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博
广告

看看瓷器上的那些雪景

2016年01月18日16:20   新浪山西  我有话说收藏本文     

图1 图1 图2 图2
  • 图3
图4

  冬天里看雪,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其实在前人留下来的瓷器上,也有许多美丽的雪景。

  江边看“寒江晚渡”

  图1是一只民国时期的雪景壶,和现在用的烧水壶有些类似,有壶把和壶嘴,壶高10厘米,口径6.5厘米,身长14.3厘米。这种壶有壶把可以 手执,因此在古代也叫“执壶”。壶身施以粉彩,展示的是冬天的傍晚,降雪之后,寒江晚渡的情形。如果身临其境,站在江边,只见江天连成一片,迷迷蒙蒙,飞 雪仍在缓缓飘落,四周一片凄迷。一只孤舟,由江心缓缓驶向江岸。江边的老树上、枯草上、房顶上都落了雪,小径被雪覆盖,没了道路,只有行人深深浅浅的脚 印,走向远方。壶的另一边,有题款:“寒江晚渡照塔影”,“时在乙酉冬月凌云作”。凌云字美材,斋名凌云轩,江西新建人,是清末民国初年有名望的粉彩画 家,与“珠山八友”之首的王琦是同乡而且私交甚好,颇受其影响。

  桥边看“红梅映雪”

  图2是一件民国青花釉里红踏雪寻梅图棒槌瓶,盘口,短直颈,圆折肩,圆筒状长腹,圈足,因呈棒槌状而得名。瓶高60厘米,器腹用青花釉里红装 饰山水画面,其画风意境仿佛北宋名画《溪山行旅图》,高迈旷远。“踏雪寻梅”源自唐代诗人孟浩然,元代的剧作家费唐臣在《贬黄州》中有“生扭做踏雪寻梅孟 浩然”之句,说的正是他。只见桥边寒雪,与绽放的红梅相映成趣,孟浩然骑驴而来,拾桥而上,风尘仆仆,意兴盎然,只为看一看梅间雪白、雪中梅香。孟浩然的 旁边,有扛着几枝梅花的仆人,他们闭着眼睛,似乎也被这梅香所陶醉。有雪有梅有心情,冬天当如是。

  山间看“江山瑞雪”

  图3是一只民国时期的粉彩冬瓜罐,敞口,短颈,丰肩,束腹,圈足,因形似冬瓜而得名。罐高32.5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8.7厘米,罐 上展现的正是“江山瑞雪”图,只见莽莽苍苍的山间,有红色亭台,七层高塔,有连在江上的回廊,山上青松苍翠,纷纷瑞雪飘落山间,一片洁白。一位头戴斗笠的 隐士,正在山间路上仰首远眺,江山如画,大地苍茫。他身后的小童,扛着一株红梅,正随他向前走。边上有题款“江山瑞雪”,“辛巳年宜民作于景德镇”。

  史间看“雪山草地”

  为了保存革命火种,中国工农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演绎着中国革命史上最动人的篇章之一,爬雪山、过草地 正是其中荡气回肠的情节。图4是一只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粉彩雪景杯,呈直筒状,高9.5厘米,口径8.5厘米,图中正是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情形。只 见茫茫群山被冰雪覆盖,有三个身穿绿军装的红军战士,正从山头向山下行进,其中一人高擎红色旗帜,如火把一般在万山积雪间飘扬,令人不禁想起毛泽东同志的 《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黑王辉

  来源:三晋都市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瓷器雪景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欢迎发表评论

鍙戝竷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