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收藏 赝品率高达98%
在部分收藏界业内人士眼中,一些鉴宝活动过于注重娱乐性,有“作秀”之嫌。
近年来,泉州举行了多场寻宝、鉴宝活动,一些具有地域、人文特色的藏品由此露出庐山真面目。这些藏品不乏何朝宗、弘一法师、张瑞图等人的作品,有的民间宝物甚至在国家级博物馆也见不到。鉴宝也让一些赝品浮出水面。赝品之泛滥,以至于有专家称,民间鉴宝中的赝品率高达98%。专家认为,民间收藏乱象始于利益之争,收藏有道,藏家要保持平常心态。
寻宝鉴宝热 民间珍品掀起盖头
近几年来,泉州已多次举行大型寻宝、鉴宝活动,央视一些收藏节目也先后走进德化、石狮、晋江、泉州进行拍摄。泉州藏友热情极高,纷纷拿出珍藏宝贝让专家一鉴真伪,一些民间珍宝也得以为大众所识。
2006年底,中央电视台“2006民间寻宝记”走进泉州的德化、石狮等地寻宝。在德化评出了十件重点宝物。在石狮和台胞专场,评出了石狮“最佳”十大民间宝物。
2008年,央视“寻找国宝”大型电视系列活动再次走进泉州石狮,活动持续四天,4000多藏友携带近万件藏品参选,800多位台胞也参加了此次盛会。最终评出了“石狮专场·台胞专场”和“泉州专场·台胞专场”的“国宝”2件、“民间宝物”22件和“民间优秀藏品”22件。被评为石狮、泉州两地“民间国宝”的藏品分别是宋代汝窑狻猊香熏和泉州江加走掌中木偶。
2012年5月,央视寻宝栏目走进晋江,专家从2300余件(套)藏品中选出76件“宝贝”。海选过程中,发现本地一位藏家持有晋江籍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的一幅4米长的大幅字画真迹,另有本地藏家持有福建最后一位状元吴鲁,以及一代高僧、杰出艺术大师弘一法师的书法手迹。
2013年9月,央视寻宝再次走进德化。藏友陈启兰收藏的明代“瓷圣”何朝宗的自在观音瓷塑摘得“最具历史文化价值奖”。
今年9月25日,“首届海峡两岸·东亚文化之都大型鉴宝活动”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详见早报9月26日A06、07版及9月27日A05版),评出了18件优秀宝贝。
赝品泛滥 98%是假货
也有收藏界人士指出,寻宝鉴宝活动固然“收获”了一些民间宝贝,但一些极具看点的民间珍品甚少出现在其中。
福建省收藏家协会理事张五鹏透露,泉州地区有不少有实力的藏家,专门收藏高档藏品,有不少价值连城的好东西都在泉州藏家的手中。“但是,真正的行家都很低调,不爱拿出自己的珍藏去显山露水。”
一位不愿具名的泉州收藏界业内人士则将“鉴宝”活动说成“作秀”。他透露,某次由电视台主办的寻宝活动,主办方曾找到他要求出具一些藏品。他笑称,当时自己店里的几位员工都因此上过电视,拿着他的藏品天花乱坠地“编故事”。“从这个角度说,一些鉴宝活动多是娱乐性,当不得真。”
与一些手握珍品的藏家的低调相比,在一些专家看来,参与鉴宝活动的藏品可谓赝品泛滥成灾。
“民间藏品98%都是赝品。”9月25日,世界华人收藏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主任王立军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的首届海峡两岸·东亚文化之都大型鉴宝活动上如是表示。作为著名青铜器、佛造像、陶瓷鉴定专家,王立军经常外出鉴定,赝品的泛滥让他深恶痛绝。
参与此次鉴宝活动的北京元青花俱乐部会长张庆玉对此深有感触。当天,他遇到一位从事业余收藏已18年的“收藏家”李先生,李先生带来了手中大部分藏品,但经鉴宝专家鉴定,基本都是赝品。“民间收藏可以推广中国的文化艺术,但一定不要盲目收藏”。
但也有收藏爱好者对专家将自己的藏品鉴定为赝品不服气,在某次鉴宝现场,有人为此反驳称,“藏品是在外国买回来的中国古董,怎么会是假货呢?”
“难道外国就没有假货吗?”专家反问。
勿轻信证书 有的专家也不靠谱
有意思的是,尽管民间艺术品市场赝品泛滥,但鉴定证书却很多。王立军说,正是证书害了很多人。在他看来,出现这种现象,有的是鉴定专家眼力问题,有的是鉴定专家职业操守的问题。
“鉴宝专家见多识广,当然靠谱。”泉州藏友钟先生表示,他绝对相信鉴宝专家的眼光。在一次鉴宝活动中,他曾与央视鉴宝栏目的一位专家合影,如今,每次外出参加与收藏有关的活动,他总会将这张照片带在身上,他说他骨子里有些专家崇拜。
另一位收藏爱好者王先生就对一些专家的专业水准,甚至鉴宝动机都持怀疑态度。有一次,他曾拿着已上拍并入书价值一千多万的藏品去测试某鉴宝专家,谁知那位专家在几米开外见到藏品便喊“假的假的,拿走拿走”。此外,王先生还听说,有“专家”明明知道人家手上的藏品是真的,但故意说成假的,然后再找人私下与持宝人洽谈,从而低价获得藏品。
泉州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认为,鉴宝能力的锤炼需要阅历与专业知识的积淀,有些鉴宝专家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即便是一些顶级专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他建议收藏者要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不要人云亦云。他还强调,收藏者有一大忌,便是爱参照藏宝书籍。他说,书上介绍的藏品多为国宝,价值不菲,多有无良商家照图仿古造假。
鉴宝专家的职业道德也很重要。万冬青说,鉴宝活动的不同性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鉴宝专家的态度。“如果是商业鉴宝活动,水分相对多些,不能保证出现贿赂专家,花钱买证书的事,毕竟,有的藏品,即便是赝品,有了证书,拍卖时便能获利数倍甚至数十倍。”如果是公益性质的鉴宝活动,专家相对顾及个人品牌,会看得更加仔细,鉴宝相对公正。
收藏有道 不要被利益绑架
9月25日,在中国闽台缘举行的鉴宝活动上,来自台湾的专家徐志诚介绍,海峡两岸对待藏品的心态略有不同,台湾收藏者是冲着对古玩的喜好而收藏它,大陆收藏者更多的是看到了它们未来的升值空间。
“收藏曾经是边缘文化,现在变成主流文化。过去是小众文化,现在变成大众文化,去哪里鉴宝都是人山人海。”王立军认为,越来越多的民间力量介入收藏,对收藏的发展是有利的,但也因此导致一些人为了利益,而频繁制造赝品。
泉州博物馆馆长陈建中也认为,民间收藏乱象正是始于利益的作假。他介绍,部分藏家收藏知识十分欠缺,又一心想靠收藏致富,这让仿古、造假者有机可乘,他们通过制作、贩卖物非所值的“古玩”,从中牟取暴利。
2011年初,在北京被拍出2.2亿元天价的一套“汉代玉凳”成为当年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一年后证实,这件玉器为高仿工艺品,最初售价仅为230万。天价藏品虽是赝品的极端例子,而被炒至几万几十万的中高端仿古造假品更是数不胜数。赝品多,自然有人看走眼会上当,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购买者只能自认倒霉。张五鹏把这称为“交学费”,不过他也表示,藏家在购买之前做足准备,是可以避免上当受骗的。
“收藏亦有道,心态要平和,不要老想着靠收藏发财致富。”万冬青认为,收藏是种手段,雅玩才是目的。
来源:东南日报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