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拍卖画家朱松发的赝品看安徽书画市场

2017年04月27日 13:56 新浪合肥汽车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原作图一 朱松发作品《老门老户》 68cm×52cm 2003年创作 原作图一 朱松发作品《老门老户》 68cm×52cm 2003年创作
赝品图一 赝品图一
原作图二 朱松发焦墨作品《 松有姿石有骨》136cm×68cm 2011年创作 原作图二 朱松发焦墨作品《 松有姿石有骨》136cm×68cm 2011年创作
赝品图二 赝品图二

  文/杨永发

  编者按:书画作假卖假的现象历史上一直存在,但近几年愈演愈烈、花样翻新,随着著名书画家朱松发先生的焦墨,水墨山水画作品成交价格一路上扬,现书画市场朱松发先生的焦墨,水墨山水画赝品很多(见赝品图一、二),对书画收藏家爱好者产生了很多困惑和烦恼。现本报转载2006年8月《江淮晨报》的一篇文章,虽然十多年过去了,本文对当前书画市场仍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随着我省著名书画家朱松发先生的书画作品在全国各地艺术品拍卖会上成交价格一路上扬,加上各大媒体的极力推崇和众多美术评论家的高度评价,以及屡屡在国内大型展览会获得大奖,其作品已成为众多收藏家的争抢对象。由于艺术品市场的特殊规律,只要是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作品,就有假冒伪劣的赝品。日前在合肥市某书画拍卖会上,朱松发作品创造了安徽市场很好的成交记录。但在该拍卖图录中也刊登了一幅朱松发山水画“老门老户”的赝品(见赝品图一)。据了解此画乃画家得意之作并为全国多家报刊发表,原作品(见原作品图一)现藏于画家本人手中。为此,笔者就安徽的艺术品市场发表一些浅见。

  一 赝品充斥书画拍卖市场,必定造成艺术品拍卖的雪崩

  近年来,合肥市每年都会有几场甚至十几场书画拍卖会,既繁荣了安徽的艺术品市场,又给投资人和中介机构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但受利益的驱使和客观原因的存在,目前赝品大量出现在书画市场,造成许多人投资失误,极大地挫伤了藏家和投资者的热情,其直接后果是艺术品拍卖成交率走低。上月合肥某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仅成交三成,与前两年相比大相径庭。长此以往,艺术市场必受赝品之害。

  二 给画家造成的影响

  拍卖会上画家作品的成交价格是衡量一个画家作品市场认同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些画得很好、学术地位很高的画家,只顾埋头创作而不谙市场,不善于宣传自己,加上赝品的大量流入,造成了其作品拍卖价格较低甚至大量流拍的现象,这给众多书画爱好者和收藏家带来了不实的信息,是对艺术价值的偏离,也给这些画家带来严重的伤害。同时有一些善于投机取巧的画家,缺乏艺术功底,但很会炒作自己,同中介机构进行暗箱操作,制造了许多成交率高且成交价高的泡沫现象。但随着人们鉴赏水平的提高,投资理性的回归,艺术品必将大浪淘沙。

  三 给字画商人和画廊 带来的影响

  字画商人和画廊分为几类:一类是做正规生意,凭眼力和信誉赚取正常的利润,他们在艺术品市场树立了正气,但目前假画的大量出现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类是专做赝品生意的,他们专门找人模仿名家作品,有的采取“做旧”的方式,然后请某某著名鉴赏家题字,证明为“真迹”和“精品”。这些鉴赏家有一时走眼的;也有明知是假,但受利益驱使而有意为之的。这类造假手段十分高明,欺骗性强,许多藏家为此缴了不菲的学费。另外还有一类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其店里挂的是真迹,卖给老客户和熟人大都是真品,而私下里却兼做假画生意。

  四 安徽画家的独特现象

  随着全国书画市场回归冷静,一些书画作品的价格逐步回落。而安徽画家的几位领军人物的作品价格却都稳步、快速地上升,在书画市场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细思之,亦属必然。由于安徽经济的落后和市场的不规范,以至于出现了“一流作品,三流价格”的独特现象。而徽文化的博大精深,却造就了安徽一代又一代的伟大画家,正如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评说的“朱松发的画和前人、当代人拉开了距离,在当今画坛具有鲜明的个性面貌”。相信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安徽画家必将走向全国,成为新一代的“大家”。

  在不久前结束的北京翰海拍卖会上,徐悲鸿的油画代表作《愚公移山》以3200万之价格成交,傅抱石先生的巨幅画作《雨花台颂》以4200万的天价拍卖成功,这又为艺术品拍卖市场吹响了新的号角。试想,如果我们安徽的拍卖行能严格把关,拒绝赝品;画家们能精心创作佳品;投资者再努力提高鉴赏力;文化市场的管理再不断规范,安徽艺术品市场的前景仍将是一片大好!我们期待着。

  ■新闻链接

  朱松发,1942年出生于安徽黄山紫云村,籍贯安徽怀宁。安徽省书画院专职画家,1993年起是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来源:合肥地铁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