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收藏:漫话台山砚

2014年10月24日 14:24   新浪收藏  微博 收藏本文     

  作者  山西静乐县石油公司  张天柱

  在我的书案上,摆着一个古色古香的石砚,但它,绝不是一个普通的砚台,它是产于“华北屋脊”的五台山西麓纹山上价值不菲的“台山砚”,它和广东肇庆的端砚、江西婺源县的歙砚一样,都是国内响当当的名砚。

  砚台的使用,在我国已有两年多年的历史了,它与纸、笔、墨统称为“文房四宝”,是自古以来赋诗、作画和写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随着电脑的普及,现在已逐步代替毛笔、砚台,但是讲究书法的人和国画家们仍然继承过去的传统,“轻墨、重挥笔”,创作出一幅幅价值千金的艺术珍品,供爱好者收藏。

  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东郊的端溪水旁,歙砚产于江西省婺源县的一条注入鄱阳湖的乐安江支流上。这两个地方幽谷深渊,雾气弥漫,砚石多在水中浸润。而五台山砚则产于素称为“华北屋脊”的五台山西麓的纹山上,这一带北风凛冽。气候严寒,砚石常为冰雪覆盖,所以五台山砚的石质极不一般,它除和端砚、歙砚共同具有质刚而柔、扣之无声、细腻不滑等三大优点外,它和端砚、歙砚比起来明显还有这样几个优点:一、五台山砚的石纹像傲霜的松枝、柏叶;二、五台山砚凉如水,质地细密而硬朗;三、五台山砚摩之无潮气;四、五台山砚或黑或绿,一色纯净,可以随意雕琢。

  由于五台山砚有这么多优点汇集一身,所以它磨发墨快、水墨交融得好、汁不易干,起墨益毫,挥洒起来,浓淡相宜,得心应手,倍受人们青睐。

  据《五台县志》记载,“纹山砚石……凡附近各省市井蒙馆所用之粗砚及大砚,皆此山之石也”。自东汉佛教传入我国,五台山就开始建寺筑庙,到隋唐时代,佛教圣地逐渐兴盛。那时,文人墨客相继游五台,吟诗作赋,题字填词,嵌铭于寺院墙上。从好几个古老寺院至今保留下来的嵌字铭看,有关专家从分子结构上分析,都是取材于可制石砚的纹山石料。纹山的石料分黑、绿、红、紫四种:黑石如漆,绿石如叶,红石如火,紫石如肝。各种颜色均匀洁静,都很美观。当地也有人叫“砚山”,这殊荣献于纹山,实至名归。

  我在纹山脚下,和这里的老农聊起来,老农说,这一带山区的农民,都有农闲时上山采石的习惯,雕刻砚台,几乎家家户户都能作业。但是,从上山采石到雕刻成品,其过程要经历“三难”:第一难是上山采石路难。到纹山开采砚石,是一项非常难苦的工作,最远的有十几里,最近的也有七、八里的路程。那里怪石嶙峋,小道崎岖难行,有老百姓形象地说,往返一趟,得磨破一双布鞋;第二难是纹山采石艰难。纹山砚石以斜纹状蕴藏于石山之间,虽然有数十丈厚,但开采之精细却是非苦力而为,既不能放炮,又不能重锤敲击。采出的石料,还要经过严格挑选,只要有一点沙纹,都不能使用;第三难是生产过程精细繁复。一块砚的生产过程要经过下料、制坯、石刻等十分复杂的工艺。所使用的劳动工具有刀、锯、锤、铲、錾、铁笔、水沙等。而每一种劳动工具,又有大小、尖圆、宽狭和标号的不同。五台山砚的九十多个品种,每一种从选料、制坯到成品;从花纹、颜色到点、渣、砂线;从尺寸规格到大小、高低、长短,都必须符合所仿之古砚台。古砚有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正方、长方,甚至于是奇形怪状的。

  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记载,明万历年间北京修建宫殿,从全国各地选去一千多名艺技精湛的石工,经过皇帝亲自过目的平雕文采和立体雕刻山水人物、草木花卉、飞鸟走兽的比赛,五台石工的作品名列第一。因此,紫禁城中的“世面”大都出自五台石工之手。由于一时名声大燥,后来,他们还参加过清朝咸丰、同志、光绪三个皇帝陵墓的雕刻。

  近些年,五台山脚下周围的一些石刻工艺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通过以浮雕、半起胎、立体、过通等雕刻技术,推陈出新,一件件产品精雕细刻,工艺更是声色鹊起,使五台山砚的天然文采和各种花纹,再加之精细的仿古雕刻,使之成为一种造型美观、富有民族特色的名贵艺术品,在国内外久享盛名。现在,五台山砚的系列产品如:雕琴式砚、象耳瓶砚、八怪斗水砚、仿汉石渠阁瓦砚、二龟坐浪砚、常绿画砚、海兽哮月砚和刻有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手笔的《兰亭序》砚台等,继承和发展了历史上“五台石工”的雕刻艺术,和璧隋珠不足方其珍,凤毛麟角无以喻其贵,那一件件砚台艺术品,栩栩如生,逼人情思,成了书法家和砚台收藏者的最佳喜爱。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文章关键词: 台山砚收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