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我们曾经的搪瓷时代

2014年09月21日 08:58   和讯网  收藏本文     

抗美援朝搪瓷杯 抗美援朝搪瓷杯 “延安”搪瓷盘 “延安”搪瓷盘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咏梅搪瓷圆盘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咏梅搪瓷圆盘

  我从事收藏多年,与各种门类都打过交道。记得刚入门时,我兴趣广泛,只要是漂亮东西都想收藏。一天在厨房做饭,我拿起搪瓷碗,心中突然萌发出一个疑问:这东西到底算不算收藏品?后来我发现,许多中老年人都有着类似的想法,他们喜欢搪瓷、收集搪瓷,但从未把搪瓷视作“藏品”。对于这些人来说,搪瓷就是要在磕磕碰碰中欣赏,在纷纷扰扰中品鉴,它是距离生活最近的收藏品。

  也许您不知道,搪瓷还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珐琅”。这种器物,简单地说,就是将瓷釉涂布于金属表面,经过1200℃左右高温烧制成的器皿。我国早在500多年前的明朝景泰年间就已制作“珐琅”,当时叫“景泰蓝”,它们大多是镶嵌于贵金属上的宫廷高级饰品。19世纪30年代,国外出现了一门名为“钢坯搪瓷”的技术,它将宫廷的“珐琅”带入民间,使其成为家家户户常见的“洋瓷”,也就是现代人说的“搪瓷”。1903年,搪瓷技术传入我国。1916年,我国有了第一家搪瓷厂——上海铸丰搪瓷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搪瓷制品生产国,全国大小搪瓷厂最多时近百家。随后,搪瓷在中国进入鼎盛时期,搪瓷也成为中国人最常用的家用器皿。现在回想起来,不得不承认那个年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但也正是因为这个特殊的时代而赋予了搪瓷制品收藏价值。回想上世纪60、70年代,搪瓷制品可谓是最时髦的家用器皿,那时单位发奖、亲友赠送、毕业留念,往往就是一个搪瓷制品,上面印上豪言壮语。

  我收藏搪瓷制品始于一次偶然。记得有一天,我去看望一位不常见的朋友,朋友正端着一个搪瓷缸,喝得有滋有味。朋友的搪瓷缸,白色的搪瓷底色,深蓝色的缸沿,浅蓝色的一圈装饰纹,里面是以手拉手的姿态呈现的一群翱翔着的和平鸽。搪瓷茶缸一面是高大的华表和雄伟的天安门的红色勾勒图案,以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八个红色大字。另一面是红色“赠给最可爱的人”七个大字,下署是“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虽然缸沿和缸身有几处搪瓷脱落,露出内中厚实的黑色铁心,但是表面印制的鲜活图案却保留完好,显出其不平凡的经历。闲聊中,朋友告诉我:这个搪瓷缸是他父亲留下的,他父亲上过朝鲜战场,得到了一些慰问品,这就是其中之一。后来,我给朋友买了一个高级保温杯,换得了这个搪瓷缸。

  在新中国的搪瓷制品中,革命是一项永恒的主题,但它不是空洞的口号,在我眼里,革命题材的搪瓷制品往往极具艺术性。我收藏了一件直径30厘米的搪瓷盘,白色的窑洞掩映在红色之中,红色的树木,红彤彤的天空,倒影在地面红红一片,较好地体现了延安是红色的故乡。下部黑体字写着“革命圣地——延安”。还有一个《咏梅》搪瓷盘,盘底绘一幅咏梅图,两枝梅花迎风绽放,红白色相间的花朵下印着毛泽东的两句诗:“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看着这只搪瓷盘,仿佛感受到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文革时期的搪瓷制品,尽管政治色彩浓厚,但其中依然有着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我藏有一件天津新港搪瓷厂出品的1968年文革样板戏《红灯记》搪瓷盘,盘中一架气派的钢琴里跳出了音乐的符号,李铁梅上身穿红色衣服,下身穿蓝裤子,梳长辫子,右手擎举铁路信号灯,威武地站在钢琴的前面,钢琴里弹出了京剧,京剧走向了世界,正如盘上所印文字表述的那样“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不锈钢、塑料等新型材料的应用,我国的搪瓷工业开始走向低谷,国营搪瓷厂大量停产和破产。对于生长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对搪瓷的感情就没有我们这么浓。但不可否认,一个搪瓷制品,就是一段故事,一个搪瓷制品,就是一个历史横断面。收藏老搪瓷制品就是收藏一个时代,收藏一份美好的回忆,更是对一个时代的尊重。 (李喜庆)

  来源: 西安晚报

文章关键词: 搪瓷收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