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涛
梅兰芳(1894年-1961年),名澜,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其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
除了演戏之外,梅兰芳也十分喜爱绘画,这也是有其家庭渊源的。梅兰芳的祖父梅巧龄及父亲梅竹芬都喜欢书法,家中也收藏了许多明清字画。
1913年,梅兰芳应邀到上海演出。当时梅兰芳只有20岁,在梨园行的名气并不算大,为了在上海滩一炮打响,选在当时上海最有名的戏院丹桂第一台演出,还盛邀名士前来助兴,画家吴昌硕也在其中。吴昌硕观看梅兰芳的演出后赞不绝口。
第二年,梅兰芳再次南下献艺,得知袁克文与吴昌硕相知,就携带自作的梅花图由袁引见,当面向大师请教。当时吴昌硕已70岁了,,两人却一见如故,从此结为忘年交。梅兰芳以后每次来沪演出,都第一时间到缶庐拜访吴昌硕,虽未入室而执弟子礼甚恭,并与吴老等书画名家文酒联欢,游园作画。吴昌硕当场与人合作了手卷《香南雅集图》,王国维、陈三立、沈曾植等学者名流纷纷在画上题诗作跋。1920年,梅再次在沪演出回京时向吴老辞行,吴老又送他梅花画一幅。吴老之子吴东迈来京,梅兰芳画了一把花卉寿带鸟的扇子,请其带回赠给吴老。吴老见之甚喜,亲在上面写跋留念。
1915年前后,梅兰芳开始请王梦白教学绘画。王梦白主要教梅兰芳画花卉、草虫、翎毛等。每周三次在缀玉轩授课,王先生还经常将自己的作品送给梅兰芳参照。梅兰芳虽从许多名画家学过绘画。但他对人始终声称:“吴菱仙是我学戏的开蒙老师,王梦白是我学画的开蒙老师”。
在随王梦白学画时期,梅兰芳又认识了许多名画家,如陈师曾、陈半丁等。梅兰芳画佛像和仕女,得到陈老很多指点。陈师曾对北京风俗画很感兴趣,经常与梅兰芳在一起探讨这方面的题材。陈老曾在梅兰芳的画上题跋,有时也在缀玉轩与其他画家合作为梅绘画,还赠与梅兰芳多幅自己的作品。
说起梅兰芳与画家最深密的交往,要数齐白石。两人相识在1920年秋天。那天,齐白石经好友齐如山引荐去拜访梅兰芳。齐白石在回忆录中这样描绘他对梅兰芳的初次印象:“民国九年,我五十八岁。我跟梅兰芳认识,记得是在九月初的一天,齐如山来约我同去的。兰芳性情温和,礼貌周到,可以说是恂恂儒雅。那时他住在前门外北芦草园,他书斋名‘缀玉轩’,布置得很讲究。他家里种了不少花木,光是牵牛花就有百来种样式,有的开着碗般大的花朵,真是见所未见,从此我也画上了此花。当天兰芳叫我画草虫给他看,亲自给我磨墨理纸,画完了,他唱了一段贵妃醉酒,非常动听。同时在座的,还有两人:一是教他画梅花的汪霭士,跟我也是熟人;一是福建人李释堪,是教他作诗词的,释堪从此也成了我的朋友。”
他们认识后经过几年的交往,梅兰芳于1924年拜齐白石为师学画,这时的梅兰芳在京剧界的知名度已如日中天。齐白石说:“你这样有名,叫我一声师傅就是抬举老夫了,就别提什么拜师不拜师的啦……”但梅兰芳坚持行了拜师之礼。之后,他学画非常认真,只要是没有排练和演出,他就会按时坐黄包车到齐宅学画,进门先向老师鞠躬问好,谦恭的样子像个小学生。
梅兰芳拜齐白石为师学画时,他在戏曲界的名气已如日中天。齐白石对他说:“你这样有名,叫我一声师傅就是抬举老夫了,就别提什么拜师不拜师的啦……”可梅兰芳坚持一定要举行拜师仪式,行跪拜大礼。
齐白石曾有一段回忆:“有一次,我到一个大官家去应酬,满座都是阔人,他们看我衣服穿得平常,又无熟友周旋,谁都不来理睬。我窘了半天,自悔不该贸然而来,讨此没趣。想不到兰芳来了,对我很恭敬地寒暄了一阵,座客大为惊讶,才有人来和我敷衍,我的面子,总算圆了回来。事后,我很经意地画了一幅《雪中送炭图》送给兰芳,题了一诗:‘曾见先朝享太平,布衣蔬食动公卿。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一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晚上,梅兰芳在戏院演戏,又派人接来了齐白石,将他安排在前面的座位上。这一天梅兰芳是压轴,他唱的是《贵妃醉酒》,一连返了三次场,观众还掌声不绝。齐白石的兴致也被调动起来了,戏罢了他还意犹未尽,要到后台看看徒弟。人们搀着他走到后台,走进梅兰芳的化妆室,梅兰芳累得坐在那儿喘息,妆还没卸呢,见到齐白石,他急忙起身搀他落座。齐白石坐下,手就揉大腿,说是腿麻了。梅兰芳说:“一定是坐的时间长,脚受凉了……”说着,就蹲下身将齐白石的鞋脱掉,把他的脚放到自己的膝盖上,贴近胸口用两手给焐着,同时喊人快打盆热水,给齐白石烫一烫脚。周围的人被他的举动惊呆了,齐白石也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梅兰芳与黄宾虹较早也相识。黄老送给梅先生的绘画中有一幅山水画,题名《缀玉轩图》。缀玉轩成为梅兰芳北京东城旧居中的书斋名称即来源于此。
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也与张大千相识了,张与梅相互欣赏,梅兰芳曾请大千教他如何画美人,大千当即回答:“你自己就是一个最标准的美人,你只要把你戏台上的各种样子画下来就行了,千万不用再参照别的样子了。”
梅兰芳与画家姚茫父早年在南方相识,相交多年。梅兰芳所画的佛像主要是向姚先生所学。姚擅摹金冬心的画本,梅兰芳画《达摩面壁图》就是根据姚先生的画本。梅先生戏言自己是金冬心的再传弟子。姚先生也常到缀玉轩与几位画家相聚,并参与过多次合作绘画赠送梅兰芳。梅先生也收藏有多幅姚茫父的作品。
梅兰芳与吴湖帆同年生人,同为上海举办的甲午同庚会会员。在京沪两地梅兰芳的缀玉轩和梅花诗屋中,吴先生经常参加与其他画家的聚会并合作绘画。吴对梅兰芳的仕女画给予了不少指导,还曾在梅先生的画作上题词。梅兰芳在沪办画展时得到了吴湖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九一八”之后,梅兰芳迁居上海,师从画家汤定之。严格算起来,汤定之应该算是梅兰芳最后一位绘画老师。汤定之擅长画松,梅兰芳自然向他学习的也就是画松。
几年后,抗战爆发,梅兰芳迁居香港。因为完全没有了演出,他便有了大量时间学习国画。这个阶段,他最爱画的是梅花和佛像。他用梅花鼓励自己蓄须明志,他用佛像告诫自己要沉得住气。
1941年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梅兰芳于1942年返沪,并拒绝登台演出。由于之前积蓄的存款全遭日寇冻结,梅兰芳的家庭生活举步维艰,他只得变卖北京的房子,又出卖自己多年收集的藏品,以至于不得不靠典当甚至变卖为生。1944年,王梦白、汤定之、吴湖帆、李拔可、叶恭绰等建议梅兰芳办画展。
1945年春,梅兰芳和叶玉虎在上海福州路的都城饭店合办的画展正式开幕。梅兰芳的作品有佛像、仕女、花卉、翎毛、松树、梅花及部分与叶玉虎合作的梅竹,和吴湖帆、叶玉虎合作的《岁寒三友图》,还有一些摹作,共170多幅。画展结束后,售出了大半画作。还有一些照样复画的作品。其中摹改七芗的《双红豆图》,有人复定了5张。
梅兰芳终生只画花鸟竹菊与仕女佛像,甚少在山水画与书法上下过功夫。这与他受到海派绘画的影响与自己的偏好有关。他的绘画从题材到趣味上可以看出对南北两派的调和,他的花卉小品在韵味上力求平淡高雅之气,但在构图与设色等视觉效果上大量融入了海派的技法。这也是他在沪办画展,轻易能迎合上海市民阶层趣味的一个重要原因。
梅兰芳的绘画在拍卖场上一直炙手可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两大拍卖行开始注意上拍他的作品。1991年3月,他的一幅2平尺《如来佛像》在香港市场上以2.42万港元成交;1992年,国内艺术品拍卖兴起后,梅的作品在市场亮相较多,1994年,他的一幅《梅花》扇面在嘉德首场拍卖会上以1.1万元成交;1995年,他的一幅《行书》在北京翰海拍出12.1万元;1998年,他的《竹雀》只有1平方尺多一点,却创下7.7万元的好成绩。
进入新世纪以来,梅兰芳的书画精品价格在市场上一路走高。2015年,梅兰芳1936年所作的《游鱼》镜心在嘉德以120.75万元成交,首次突破了百万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