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墓文帝行玺鉴藏(图)
南越王墓“文帝行玺”用龙做钮 是目前中国玺印最早的实例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吴凌云表示:
有学者曾撰文称“宋代时出现龙钮”,但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龙钮“文帝行玺”似乎把龙钮出现时间往前推了上千年。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吴凌云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直言:“‘文帝行玺’用龙做钮是目前中国玺印最早的实例。”学者肖华称:“把龙与代表最高权力的帝玺结合起来是南越国的创举。”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曾树刚
南越王墓出土了 最早一批“皇帝印玺”
收藏周刊:南越王用玺印的情况如何?
吴凌云:要讲岭南地区出土的玺印是回避不了南越王的,作为岭南印章的始祖,南越王有独特的意义。岭南的开放从秦始皇开始,而南越玺印文化具有非常浓厚的秦印风格,例如有一枚“泰子”印,这里的“泰”,又通“太”,汉代后才写成“太子”。
南越王墓出土的印章,在印文上可谓极尽中国最强盛时代的“文字之美”,现在无论是篆刻还是治印,都在“宗法秦汉”。无论如何学习,都要在秦汉时期寻找源泉。所以,南越国的玺印是“宗法秦汉”最好的模证。南越国恰好是承接了秦朝到汉武帝这么个强盛的时代。
收藏周刊:从秦到汉,玺印有怎样的变化?
吴凌云:从玺印制度来看,秦始皇的功劳非常大,他规范了玺印的使用,到了汉武帝时期就出现了玺、印章的不同使用方法。而从南越王墓出土的玺印来看,根据“文帝行玺”用“玺”,“帝印”用“印”,“右夫人玺”又用“玺”的特点,可以看出当时玺印在规范上还处于摸索阶段,还处于相对混沌的状态。从科研角度看,南越王的这批玺印很有实证意义。
收藏周刊:从目前南越王墓出土的玺印来看,它为中国玺印研究提供了怎样的参考价值?
吴凌云:南越王墓出土了中国目前可见最早的一批“皇帝印玺”。众所周知,皇帝这个称谓是从秦始皇开始的,秦始皇的印尚未发现。而作为秦始皇属下的大将南越王赵佗,(从合理的逻辑推断)应该见过秦始皇的印章。所以,南越王墓出土的皇帝玺印便可为我们了解秦代皇帝印或秦汉皇帝玺印的源流提供了最好的实物依据。这也是中国目前见到年代最早、规格最高的一枚金印。且用龙做钮也是目前中国玺印最早的实例。
十字界栏是南越王玺印强烈的符号
收藏周刊:早期玺印均没有用龙做钮的现象,为什么南越王却用了?
吴凌云:我们推测秦始皇使用的玺印也可能是用龙做钮的。龙是中国古代真命天子的符号或是象征,秦始皇更有“祖龙”之誉。所以,这批印章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皇帝用印的基本情况。再看这个龙形已经基本具备了“中国龙”造型上的特征。
收藏周刊:这枚玺印还有哪些特点?
吴凌云:这枚印章是目前见到的最大的(秦汉时期)皇帝玺印。因为在汉朝时有规定印章大小,为什么印章叫“方寸天地”,就是在一寸之间施展才华。一寸在汉代是2.3厘米,所以大家都是用这个尺寸,有的更小,仅1厘米或0.8厘米。而皇帝会大一些,有的是寸二,即2.5厘米到2.8厘米间。可以跟南越王这枚玺印媲美的是1967年在西安发现的“皇后之玺”,但那个玺印比“文帝行玺”要小,只有2.8厘米宽,而南越王的是3.1厘米,因此,这枚玺印是目前发现同一朝代中最大的。
收藏周刊:为什么要做得这么大?
吴凌云:与自尊号“文帝”概念一样,说明他内心自大,不满足封王,而要自称帝,包括用龙做钮这一点,都说明南越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效法秦始皇,达到与秦汉帝王平起平坐的野心。也因此,可以推测赵佗自称“武帝”。同时,这枚玺印可以证明《史记》记载的南越第一、第二代主皆称帝的事实,同时,通过这枚玺印可以看出南越国与中原皇帝用玺制度的区别。
“行玺”,即“天子行玺”,这枚玺印也佐证了“天子六玺”的说法。而关于“皇帝信玺”有一块很小的封泥,是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里的,原为民国时期山东藏家所有,估计是战乱时期流落海外。这一小块封泥有很多人推测应该是秦始皇的用印。那么,两者间就可做类比了。
另外,南越王的玺印有个很强烈的符号,就是边栏界格。而徐州狮子山里出土了一批年代比南越王墓还早的印章,但那些印章全都没有界栏。因此,收藏界和鉴定界便把边栏界格作为秦印跟汉印的本质区别。所以说,这批玺印在我们了解秦始皇时期的玺印制度时,有非常好的坐标意义。
收藏周刊:好奇的是,为什么这里出土的“右夫人玺”以龟作为造型?这样的情况在同一朝代多吗?
吴凌云:不同的钮会反映出不同的地域和时代特征。例如有些少数民族会用蛇、骆驼的造型等做钮。汉代官印里边用龟做钮的印章是非常多的,因为古人认为是长寿吉祥的象征,是北方之神。这里更值得一提的是,南越王墓出土了一枚以鱼做钮的印,那是一枚少见的太监印。
简介
吴凌云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研究员。
记者手记
汉代十二枚金印中 南越王墓占了四分之一
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展厅中,我们可以看到南越王墓共出土玺印23枚,质料为金、玉、铜、绿松石、象牙、玛瑙、水晶等。其中金印3枚、玉印9枚、铜印5枚、绿松石印3枚、象牙印1枚、玛瑙印1枚、水晶印一枚。23枚玺印中有印文的为12枚、无印文的为11枚。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已发现的汉十二枚金印中,南越王墓便占了四分之一。
所谓“方寸天地展才华”,这些玺印体型均较细小,直径多数为2-3厘米之间,有说法推测当时由于主要使用竹简,每条竹简较窄,因此,玺印不能太大。而作为当时随身携带的信物凭证,也许体型细小会更为方便。
“文帝行玺”作为我国目前考古所见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也是唯一的汉代龙钮帝玺。其印面阴刻篆书“文帝行玺”印文书体平正、布局整洁、蟠龙做钮、龙首微昂,作欲腾跃疾走状,堪称时代杰作。
学者肖华认为,这充分反映了南越国在承袭秦汉之制的同时,还具有浓郁的本地区文化色彩。“把作为皇帝象征的龙与代表最高权力的帝玺结合起来,可谓是南越国的创举”。
知多D
封泥
封泥是古代抑印于泥,用以封缄的遗迹。古代的印章,在纸发明以前,主要用于证明身份和盖印封泥。盖印封泥这一铭记方式始于西周,终于纸已通行之晋朝。
封泥的原料是柔软、光滑的黏性泥土,制法为取黏性土进行筛选、过滤、冲洗,制成澄泥浆,然后将稠泥浆贴在捆好书绳的财物或简册的锁扣处,在其尚存软性的似干非干之时,用刻好的印章在封泥上盖印(压印),从而留印迹于封泥之上,人们为了保护封泥不易破碎,还发明了封泥匣。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