛装面世开启了先声,更为难得的是,“唐钧”的坎坷之路为“宋钧”的大规模烧制创造了条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兵马俑属于秦始皇,金字塔属于法老,草原和骏马属于成吉思汗,而钧瓷属于那个富丽温顺的北宋。澶渊之盟后的北宋政治稳定,社会经济非常发达,社会经济生产总值达到了当时世界的百分之八十,钧瓷终于捡了一个最好的时机华彩登场,甫一面世,便惊艳一时。钧瓷不但在色彩上鹤立他瓷之上,在造型和施釉方面也独辟蹊径,自成体系,仅“变”一字,便幻化出无数色泽狂想。宋徽宗时成为御用珍品,诰封“神钧宝瓷”,每年钦定生产36件,禁止民间收藏。“黄金有价钧无价”的盛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的俚语从此而来。正因如此,官窑“宋钧”存世量极少,这也是如今业内“不认”宋钧的理论依据。
然而,以两宋三百余年的绵延窑火,窑工数十万的庞大规模,何至于只存数百件精品。想来不过是根据宋徽宗时期每年钦定36件臆想而来,而钧瓷在两宋三百年烧制史中,宋徽宗诰封钦定不过一时一地而已。所以,宋钧之珍贵处在于釉色上的“宋钧无双配”,却不是数量上的“民间无宋钧”。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