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真假的判断逻辑是什么

2016年07月25日08:25   扬子晚报   微博收藏本文     

  作者:季涛

  古董一般是指古代制作的工艺品器物,属于历史留下的文化遗产和珍贵器物。由于古董为古代所制作,当代人无法亲见其制作过程,因而,从理论上讲,其真假往往难以有绝对定论,只应以百分比来表示相对的真假。一件古董的鉴定考证证据的齐备程度,专家看真与看假人数的对比,都可能成为确定真假百分比的依据。这也是为什么拍卖行或古董店无法保真(保真意味着百分之一百)的原因所在。

  人们在谈及古董的真假时,都需要一定的证据,不能凭空乱讲。比如,对于宫廷官窑瓷器,一般要有历史记载,窑口实勘,宫廷传世标准器以及流传有序的记载相对照,才好进行准确判断。如果没有这些证据,就简单说某件瓷器是官窑,只能算凭空臆造!

  用百分比判断古董相对真假,反映在市场上,拍卖场就成为了给古董定价的最好方式:证真的证据越全越可靠,说真的专家人数越多,证真百分比就越高,拍卖场上为此的出价也就越高;反之也是一样,越没把握、没证据的古董越不值钱。也即,“开门真”最贵,“开门假”价格最低!如今在古董市场上,外表相似的器物,证真证据越多,流传过程越清楚,拍卖成交价相差得也越大,这种分化趋势今后有可能会继续拉大。好的东西大家都会去抢,没把握的就没人要。

  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上拍的英国收藏家罗杰﹒琵金顿五六十年前收藏的30多件明代官窑瓷器,大多从伦敦的拍卖会所购藏,那时国内的高仿瓷还没有出现,其外观与宫藏标准器吻合,品相完美,因此最终能形成93%的成交率与5亿港元的总成交额。

  近年来,内地的高仿瓷器越仿越“逼真”。由于瓷器流传有序的痕迹难以像书画一样保留下来,鉴定瓷器真伪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高仿瓷器沉重打击了内地的瓷器收藏市场,瓷器拍卖市场多年来也因此一蹶不振。原因很简单:买家越来越难骗,越来越挑剔!

  以往,许多古董收藏者,由于入门途径不对,老师不合格,或自己刚一知半解就想“捡漏”,结果许多人买了假古董、假瓷器,有人为此投入了大量的金钱。笔者二十年中曾遇到过无数买错东西的藏家与藏品。当这些收藏者把藏品送到大拍卖行时都会遭到拒绝,于是,有人就会想象拍卖行只拍卖熟人的东西,送拍不成的人也会大骂拍卖行:利益集团、洗钱。这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拍卖行是企业,他们要赢利;拍卖行靠品牌才能生存,他们要拍真货,谁也不希望自己老卖假货最后被市场所淘汰;拍卖行之间的货源竞争十分激烈,遇到真品、好货甚至会互相打“降佣战”,或先行付担保款给送拍人,只要买家喜欢的东西,拍卖行怎么会不要呢?

  当这些手里急于将假古董出手的人送不进大拍卖行时,就会找到那些承诺送到香港、澳门拍卖的所谓展览公司、文化公司、小拍卖行,于是,先收“图录费”、“宣传费”的骗人伎俩就应运而生了,某些假货藏家着急出货最终被骗。由于这些公司算计在先,合同完备,因此法庭的判决无不是以送拍人败诉为结果,骗人者还赢官司,着实让人气愤! 3月17日,上海市公安部门整体出动,抄了26家这样的“骗子公司”,抓了上百人,有力地打击了假货与假拍的骗局。

  大量持有假古董的人依然到处寻找着买家。也有人将自己收藏的“古董”建起了私营博物馆,希望借此能给自己的藏品“树碑立传”;有人打着支持发展文化产业的旗号借机向当地政府要土地,要补贴,以换取另外的回报;更有人,以捐赠的名义将自己未经公认专业鉴定的藏品塞进高校的博物馆,其目的也许是在为大量“非标准器”建立起馆藏标准,以有助于为那些未来的私下交易提供依据。

  随着公开展览,在众多专家与收藏爱好者的监督和评判下,那些没有根据、来源的“古董”依然很难成为“标准器”!代表了众多挑剔的收藏家与古董行家的拍卖行,连体制内外所谓“专家”开具的鉴定证书原本就一概不认,怎么会相信那些私营、合营博物馆的假“标准器”呢?!

  如今,收藏者见识越来越广,眼光越来越雪亮,未来也越来越难以被别人轻易所忽悠了!

  原标题:古董真假的判断逻辑

  作者简介:

  季涛,理学硕士,留英学者,注册拍卖师。目前任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法律咨询与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拍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拍卖术语标准化起草小组组长,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季涛古董真假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