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收藏不追大名头

2015年06月28日 08:53   大洋网-广州日报  收藏本文     

青瓷工艺美术师 苏伟 青瓷工艺美术师 苏伟

  收藏者们收藏时不要只盯大师作品,要以釉水发色、器型线条优美、工艺细致等作为收藏标准。

  本期艺人:青瓷工艺美术师 苏伟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林琳

  高古青瓷难以在市面流通,直接导致市场上流通的瓷器以明清为主,而明清时候瓷器多为青花、粉彩,有量的支持也容易成为资金炒作的对象,近年在拍卖市场中受到热捧。相比之下以线条而不是图案花纹取胜的古青瓷就难以受到大多数收藏者的追捧。

  不过,粉彩、青花相对花哨,收藏者长时间也可能会产生审美疲劳,希望转换一种“潮流”,在当代工艺师们的努力下,青瓷出现了一些“改良”,走起了“赏玩路线”。当然,青瓷的创新发展之路步履维艰,我们还将上下而求索。

  我从1993年9月开始从事青瓷行业,至今已有20多年。在深入研究青瓷文化的基础上,近年来开始融合历史与现代青瓷技艺、注重艺术设计与创新,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此后,我相继开发了“哥弟窑绞胎”、“哥弟混合”和“点缀绞片”等新工艺。传统的龙泉青瓷分为哥窑与弟窑两种,哥窑薄胎厚釉,釉面开片,弟窑釉色青翠,光润纯洁,我将两者特色融合,使作品不仅釉色青翠,而且开片自然,呈现出金丝铁线的特殊效果。

  与此同时,我开始研究商周原始瓷的灰釉配比方案,着重对釉土成分中的氧化铁作色剂、氧化钙助深剂和高温窑火的科学进行研究,创作了系列灰釉加跳刀的作品,彰显了商周灰釉瓷的简洁美、朴素美。“跳刀纹”又称“跳刀痕”,是中国历代民间藏瓷鉴定术语,由于随意而又具有一定的规则美感而成为一种瓷器装饰手法,但是这对制瓷者技术要求甚高,加上龙泉青瓷的薄胎更是难上加难。这两次创新的成功令我信心倍增。

  2007年初,我开始致力于探索龙泉青瓷与中国书画的结合创作,通过不断攻克颜料着色,釉料配方等疑难结点,终于率先摸索出这一领域的科学烧制方法,被誉为专注于“青瓷书画美”的痴人。自此之后,每年都会有一大批国内书画名家前来寻访我,探讨合作。在我们看来,龙泉青瓷与中国书画的这一唯美“碰撞”,不仅进一步提升了青瓷艺术独特的意境美、创新美,且使艺术作品更具观赏价值与收藏价值。

  目前青瓷的市场在杭州相对成熟,北京市场多喜近代青瓷,而广东也有部分青瓷发烧友,但少“显山露水”,市场流通量也不多。我认为青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建议收藏者们收藏时不要只盯大师作品,要以釉水发色、器型线条优美、工艺细致等作为收藏标准。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青瓷收藏龙泉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