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萌动物席镇:古人玩室内装饰有一手
镇,《广雅•释诂》解释为:“镇,重也”,就是用重物安定物件。而席镇则是用来压席子角的。中国古代室内家具的种类不多,比较讲究的房间里,也不过陈设矮 床、几案、屏风等。但须铺席的地方却不少,为了避免由于起身落座时折卷席角,遂于其四隅压上镇。后来此物造型愈来愈讲究,成为各种动物造型的雕塑小品,在汉代工艺美术中独树一帜,也是汉代室内布置的亮点。比起汉瓦当和铜镜来,镇一点也不逊色。
已知最早的镇见于陕西宝鸡茹家庄一号西周墓,但当时尚不多见。它再次出现于绍兴印山春秋墓,玉质,秤锤状,式样已初步定型。战国的镇很多,有秤锤形和器盖 形两种。至汉代则蔚为大观,有虎、豹、凤鸟、辟邪、羊、鹿、熊、龟、蛇以及人物等。有鎏金的、错银的、嵌贝的,不一而足。 在未经扰动的汉墓中,四枚镇排成方形,也有的还放置于漆秤或石秤四角。隋唐的镇也是压席角的。秦韬玉诗“地衣镇角香狮子,帘额侵钩绣辟邪”句中“香狮子”,即指唐代的镇而言。从文献上看,辽代贵族还用狮形镇,但未见出土的实例。
在高架家具传入中国之前,人们一直习惯于席地而坐,席子也一直是古人们常用的生活用具。用藤子、芦苇、蒲草或竹条编织的席子不仅容易卷边,起身时席子还会 移动,因此席镇应运而生。玉石、青铜、黄金、陶瓷等制作的席镇不仅实用,而且因各朝各代人们思想意 识、审美取向的不同,而衍生出各种样式。
完整的席镇皆为一套四枚,为了避免牵羁衣物,镇体的基本造型往往接近于一个扁圆的半球形,且多数镇被做成动物形,常见的有虎、豹、辟邪、羊、鹿、熊、龟、蛇等。
席镇在战国时期便已流行,至西汉时达到鼎盛,镇的制作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关于镇材质的多样,从一些古代文献的记载也可见一斑:《楚辞•湘夫人》记载着 “白玉兮为镇”;西汉文学家邹阳在《酒赋》中曾曰:“安广坐,列雕屏,绡绮为席,犀璩为镇。” 席镇多采用较重的材料,有铜、铁、玉、石等,其中又以青铜镇最为常见。隋唐以后又出现象牙、陶瓷、竹、木等质地的镇,但其功用却渐渐发生变化,成为文房中镇纸之用。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了以鹿、龟、雁等动物为造型的青铜席镇。龟形的席镇造型饱满,龟背上镶嵌了一些宝石,显得十分华丽。而小鹿造型的席镇,鹿首向前昂扬,身侧前腿蜷曲,后腿隐于身下,显得非常可爱精致。值得一提的是,小鹿后背位置,有一凹槽。专家认为凹槽的作用是用于嵌入装饰物。这些动物造型的席镇造型生动活泼,构图紧凑,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鹿是汉代人做席镇时比较喜用的造型,因为“鹿”谐音“禄”。安徽巢湖博物馆收藏的一套鹿席镇就是用青铜制作的。这套鎏金鹿形铜镇共四个,每个长12厘米, 宽7厘米。每个铜镇形状几乎一模一样,都是小鹿造型。小鹿昂首向前,前腿蜷曲于身侧,后腿隐于身下。可以想象,当它们被放在席子上时,就如同栩栩如生的小 鹿卧伏在四角,萌态十足。
“鹿者禄也”,寄托了创作者求“禄”祈“福”的愿望。1957年河南陕县后川西汉墓出土鹿镇,高9.8厘米,以海南产的带斑点的大货贝充鹿身。鹿形镇上莹润斑驳的贝壳和青铜铸的其他部分搭配得非常自然,实用性和装饰性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1968年河北省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一对错金银镶嵌铜豹席镇。这对铜豹遍身饰有梅花状斑纹,金黄灿烂;双眼镶嵌玛瑙,红润晶莹。豹子昂首侧扭, 前胸宽阔,两肋生翼,臀部浑圆,足如钢钩,生动地再现了豹子的特征,集威武勇敢、矫健敏捷于一身,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熊在汉代被视为吉祥的动物。汉代工艺家颇善塑熊,把肥胖的熊处理得憨厚可爱,为汉代较单调的室内布置增添了活泼气氛。
1986年江苏徐州的北洞山汉墓出土了一件造型精美的玉熊。这只雕刻于汉代的玉熊,和田青玉质,颈部还戴有嵌贝的项圈,玉熊采用圆雕和局部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造型作伏卧状,憨态可掬。
2009年,在江苏盱眙县大云山汉墓出土了错金银嵌宝石虎噬熊铜镇一组、错金银虎镇一组(残存3件)、错金银虎铜镇一组(仅存1件)。
这几组铜镇工艺精湛,均以错金银为主体装饰工艺,十分罕见。尤其是这组错金银嵌宝石虎噬熊铜镇,每件铜镇器身均嵌有约50颗色彩各异的宝石,包括玛瑙、玉石、绿松石等不同材质的宝石,极其奢华。
江苏盱眙县还曾出土一件汉代黄金伏兽席镇,高10.2厘米,长17.8厘米,重9公斤,伏兽头上有提环,兽身刻“黄”“六”二字,意为黄金制成且为同类制 品的第六件。有专家认为,这件黄金伏兽席镇是汉代皇帝祭天时用于压席的。汉代皇帝祭天是一件大事,皇室显贵、文武百官跪拜要用六张长一丈重叠在一起的席 子,因此,只有这样贵重的镇才适合在这种场合使用。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