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钱币:半两五铢后新莽 孔方兄出世传千年

2014年10月13日 14:33   新浪收藏  微博 收藏本文     

  来源:华夏古泉网

  作者:刘飞燕 华夏古泉网创始人 新浪收藏专栏作家

  [古钱币收藏杂谈之二]

  秦汉钱币:半两五铢后新莽  “孔方兄”出世传千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至东汉灭亡这四百五十年里,圆形方孔钱逐渐取代刀布,虽经反复(王莽币制改革),但“孔方兄”正式出炉,成为中国古钱的代名词。它为以后钱币的标准化和大量铸行奠定了基础。

  半两:方孔圆钱的鼻祖

  半两跨越战国、秦、西汉三个朝代,不同时期的半两重量不一。

  秦国时期,中原盛行刀、布币,秦因地处边陲,据说中原诸侯都不愿搭理他,因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货币系统——半两钱。这种钱记录重量而不是铸造地点。计重采用铢两制(不同于中原的“釿”),半两即十二铢,约八克。 但从实际出土看,半两大多轻重不一,重的十多克,轻的仅四、五克,这给使用带来不便,也说明当时秦国的商品经济不发达。

  战国后期至秦统一全国,半两钱逐渐标准化,重量大多控制在七至九克。秦灭六国后统一度量衡,半两钱就成了全国唯一的法定货币,并影响后世几千年。

  刘邦建立汉朝后,沿袭秦制。汉初铸钱仍为半两,但重量却比秦半两轻不少。初时百姓也可铸钱,自然越轻成本越低,以至小到像榆钱叶一样,钱币界戏称“榆荚半两”。这种劣质钱显然阻碍经济发展。汉文帝时采取私铸官验制度,开始铸造一种标准的“四铢半两”,钱重四铢,约为秦半两的一半,文字为小篆,但已有了隶书的味道。

  四铢半两因形制规整,具有稳定货币经济的作用;再加上当时国家稳定,因此大量铸行。如今汉初贵族的墓葬中有时一次就能出土上万枚。

  汉武帝开始尝试货币改革,起初想推行三铢钱,但可能因面值太小不久就废止了,于是就有了货币史上的另一杰作——五铢。

图1:秦半两 拍卖价:1.05万元(华夏古泉网 2012-03-26)图1:秦半两 拍卖价:1.05万元(华夏古泉网 2012-03-26)

  五铢:流传时间最长的古钱币

  五铢钱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开始铸行,到唐高祖武德四年退出流通领域,经历了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共七百多年,是流通时间最长的古钱币。

  五铢钱也被视为最成功的钱币之一。史学家说它轻重适宜。在它之前的钱币,重的如齐刀在四十克以上,轻的如汉的荚钱,不到一克。标准五铢四克重,方便流通。因此在唐武德四年废止五铢以后,新钱的大小轻重,仍以五铢钱为标准。这个标准也适用于外国,希腊古代货币德拉克马,轻重有不同,但最通行的也是四克。

  五铢钱的形制也是一种进步。它具有外郭,外郭同文字一样高低,可以保护钱文不被磨损。自采用五铢后,外郭的形制就稳定下来。欧洲钱币在这方面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五铢钱的种类实在太多,单汉武帝时就有多种,因初期铸造权不专由政府,而是各郡国都可以铸造。五铢钱中发现极少数平背的,以及外郭不整齐的,都可以看作元狩五铢,即最早的五铢;有些异常精整而郭纹很细的,也许就是正宗官府所铸的赤侧五铢。武帝以后的五铢,只有汉宣帝五铢可以辨别,因为有几种钱范留下来,上有宣帝年号。五铢钱的断代问题,至今仍是钱币学的一个研究课题。

  五铢钱兴于汉、盛于汉,以至后人把它作为汉朝的标志,唐代诗人刘禹锡赞刘备:“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就是指刘备兴复汉世。

  五铢钱铸造精美,铸行量很大(这是王朝兴盛的标志),在中国古钱币史上的地位显赫,但因为存世量太大,目前市场价格不高,人人可以把玩;倒是后来王莽所铸钱币,目前较受市场热捧。

图2:五铢合背逆背 拍卖价:2100元(华夏古泉网 2014-01-10)图2:五铢合背逆背 拍卖价:2100元(华夏古泉网 2014-01-10)

  六泉十布:精美的“虚值”钱币

  西汉末年,王莽创立新朝;称帝不足二十年,却进行了四次货币改革,且每次变革都是颠覆性的。在方孔圆钱已一统天下之际,王莽兴复古之风,再次推行刀币、布币。他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从钱币的形制到铸造工艺,都有创新。币制改革虽备受抨击,但从钱币收藏角度看,这个时期的钱币美品、珍品频出,被视作钱币铸造的第一个巅峰。

  王莽第一次币制改革是推出大泉五十、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三种货币,与汉五铢并行。大泉五十当五铢五十枚,契刀五百当五铢五百枚,一刀平五千当五铢五千枚。

  一刀平五千像个钥匙,把手上刻有“一刀”二字,填上黄金(错金),刀身有“平五千”三字,它还有个诗意的名字,叫金错刀。东汉张衡有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金错刀虽好,但推行不易。古时钱币价值与金属的实际价值关联。一枚金错刀换五千枚五铢,哪个百姓愿意?加上汉代皇帝姓刘(劉),含金、刀等部分,于是废止了金错刀和契刀,五铢也不要了(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汉朝)。

  第二次货币改革推出大泉五十和小泉直一两种,方孔圆钱,铸造精美,铸造量较大,存世多见。

  第三次货币改革,也是最复杂的一次,即发行“六泉十布”:

  “六泉”是六种圆形方孔钱,从一、一十到五十,共六种,分别叫: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和大泉五十,除直一和五十,其他存世都很少。

  “十布”则从“小布一百”起,有幺布二百、幼布三百……直至“大布黄千”,共十种。“十布”形制仿楚布,铸造精美,历来为藏家追逐的热点。

  最后一次货币改革是发行货布和布泉。布泉和五铢重量接近,一枚货布可换二十五枚布泉。这是历次改革中最“靠谱”的一次,因此直到东汉初期货泉还在流行。

图3:从左至右,第一行: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和大泉五十; 第二行: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 第三行: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  图3:从左至右,第一行: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和大泉五十; 第二行: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 第三行: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

  [链接一] 秦汉钱币中的名誉品

  1、特大型半两权钱

  权钱又称法钱,主要用以衡量所铸钱币重量。据考古资料载:陕西西汉王许墓中曾出土两枚大型半两钱,重80克,显然不是日常流通货币。按西汉衡制,其重刚好是二十五枚法定四铢半两钱的重量,被定为法钱;四铢半两钱每百枚重约268克左右,每枚量2.68克,曾发现超大型厚重之大半两,其重量达57.8克,相当于二十枚四铢半两,极有可能是当时作为权衡四铢半两重量之用的权钱。后又出土大型半两钱,形制若秦半两,重量相当于若干枚秦半两,也被推断为秦半两权钱。

  近年拍卖前三名:   

近年拍卖前三名近年拍卖前三名数据
图4:两枚半两权钱 拍卖价均为17.92万元(中国嘉德 2010-11-15)图4:两枚半两权钱 拍卖价均为17.92万元(中国嘉德 2010-11-15)

  2、壮泉四十

  新莽“六泉”历来是藏家追逐的热点,壮泉四十是六泉中的最为难得的品种,曾被列为古钱“五十名珍”,目前市场价格在十万元左右。

  近年拍卖前三名:

近年拍卖前三名数据近年拍卖前三名数据
图5:壮泉四十 拍卖价:17.745万元(华夏古泉网 2012-01-04)3、第布八百图5:壮泉四十 拍卖价:17.745万元(华夏古泉网 2012-01-04)3、第布八百

  3、第布八百

  第布八百是十布中最为少见的品种,目前市场价格在十万元左右。

  近年拍卖前三名:

近年拍卖前三名数据近年拍卖前三名数据
图6:第布八百 拍卖价:16.8万元 (华夏古泉网 2013-04-23 )图6:第布八百 拍卖价:16.8万元 (华夏古泉网 2013-04-23 )

  [链接二] 大众收藏秦汉热门币种

  1、秦半两

  秦半两存世较多,文字古拙,轻重悬殊,几乎枚枚不重样,其收藏价值主要与文字风格和重量有关:文字较为飘逸古朴的价格较高,较为规整的价格稍低;重量也是重要指标,一般十克以下的价格在几百元左右,十到十五克的价格在千元左右,十五克以上稀见,价格在三千至数万元不等。

图7:半两 拍卖价:7420元(华夏古泉网 2013-7-3)图7:半两 拍卖价:7420元(华夏古泉网 2013-7-3)

  2、契刀五百

  契刀五百是王莽第一次币制改革时推出的,形制由方孔的刀环和刀身组成,刀环有“契刀”两个字,横列方孔两侧,刀身铭“五百”二字。存世较少,但比一刀平五千要多,美品价格在万元左右,极美品也有过十万的。

图8:契刀五百 拍卖价:2.835万元 (华夏古泉网 2011-06-20)图8:契刀五百 拍卖价:2.835万元 (华夏古泉网 2011-06-20)

  3、货布

  货布可能是古钱中最美的货币之一,钱文采用悬针篆,字脚像针一样,肩宽和腿长据说为黄金分割的比例,看起来造型优美。货布的发行量很大,至今仍常有出土,但美女谁不爱,因此价格一路攀升,品相极美的单枚已有了过两千的价格。

图9:货布三枚拍卖价:9240元 (华夏古泉网 2012-02-27)图9:货布三枚拍卖价:9240元 (华夏古泉网 2012-02-27)

  秦汉钱币的热门品种远不止以上三种。其实,像新莽“十布”,一直都是藏家追逐的热点;集齐“六泉十布”,更是收藏者的梦想。对于入门者而言,新莽钱币中的大布黄千、货布,铸造精美,价位不高,也是不可或缺的藏品。

  希望选购一枚心仪的古钱币,可以登陆华夏古泉网www.hxgqw.com ,参与每周的古钱币拍卖。

文章关键词: 刘飞燕秦汉钱币华夏古泉网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