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天地 黎展华(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
何香凝(1878年6月27日~1972年9月1日),号双清楼主,广东南海棉村(今佛山市南海区)人,生于香港,中国国画家,中国民主革命家。何香凝于1897年与廖仲恺结婚,1902年到日本。1908年进入私立女子美术学校(现女子美术大学),并得帝室画师田中赖章指导,当时与廖仲恺随同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为革命起义部队绘制和刺绣军旗、符号、告示和军用票图案等。1910年毕业,回到中国,并为革命在港、穗、沪及日本多个地方居住,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妇女部长、中央委员等职。1928年辞职专心作画。1929年,由上海前往菲律宾、新加坡、锡兰等国举办义卖画展,再到法国巴黎,比利时、英国、瑞士、德国等地。
1931年发生九·一八事变,何香凝于12月回到上海,并主办国难书画展览。1937年任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理事,执行委员,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主席,1938年迁到香港,并向海外华侨宣传抗战,为八路军、新四军募捐筹款,1941年香港沦陷,为避战事,何香凝逃到桂林,以卖画为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回香港,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49年后于中国大陆曾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全国妇联名誉主席、第二和第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和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何香凝、其子廖承志及其孙廖晖,以其特殊背景(廖仲恺为国民党元勋,且为广东籍贯能对以广府人为大宗的海外华人及香港人沟通)先后主理中共统战政策、华侨事务及香港事务达六十年。
何香凝擅长中国画。作品包括《狮》、《梅花》、《高松图》等,曾出版画集有《何香凝画集》、《何香凝诗画辑》、《双清诗画集》等。
何香凝一生见证了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并以其特殊身份积极参与和实践,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重要历史时刻的见证人与参与者,她留下了大量的文稿,艺术作品等珍贵资料,成为人们研究20世纪历史的重要基础文献。
何香凝的画风分两类,前期少量作品受日本走兽题材影响,用醒狮象征国魂,激励国人振奋人心,后期大部分创作梅兰竹菊等中国传统的花鸟画,表现了平和心境,何香凝的作品在时代的演化中凸显了其政治信仰和态度。
1960年,德高望重的何香凝被推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开创由女画家执掌画坛“帅印”之先河。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何香凝是一位受人敬仰的杰出女性,毛泽东曾高度赞誉她“为中国民族树立模范”。
图一图二均为署名何香凝的《梅花图》作品,风格明显,造型相似,尤其是梅树、梅枝和梅花尤其接近,难能可贵的是两幅画均有一定的功力,从笔墨构成来看,相差不远,特别引人眼球的是从梅树上凌空抽出来的两枝生命力极强的梅枝,在画面上产生了极大的张力,这恰恰是何香凝大师独特的个性表现手法,在历代画梅中可谓独树一帜,乍一看,两幅画看上去都不错,尤其图一的书法功力很深,在与画的对比中,书法甚至超过梅花的技法,这是匪夷所思的。图二,没有落款(为了鉴定对比,是从另一幅大画中折枝),梅花有明显的清气和香艳感觉。通过图一图二的细心比对,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图二的梅花有铮铮铁骨,积极向上,刚柔相济的感觉,尤其是梅枝的刻画力度以及梅花的浓淡干湿十分的精到,形神兼备。然而图一梅树和梅枝在用笔上缺乏力度和精度,有软绵绵的感觉,梅花画得不够活灵活现并且显得累赘,尤其突出的问题是两枝抽枝像芦苇杆一样轻薄,本想弄巧反成拙,是明显的败笔,尽管书法写的出彩也无法挽回败局。
综上所述:图一为假,图二为真。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